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二(7月8日),路透社報道稱,隨着全球併購活動重啓,激進股東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大推動企業變革的力度。他們對發起“股東運動”愈發有信心,掀起新一輪圍繞公司治理、運營優化及資產剝離的博弈戰。
投行家、律師及投資者普遍預測,2025年下半年將迎來新一輪激進主義浪潮。許多跨國公司正準備迎戰可能曠日持久、耗資巨大的代理權之爭,儘管部分激進投資者可能傾向於妥協。
摩根大通全球股東溝通與併購資本市場聯席主管阿爾弗雷多·波雷蒂(Alfredo Porretti)表示:“今年下半年的行動將明顯增多。激進投資者正更有針對性地瞄準目標,但尚未扣動扳機。”
今年第二季度,激進股東活動異常冷清,僅發起59起公開戰役,涉及美國信息技術公司惠普企業(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及消費健康公司Kenvue(知名產品包括邦迪創可貼與泰諾)等。根據巴克萊(Barclays)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的此類運動數量較第一季度下降16%,同比則銳減32%。
投資者指出,許多激進機構在第二季度選擇觀望,擔心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關稅與稅收政策可能影響其提升公司表現的戰略路徑。
高盛股東行動與顧問業務首席運營官帕姆·科多-洛蒂(Pam Codo-Lotti)表示:“第二季度市場波動與宏觀不確定性促使激進投資者重新評估公開戰役策略,但實際上直到年中,私下的遊說與施壓活動依然活躍。”
未來,包括Elliott投資管理、Jana Partners與Sachem Head Capital Management等老牌機構,以及一些首次嘗試的“新人”都在籌劃新一輪行動。據悉,激進機構Starboard Value已在7月初建倉在線旅遊公司Tripadvisor,並計劃介入公司治理。
傳統上,激進投資者會在秋冬季發起行動,爲次年春季的年度股東大會鋪路,通常從私下溝通開始,隨後才公開訴求。
兩位不具名的大型美企董事會成員透露,許多董事會高管仍對過往遭遇激進股東的經歷心有餘悸,已敦促管理層提前聘請顧問評估自身“軟肋”,並採取預防性措施,如替換資歷過長的董事,或調整業績不佳的CEO。
德國資產管理公司德卡投資可持續發展與公司治理主管英戈·施派希(Ingo Speich)表示:“在經濟波動與不確定性時期,企業更易成爲激進主義目標。公司治理不善始終是激進股東的主攻方向,尤其是處於轉型期的企業,更容易被盯上。”
2025年上半年,更換董事會成員仍是最常見的訴求,佔全部戰役的43%。例如,Mantle Ridge成功推動空氣產品與化學品公司(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APD)更換董事會成員,Elliott也在Phillips 66(PSX)取得相同戰果。
展望下半年,投行人士與律師預測要求企業出售子公司或業務剝離的訴求將明顯上升,目前此類訴求僅佔全部運動的33%。背後反映的是投資者對併購市場回暖的信心提升。
高盛的科多-洛蒂補充稱:“如果宏觀環境不惡化,我們預期下半年針對併購標的的公開戰役將加速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許多激進機構已不再追求高調博弈,而是轉向“低調協商”。投行與律師指出,機構投資者(目前共管理超35萬億美元資產)普遍認爲股東激進主義是市場健康的重要力量,其中77%認爲其是變革催化劑,71%視其爲公司問責機制的推動者(數據來源:股東顧問公司SquareWell Partners)。
部分激進投資者如今傾向通過私下談判達成妥協,避免代價高昂的代理權大戰。例如,Jana Partners曾長期施壓薯條製造商Lamb Weston進行運營與董事會改革,甚至考慮出售公司。最終雙方在6月底達成和解:公司董事會接納Jana推薦的四位成員,並額外新增兩位雙方認可的人選,從而避免正面衝突。
“我們確實看到越來越多戰役以和解方式告終,激進投資者獲得董事席位,”摩根大通的波雷蒂總結道,“但前提是雙方都感受到了一定壓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