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中國創新藥企正在用類似Deepseek的路徑重塑全球醫藥創新格局,即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創造相同甚至更好的創新成果,這主要體現在海外MNC爭相搶購中國創新資產。同時部分創新藥已在全球市場取得商業化突破,國產創新藥已有超10億美元收入的產品。國內藥企的競爭以及政策的利好也加速了創新藥行業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我們認爲在1)創新藥BD熱潮持續;2)商業化迎來突破;3)支持政策持續加碼,以上三點驅動因素下,創新藥行業長期向好。
創新藥BD熱潮持續:2024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發生超100項對外授權交易,經披露的交易總金額約523億美元(+25%),創歷史新高。截至2025年6月12日,累計BD交易總金額達到501億美元(+135%),其中三生製藥以總金額60.5億美元將旗下PD-1/VEGF雙抗SSGJ-707授權給輝瑞。
商業化迎來突破。我們以A股科創板和港股18A創新藥公司爲例,篩選後分別爲56家和53家,2024年“盈利上升”、“扭虧爲盈”和“持平或減虧”的比例均呈上升趨勢,其中A股科創板和港股18A創新藥公司上述口徑佔比分別爲58.9%、73.6%,而2023年分別爲44.6%、69.8%。代表性企業如復宏漢霖、和譽-B、百利天恆、艾力斯等2024年盈利均有顯著改善。
支持政策持續加碼。2024年創新藥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2024年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
CXO及上游:行業環境方面,(1)創新投入資金穩健,MNC研發投入穩中有升,醫藥投融資保持平穩,BD交易幫助國內藥企實現資金週轉;(2)多肽、ADC等成爲研發熱點,CXO紛紛佈局增量業務方向。投資思路上,(1)外向型CXO依靠新興業務實現高於行業的增長,配置建議重點關注在新興領域積澱深厚的公司;(2)內向型CXO環境觸底趨於穩定,國內醫藥創新有望改善,建議關注能力強、市佔率持續上升的龍頭企業;(3)生命科學上游部分企業已在出海方面取得階段性成功,順利消化此前投入並轉化爲產出,在行業進化中佔得先機,建議關注培養基&蛋白、模式動物、化學特種試劑等方向。
器械:2025年以來大量設備更新項目進入招投標環節,帶動整體設備行業恢復性增長,同時第二輪設備更新已箭在弦上,有望繼續助力醫療設備發展。2025年設備招投標預計全年持續高景氣,隨着招採持續推進、設備公司渠道庫存逐步消化,報表端有望迎來改善拐點。
投資建議。從BD、商業化、政策三個角度看,創新藥崛起具備持續性,建議關注:1)管線佈局豐富的創新藥龍頭,如恆瑞醫藥、百濟神州、中國生物製藥等;2)創新藥單品潛力大,價格有望重估的企業,如一品紅、三生製藥、凱因科技、千紅製藥等;3)看好前沿技術平臺佈局領先的企業,如東誠藥業、遠大醫藥、科倫博泰等。CXO:醫藥研發投入穩中有升,創新環境有望轉暖,新興領域帶來額外增量,建議關注凱萊英、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博騰股份等;上游:優質企業海外佈局進入收穫期,國內外共促業績增長,建議關注奧浦邁、藥康生物、百普賽斯、百奧賽圖等;器械:
招採持續推進,設備公司渠道庫存逐步消化,有望迎來改善拐點。建議關注邁瑞醫療、聯影醫療、開立醫療等。
風險提示:政策風險;研發風險;市場風險;競爭格局加劇風險;醫療事故風險;國際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