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合新能源(0182.HK)憑什麼成為ESG治理標杆?

格隆匯
07-07

當全球資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入ESG賽道時,中國香港作爲亞洲綠色金融的樞紐,已成爲這一浪潮的核心承載地。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有218只ESG基金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管理資產規模約1392億美元,突破萬億港元大關。

這一數據背後,不僅映射出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更揭示了資本市場的深層邏輯——ESG表現卓越的企業,正成爲全球長線資金的“必選項”。

在此背景下,港股市場上深耕ESG、真正踐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價值亟待重估。協合新能源(0182.HK)近期斬獲“格隆匯金格獎·ESG公司治理卓越企業”獎項,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生動註解,其ESG理念實現路徑也尤爲值得關注。

(來源:格隆匯)

一、商業模式升級,打開遠期成長空間

作爲一家深耕綠色能源的企業,協合新能源的ESG理念絕非紙上談兵,而是深度融入業務拓展的戰略引擎。

6月19日,協合新能源與現代建設集團(Hyundai E&C)簽署的韓國介水裏21兆瓦光伏項目30年電力購買協議(PPA),便是其ESG戰略的新里程碑。

二者的合作,可謂一場雙向奔赴。

韓國是繼中國、日本之後第三個宣佈碳中和目標的亞洲國家,且明確提出到2050年實現該目標。新任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大選期間,甚至將該目標提前到2040年。從這一點來看,韓國迫切需要進行綠色產業建設。

現代建設集團作爲韓國第二大財閥現代集團旗下子公司,自然承擔着推動碳中和事業進程的使命。

協合新能源的願景是“成爲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企業”,近年來不斷拓展全球業務版圖,對於韓國這樣一個龐大且有迫切發展清潔能源的市場自然十分歡迎。

此次合作是協合首個全球RE100認證項目,這不僅確保了購電方電力必須爲100%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協議的穩定性和溢價能力方面遠高於普通綠電交易。

具體來看,此次項目橫跨30年週期,通過長約鎖定電費現金流,有效對沖長期電價波動風險。而且由於韓國光伏電價遠高於中國,項目預期收益率預計將顯著高於國內同類項目。同時,這類高質量資產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幫助協合新能源優化資本結構。

更重要的是,此項目作爲協合成功打入亞洲RE100需求最旺盛市場——韓國(坐擁現代、三星等碳中和巨頭)的戰略入口,意義非凡。

通過與現代建設合作的“集團聯合PPA”模式,協合不僅能滿足單一巨頭需求,更可依託該強大渠道,未來協同開發覆蓋更多企業客戶的綠電解決方案市場。

這標誌着協合實現了從依賴資源獲取的傳統“電站開發商”,向提供長期穩定綠電供應、滿足特定企業ESG目標的綜合“綠電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華麗轉身,邁出了商業模式升級的關鍵一步。

二、ESG戰略全面深化,能力沉澱夯實根基​

協合新能源在ESG領域受到業界認可,其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2025年,協合新能源協合新能源 MSCI ESG 評級保持 AA,位於全球同行業(公共事業-可再生電力板塊)前十。與此同時,協合新能源再次成功入選《可持續發展年鑑(中國版)2025》,並憑藉卓越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躋身“最佳5%”企業行列。相較於去年首次入選“最佳10%”的排名,協合新能源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領域的綜合表現再獲突破。

協合新能源在ESG領域的成果不僅體現於權威評級,更在於其將ESG深度嵌入業務價值鏈,成爲抵禦行業週期波動的核心壁壘。

這一點可以從業務規模持續擴張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2024年,協合新能源權益裝機容量增至4615兆瓦,全年權益發電量增加至86.5億千瓦時,雙雙創歷史新高。當期,協合新能源在全球範圍內新獲取風光投資項目1399兆瓦(其中,中國區域720兆瓦,其他國家和地區679兆瓦)以及國際儲能投資項目308兆瓦/616兆瓦時。

此外,核心業務的穩步擴張,也同步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節能減排價值。截至2024年底,協合新能源提供的清潔電力已累計減排二氧化碳6172萬噸,累計節約用水1.26億噸。

可以說,協合新能源在踐行ESG理念的過程中,實現了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一。這爲公司本身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股東權益也能得到長期保證。

2015年至今,協合新能源連續十年給予股東現金分紅,累計共分紅18.59億元,平均股利支付率達到29.6%。與此同時,公司股息率也長期保持高位,以6月26日收盤價計,公司股息率TTM達到6.86%。

但與之相對的是,公司估值卻保持低位運行,目前市盈率(PE TTM)僅爲4.6倍,遠低於港股電力板塊中位值9.96倍。

(來源:wind)

關鍵在於市場仍舊將其視作一家單純的清潔能源發電站,但正如前文所述,協合新能源近年來不斷推進自身從電站開發商到綠電服務商的角色轉變,自身增長邏輯也逐漸從“裝機規模驅動”轉向“現金流穩定性+服務溢價”,一個兼具成長性的高股息企業,更容易收穫長線資金關注。

三、結語

協合新能源的ESG實踐與商業模式轉型,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產業趨勢:在全球碳中和進程中,新能源企業的價值錨點正從“裝機規模”轉向“服務能力”。

協合新能源通過30年長約鎖定的穩定現金流、綠電服務溢價帶來的資產證券化潛力,以及ESG標籤對長線資金的吸引,已悄然構建起“現金流韌性+服務溢價+資本青睞”的三重護城河。

當ESG從口號變爲生產力,協合新能源的價值躍遷,或許正是新一輪資本覺醒的序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