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張凌之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募REITs總市值突破2000億元。從今年初至7月4日,多數公募REITs產品獲得正收益,區間漲幅最高的嘉實物美消費REIT漲超50%。
行業頭部效應逐漸凸顯。截至上半年末,69只已成立的公募REITs分別來自25家基金管理人,但頭部三家基金公司管理了近40%的公募REITs規模。不過,今年以來,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中銀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機構紛紛入局,成爲公募REITs市場新的參與者。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公募REITs行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類機構都有機會參與其中。不過,後來者或需放棄“大而全”的想法,轉而追求“小而美、專而精”的特色優勢。
頭部效應凸顯
截至6月30日,已上市的68只公募REITs總市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收盤,2025年1月1日之前已上市的58只公募REITs中,57只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其中,嘉實物美消費REIT漲幅最高,今年以來漲幅達51.84%,華安百聯消費REIT、華夏首創奧萊REIT、華夏大悅城商業REIT緊隨其後,漲幅均超48%。
整體看,公募REITs市場頭部效應顯著。截至上半年末,69只已成立的公募REITs分別來自25家基金管理人,既有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等頭部公募,也有中航基金、中信建投基金、東吳基金等中小型公募。在這69只公募REITs中,華夏基金獨佔14只,中金基金旗下共有10只,其餘各家機構的公募REITs產品數量均不足5只。
從基金規模來看,華夏基金旗下公募REITs規模突破340億元;中金基金緊隨其後,旗下公募REITs規模超過280億元;平安基金旗下公募REITs規模也超過150億元,位列第三。上述三家頭部“玩家”管理了近40%的公募REITs規模。其他各家機構旗下公募REITs規模均在十餘億元到百億元之間。
後來者積極突圍
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公募REITs名單顯示,後來者正在積極突圍。
上半年內,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中銀基金三家公募均有公募REITs產品成立或上市。其中,匯添富基金在上半年成功發行兩隻公募REITs。其中,匯添富九州通醫藥REIT於2月17日成立,募資規模爲11.58億元。匯添富上海地產租賃住房REIT於3月21日成立,募資規模爲13.62億元。南方基金在上半年發行併成立了南方順豐物流REIT,還有南方萬國數據中心REIT和南方潤澤科技數據中心REIT即將發行。6月26日,中銀基金旗下中銀中外運倉儲物流REIT成立。
此外,6月19日,創金合信首農產業園REIT獲批,標誌着創金合信基金正式進入公募REITs賽道。公開信息顯示,創金合信首農產業園REIT的底層資產爲中關村移動智能服務創新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區域,是三元牛奶廠舊址經更新改造後的產業園區。據悉,該產業園自2021年投入運營以來,已吸引快手、小米等企業入駐。
另外,創金合信基金旗下的另一隻產品——創金合信電子城產業園REIT也於今年5月獲上交所受理。
後來者需有新打法
整體看,目前公募REITs產品規模較大、產品數量較多的基金公司,其股東通常有着深厚的投行業務背景。
“目前,很多基金公司在公募REITs項目的承攬、承做和項目評估方面都與其股東建立了協同機制。”一位資深公募REITs業內人士表示,“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依靠自身的資源稟賦獲得一些項目,但這種情況屬於少數。”
“頭部效應是公募REITs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標誌。”某公募基金REITs業務負責人表示,成熟的公募REITs管理人在資產篩選、盡職調查、主動管理、風險控制方面積累了深厚經驗,其良好的歷史業績和品牌更容易獲得投資人信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在上述公募REITs業務負責人看來,目前我國公募REITs行業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類機構都有機會參與,但後來者需放棄“大而全”的想法,轉而追求“小而美、專而精”的特色優勢,專注於具有獨特增長潛力的細分賽道,如專業化的產業園區、特定區域的城市更新項目、與新能源結合的不動產等;或在選定的細分領域建立深厚的行業認知、資源網絡和獨特的管理能力,成爲該領域的“專家型公募REITs”。
責任編輯:朱赫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