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價50年國債?

格隆匯
07-08

主要觀點

近期50年國債表現亮眼,與30年國債利差持續壓縮,在低票息時期,成爲越來越重要的交易品種。50年與30年債利差從616日的15.6bps下降至74日的8.4bps,累計下降7.2bps,目前50-30年國債利差已經降至2023年以來均值以下。而且從存量來看,50年國債當前存量已經達到1.3萬億,已經是具有相當體量的投資品種。那麼未來50年國債是否還具有超額收益,蘊含的更多是風險還是機會?我們嘗試基於對50-30年國債利差定價基礎上,來對50年國債投資價值進行分析。

首先,基本面角度對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備解釋力。雖然基本面對其他期限利差有一定影響力,但進入超長端之後,無論是基本面表徵指標PMI,還是物價指標CPIPPI,與50-30年國債利差在近幾年都不具備顯著的相關性,顯示基本面對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備解釋力。這也顯示,50-30年利差更多反映資產屬性差別,與基本面變化並沒太大關係。

其次,伴隨近期50年國債持續走強的,是換手率的大幅攀升。2023年以來,超長債換手率出現大幅攀升,以新券衡量50年國債換手率、以最新7只券衡量30年國債換手率,50年國債換手率在今年6月甚至超出30年國債,月度換手率達到7.5%。計算50年與30年國債換手率差額,可看出近期其與50-30年國債利差有一定相關性。這反映隨着50年國債流動性的提升,其流動性溢價明顯下降,進而利差出現趨勢性壓縮。

再次,股市反映的風險偏好會影響50-30年利差,與其呈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股市走勢反映風險偏好,進而間接影響到超長債的配置意願,進而改變超長債期限利差。歷史經驗看,50-30年國債利差與萬得全A指數走勢有一定正相關,這顯示30年國債能夠更多代表市場的風險偏好。但後續隨着50年國債流動性的提升,這種關係是否發生變化有待繼續觀察。

最後,資金價格會影響整體曲線斜率,50年債券供給也會對利差有一定影響,但關係並不是很顯著。從經驗數據來看,50年與30年國債利差與R007之間存在一定負相關性,顯示資金價格對曲線斜率存在一定影響。今年二季度資金價格有所回落,曲線斜率有所恢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超長端斜率水平。但總體相關性並不是很顯著。而邏輯上,相對供給增加導致超長債期限利差上升這是正常情況,但實際情況來看,50年和30年國債淨融資以及兩者淨融資差額和50-30年國債利差的相關性均較弱,但其確實對去年以來的利差有較強影響。

我們嘗試構建定量的定價模型。我們以R007月均值、50年與30年國債月度淨融資差額、30年與50年國債月均換手率差額以及WindA指數作爲解釋變量,對50-30年國債利差進行迴歸解釋。從迴歸結果來看有相對較強的解釋能力,四個變量均對超長債期限利差有較強的解釋力。

當前50-30年國債利差處於中性水平,繼續壓縮空間有限,但調整壓力同樣不大。650-30年國債利差擬合值爲4.9bp,略低於當前的8.4bps。若後續幾個月假定5030年國債換手率爲過去兩月均值,R0071.5%的水平,股指保持當前水平,並按債券發行計劃推算淨融資,後續幾個月50-30年國債利差擬合值在7.4bps左右。而當前50-30年國債利差8.4bps,相差有限。因而,當前50-30年利差處於中性水平,繼續壓縮空間有限。但在流動性持續寬鬆,50年持續活躍情況下,調整風險同樣有限。

風險提示:基本面超預期,流動性超預期,經驗數據適用性可能有限。

近期50年國債表現亮眼,與30年國債利差持續壓縮,在低票息時期,成爲越來越重要的交易品種。50年與30年國債利差從616日的15.6bps下降至74日的8.4bps,累計下降7.2bps,考慮到較高的久期,50年國債在過去近20天超額收益明顯。目前50-30年國債利差已經降至2023年以來均值以下。而且從存量來看,50年國債當前存量已經達到1.3萬億,已經是具有相當體量的投資品種。那麼未來50年國債是否還具有超額收益,蘊含的更多是風險還是機會?我們嘗試基於對50-30年國債利差定價基礎上,來對50年國債投資價值進行分析。

首先,基本面角度對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備解釋力雖然基本面對其他期限利差有一定影響力,但進入超長端之後,無論是基本面表徵指標PMI,還是物價指標CPIPPI,與50-30年國債利差在近幾年都不具備顯著的相關性,顯示基本面對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備解釋力。這也顯示,50-30年利差更多反映資產屬性差別,與基本面變化並沒太大關係。

其次,伴隨近期50年國債持續走強的,是換手率的大幅攀升2023年以來,超長債換手率出現大幅攀升,以新券衡量50年國債換手率、以最新7只券衡量30年國債換手率,50年國債換手率在今年6月甚至超出30年國債,月度換手率達到7.5%。計算50年與30年國債換手率差額,可看出近期其與50-30年國債利差有一定相關性。這反映隨着50年國債流動性的提升,其流動性溢價明顯下降,進而利差出現趨勢性壓縮。

再次,股市反映的風險偏好會影響50-30年利差,與其呈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股市走勢反映風險偏好,進而間接影響到超長債的配置意願,進而改變超長債期限利差。歷史經驗看,50-30年國債利差與萬得全A指數走勢有一定正相關,這顯示30年國債能夠更多代表市場的風險偏好。但後續隨着50年國債流動性的提升,這種關係是否發生變化有待繼續觀察。

最後,資金價格會影響整體曲線斜率,50年債券供給也會對利差有一定影響,但關係並不是很顯著從經驗數據來看,50年與30年國債利差與R007之間存在一定負相關性,顯示資金價格對曲線斜率存在一定影響。今年二季度資金價格有所回落,曲線斜率有所恢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超長端斜率水平。但總體相關性並不是很顯著。而邏輯上,相對供給增加導致超長債期限利差上升這是正常情況,但實際情況來看,50年和30年國債淨融資以及兩者淨融資差額和50-30年國債利差的相關性均較弱,但其確實對去年以來的利差有較強影響。

我們嘗試構建定量的定價模型我們以R007月均值、50年與30年國債月度淨融資差額、30年與50年國債月均換手率差額以及WindA指數作爲解釋變量,對50-30年國債利差進行迴歸解釋。我們選取2021年以來的月度樣本數據進行迴歸分析。從迴歸結果來看,方程有相對較強的解釋能力,擬合曲線能夠有效地反映50-30年利差的變化。其中,四個變量均對超長債期限利差有較強的解釋力。

當前50-30年國債利差處於中性水平,繼續壓縮空間有限,但調整壓力同樣不大。650-30年國債利差擬合值爲4.9bp,略低於當前8.4bps的水平。如果後續幾個月假定5030年國債換手率與過去兩月均值持平,R0071.5%的水平,股指保持當前水平,並按債券發行計劃推算淨融資,後續幾個月50-30年國債利差擬合值在7.4bps左右。而當前50-30年國債利差8.4bps,相差較有限。因而,當前50-30年利差處於中性水平,繼續壓縮空間有限。但在流動性持續寬鬆,50年持續活躍情況下,調整風險同樣有限。

風險提示:基本面超預期,流動性超預期,經驗數據適用性可能有限。

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於2025年7月7日發佈的研報《如何定價50年國債》,分析師:楊業偉 S0680520050001 梁坤 S0680123090006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