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油資本(000617.SZ)發佈了一則看似低調卻能量巨大的公告:擬出資6.55億元,與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股份)以自有資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參股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崑崙資本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總金額達32.75億元。
這筆出手闊綽的增資,指向的是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聚變能源)。據澎湃新聞消息,此次增資完成後,中國石油將通過崑崙資本,一舉躍升爲聚變能源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中核系。
資本巨擘出手
據中油資本介紹,公司以自有資金向崑崙資本增資,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中油資本資產總額已連續三年超過1萬億元,近年來,支持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融入業務佈局和日常經營管理中,並制訂《中油資本碳達峯實施方案》,各業務綠色金融遍地開花。
此次增資前後,崑崙資本股權結構未發生變化,中油資本持股比例仍爲20%,中國石油持股51%,中石油股份持股29%。
但從出資金額來看,此次中國石油、中石油股份、中油資本增資對應的額度分別爲16.705億元、9.495億元、6.55億元,合計32.75億元。
崑崙資本是中國石油的核心投資平臺,專注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打造新的增長曲線。值得注意的是,崑崙資本對可控核聚變領域的佈局並非始於今日。資料顯示,早在2024年,崑崙資本已出資29億元取得聚變新能20%的股份,認繳出資日期定在2025年6月30日。此次32.75億元的巨資增投,無疑是在前期佈局基礎上的重大升級,顯示出中石油系資本對這一戰略方向的高度重視和加速推進的決心。
崑崙資本還於2023年1月及2023年6月投資了衆鈉能源,該公司成立於2021年1月,是全球領先的鈉離子電池研發與製造新銳企業,致力於持續向業界提供豐富的鈉電能源解決方案。
32億級押注
距上次出資29億元重押核聚變僅一年,中國石油再次大手筆增資崑崙資本,並明確指向可控核聚變投資,這種連續的、規模可觀的資本投入,清晰地傳遞出中石油對核聚變商業化前景的強烈看好和加速佈局的意圖。
可控核聚變被公認爲理想的“終極能源”,燃料氘可從海水中提取,理論儲量可供人類使用數百億年。同時能量密度極高,反應過程不產生溫室氣體和高放射性長壽命廢物,理論上具備無限、安全、清潔的特性。一旦實現商業化,將徹底改寫人類能源版圖。不僅能提供基荷電力,保障能源安全,更能催生一個覆蓋高端裝備製造、前沿技術研發、工程建設運維等領域的龐大新興產業鏈。
投資可控核聚變,是其從“傳統油田”邁向“人造太陽”科研疆域的關鍵一步,代表着能源行業進行深層蛻變佈局的戰略決心。這不僅是爲了尋找新的增長極,更是爲了在未來的能源體系中保持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這筆32億的“耐心資本”,是面向未來、重塑自身的關鍵投資。
全球油氣巨頭正在“默契”地加速佈局核聚變。2025年6月2日,美國核聚變初創公司TAE Technologies正式宣佈超額完成1.5億美元融資。本輪投資者陣容豪華,能源巨頭雪佛龍也參與其中。
三座“大山”
儘管前景光明,可控核聚變商業化之路充滿艱難挑戰,仍需持續攻關。
商業化征程橫亙着三大共性工程技術難關:穩定運行是前提,無論磁約束所需的超高性能混合超導磁體,還是慣性約束依賴的高重頻驅動與精密靶技術,都亟待突破以實現長時間可靠運行。
材料耐受是核心,抵禦高能中子持續轟擊、滿足累計200-300 dpa的極端輻照損傷,目前仍是材料科學的頂級挑戰。
氚循環與經濟性是關鍵,實現氚燃料在線增殖與高效循環利用是持久運行的生命線,同時必須通過工程創新大幅降低成本以具備市場競爭力。
中國石油正是看準了這些挑戰背後潛藏的無限產業價值,注入的鉅額“耐心資本”與國家隊的工程整合能力,將爲中國攻堅這些世界級難題注入一劑強心劑,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工程應用的進程。
目前,聚變新能的世界首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工程已開啓總裝,建成後將開展燃燒等離子體物理前沿科學研究,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引領該領域的研究。
當“石油巨輪”開始調轉航向,駛向“人造太陽”的星辰大海,這不僅是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強烈信號,更預示着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關鍵變量已然登場。這場通向終極清潔能源的賽跑,雖道阻且長,但中國能源巨頭的前瞻佈局,無疑爲其增添了重要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