上個月底週六福香港聯交所上市,發行價 24 港元,上市首日收盤 30 港元,上漲 25%,後續幾天最高達到 52 港元多,即使這兩天又跌回 37,對比發行價依然有 50% 多的漲幅。
可樂這幾天也扒了下週六福的財報,結論是不看好作爲一個長期標的。
當然,這個只是以個人有限的能力而言,覺得在這個標的上賺不到錢,但是就像開篇講的,大把人可以從中獲利,打新24買入52賣出,3天時間就能翻倍,爽歪歪。
ok,開始今天的正題。
週六福是賣黃金和珠寶產品的,這個應該很少人不知道,街邊或商場裏經常都能看到,可樂在地鐵站旁邊都有見過,出鏡率還是相當高的。
看看它在行業裏的地位。
按照線下門店數看的話,業內排名第 5。
按照珠寶交易額看的話,業內排名第 6。
按照公司收入看的話,業內排名第 10。
可以看到,週六福包括前面的幾個黃金珠寶老哥,GMV的市場份額普遍要高過收入的市場份額,核心原因是他們的生意模式主要是靠加盟。
GMV裏算上了加盟商賣出的產品,但是收入是隻統計自己到手的部分。
比如週六福,雖然沒有公佈GMV 數據,但是按照24 年行業規模5688 億*週六福的份額 6.2%,估計週六福全年GMV在352 億,但是實際收入是 57 億,有巨大的差值。
而其他生意模式的,例如最近火爆的老鋪黃金,商品交易額 85 億,收入相同,因爲不依賴加盟完全自營。
因此,雖然週六福市場份額 6.2%,收入份額只有 1%,堪堪擠進前10。
在可樂看來,馬馬虎虎算是二梯隊選手吧。
具體分析下週六福的收入構成。
週六福的收入主要有 5 個部分組成:
1、把黃金珠寶賣給自己的加盟商,這個很好理解。這部分收入在 23 年翻倍多,在總營收佔比也從 27% 提升到了 39%,而 24 年基本維持不變。
2、向加盟商/授權供應商收取的服務費,這個和 1 都是屬於招商加盟業務力度收入,可樂單獨列出來是這部分很重要,值得說道說道。
這個服務費又細分爲 3 塊:
一是加盟服務費,加盟商想用週六福的品牌開店交錢是必須的;
二是產品入網費,啥意思呢,週六福規定加盟商賣的珠寶有 2 個進貨渠道,要麼跟我週六福進貨,也就是上面提到的20 億收入來源,要麼向我授權的指定供應商進貨。
但是哪怕你一毛錢都不從授權供應商進貨,也得孝敬這個產品入網費,因爲我已經提供這個向供應商進貨的權利給你了,選擇從哪買是你加盟商的事情。
可能在週六福看來,本來你從我這進貨,我還能撈一筆。現在准許你和別人進貨,是我的損失,總得找個辦法再撈回來一筆。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會玩,這個產品入網費真的是空手套白狼,啥都不用幹,純純的收錢。
三是供應鏈服務費。前 2 個費用是向加盟商收的,後面這個是向授權供應商收的。
剛纔不是說了嘛,准許從授權供應商進貨。那萬一產品質量有問題,以次充好咋了我的招牌咋辦?
所以,加盟商從授權供應商進貨後,所有產品必須要運給週六福做檢測,把產品數據錄入系統,之後再發給加盟商。
爲了這個過程,供應商就得向週六福繳納一筆供應鏈服務費。
氣不氣人?你要求檢測,回頭還跟我收費。上哪說理去。
而週六福雖然放開了加盟商可以向授權經銷商進貨,但是這個環節裏兩頭喫,這頭收產品入網費,那頭收供應鏈服務費,美滋滋。
接着說週六福收入的第 3 個構成,自營門店收入。
不論是總收入,門店數,還是單店收入,24 年都比 23 年下降,週六福給出的解釋是由於金價上漲,降低了消費者對黃金珠寶的消費意願。
第 4 項收入是線上銷售收入。這塊發展迅猛,從 22 年的近 11 億提升到了 24 年的 23 億,在收入中佔比 40.7%。
第 5 項收入主要是向銀行等大客戶提供定製產品以及處理瑕疵商品,佔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簡單來看,加盟業務是週六福的核心,賣產品+收服務費合計佔比每年去到 50%+,線上銷售 40%,剩下10%是自營門店收入。
理解了週六福的業務,我們再來看這幾項業務的毛利情況。
在收入中佔比僅15% 上下的服務費,卻貢獻了整體毛利的半壁江山,哪怕近 3 年佔比持續下滑依然還有 55%。
另外,可以很尷尬的發現,雖然賣產品給加盟的收入從 22 年的 8 億提升到了 24 年的 24 億,毛利僅僅漲了 0.7 億;線上銷售從近 11 億提升到了23 億,毛利也僅僅上漲了 1.2 億。
結果自然是毛利增速遠遠落後於收入增長,收入增長84%,利潤增長23%。
可以看到,賣給加盟商和線上銷售的毛利率持續下降,也就可以解釋爲什麼收入越來越高,但是利潤卻難以釋放。
行業競爭激烈,週六福爲了擴大收入規模,只能降價銷售,或者推出低價產品,導致毛利率持續下行。
到了這裏,可樂已經得到了一個結論:賣產品給加盟商也好,擴大線上銷售規模也好,都只是飲鴆止渴,無法幫助週六福走到更好。
在現有的生意模式下,想要增加利潤,唯一的方法是提升服務費。
而服務費可以近似和加盟門店數成正比。門店越多,收取的加盟費和產品入網費就越多,同時,加盟店向授權供應商進貨越多,就可以向供應商收取更多的供應鏈服務費。
那麼,開更多加盟店的可能性大嗎?
從近 10 年加盟店的數量來看,加盟店在經歷了 16-19 年的飛速增長期後,從 19 年起已經陷入了緩慢攀升的階段,而 24 年加盟店更是不升反降,淨減少 250 家。
除了週六福自己提到的金價上漲影響消費意願外,可樂認爲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加盟店的投資回報率缺乏吸引力。
按照招股書裏披露的數據,開設一家加盟店的成本費用大致如下:
開一家週六福的加盟店,大概需要投入 950萬。
假設加盟店的收入和自營店相仿,約爲 500 萬每年,這還只是收入,不是利潤。再加上每年爲了500 萬收入產生的新進貨成本、後續的物業租金和服務費等林林總總,可樂毛估估需要 4-5年以上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可樂不會選擇做這樣的生意。不知道有多少老闆是願意做這樣生意的。
想要提升加盟商們的加盟動力,核心是要提升他們的利潤水平。
物業租金省不了,加盟服務費和產品入網費是品牌爸爸的經濟命脈不能動,剩下的選擇只有低價進貨,高價賣出,儘量提高差價。
然而高價賣出也是行不通的,黃金珠寶產品競爭激烈,很難擁有定價權。
週六福的品牌力本來就不強,初始走到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從三線城市開始往高線城市打,走的是低價路線。
產品依靠代工在工藝上也沒有特殊之處,營造不出概念,比如老鋪黃金塑造的古法黃金。
那就只能選擇降本。
可是不好意思,這個本壓根降不了。
黃金珠寶行業最大的銷售成本就是原材料,也就是黃金,不管是加盟商還是品牌方都沒有控制手段。
人蜜雪冰城,爲了降低成本,可以自己去和當地農民搞檸檬,搞茶葉。你一個週六福和加盟商,有能力上到源頭去搞金礦?
對不起,想到這居然笑出了聲。
ok,到這裏,可樂覺得已經分析的夠了,對可樂來說是否是個好標的已經很明晰了。
要不要投資,首先還是要看他的生意模式,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再說點題外話,週六福曾經在 2019 年首次遞交 IPO 申請被拒,2022 年再次遞表後主動撤回,本次在在香港聯交所第 3 次衝擊上市總算打通關了。
公司還有一段有意思的歷史,和業內其他幾個頭部企業的恩怨情仇。週六福2004 年成立時叫做周天福珠寶,2012年改名爲周六福珠寶,而當時業內有幾個知名珠寶品牌,周大福珠寶,六福珠寶等等。可樂就不展開講了,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再強調下,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可樂水平有限,文章中充斥着各種錯誤觀點,請各位自己深思熟慮後再做投資決策。
以上,既然看到這裏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轉發、在看三連吧。
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推送,也可以點個關注~
謝謝你看我的文章,讓我們共同成長,期待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