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近日香港穩定幣概念股集體走高,7月8日收盤,國泰君安國際(01788)漲超39%,勝利證券(08540)漲逾37%,OSL集團(00863)漲逾12%,移卡(09923)漲逾11%,中國光大控股(00165)漲10.72%。衆安在線(06060)、華興資本控股(01911)跟漲,分別漲8.7%、7%。值得注意的是,國泰君安國際自6月25日以來,累計漲幅已超390%。
消息面上,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穩定幣條例》8月生效,香港金管局正就相關指引諮詢市場,預計本月內公佈指引詳情,內容涵蓋反洗錢及其他監管要求。他透露,獲批的穩定幣牌照數量將爲“個位數”,目標在條例生效後收到申請,並於年內發出首批牌照。許正宇補充,目前至少有9家機構公開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或正進行相關探討,其中3家參與金管局穩定幣發行人“沙盒”計劃的機構計劃發行港元穩定幣。
近年來,穩定幣作爲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經濟的關鍵橋樑,其市場規模與影響力持續擴大。截至2025年6月20日(CoinGecko數據),全球穩定幣總市值已突破2600億美元,佔據加密貨幣市場總規模的8%。隨着香港、美國等主要司法管轄區加速推進監管立法,穩定幣行業正從“野蠻生長”邁入“合規化發展”的新階段,政策框架的清晰化與場景應用的多元化,正成爲驅動行業增長的雙輪。
一、香港:構建“LEAP”框架,打造亞洲數字資產中心
作爲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穩定幣監管領域始終走在前列。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穩定幣條例》(香港法例第627章),標誌着香港成爲亞洲首個對法幣穩定幣發行實施全面牌照監管的司法管轄區。
1. 核心監管規則:牌照制與全鏈條規範
《穩定幣條例》明確要求,任何在香港開展法幣穩定幣發行業務(或在香港以外發行錨定港元的穩定幣),均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申請牌照。牌照申請人需滿足嚴格的儲備資產管理、穩定機制、贖回流程及反洗錢(AML)要求,確保穩定幣的“可贖回性”與“價值穩定性”。例如,發行人需持有與流通穩定幣面值1:1的儲備資產(主要爲現金或高流動性證券),並需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用戶贖回請求。
2. “LEAP”框架:從監管優化到生態共建
爲推動穩定幣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香港特區政府同步推出“LEAP”戰略框架,涵蓋四大核心方向:
·L(Legal & Regulatory Streamlining):法律與監管優化
香港正構建覆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穩定幣發行人、交易服務提供者及託管服務提供者的統一監管框架。其中,交易平臺與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已率先落地,未來將重點完善數字資產交易與託管服務的發牌規則,確保全鏈條合規。
·E(Expanding Tokenised Products):擴展代幣化產品
香港正加速推進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包括政府債券、貴金屬(黃金、有色金屬)、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板)等。2023年以來,香港已兩次以代幣化形式發行綠色債券,第三批代幣債券正在籌備中;同時,計劃豁免代幣化ETF轉讓時的印花稅(傳統ETF已豁免),鼓勵更多機構參與。
·A(Advancing Use Cases):推進應用場景與跨界合作
穩定幣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決實體經濟的“支付痛點”。香港金管局強調,穩定幣並非“投機工具”,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方案,可應用於跨境貿易結算、供應鏈金融等領域。例如,穩定幣發行人需與金融機構合作,探索在跨境匯款、中小企業融資等場景中的實際應用。
·P(People & Partnership):人才與合作伙伴發展
香港正通過“數碼港區塊鏈與數字資產試點資助計劃”(最高資助50萬港元),支持初創企業開發與實體經濟結合的區塊鏈應用;同時,推動學術界與業界合作,培養數字資產領域的專業人才,並加強與國際監管機構的協作(如與亞投行合作探索基建融資創新)。
3. 政策目標:鞏固全球數字資產中心地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多次強調,香港的目標是成爲“值得信賴、可持續且深度融入實體經濟的數字資產生態圈”。通過“LEAP”框架,香港不僅希望吸引全球穩定幣發行人落戶,更希望通過合規化監管提升市場信心,推動穩定幣在貿易、金融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二、美國:《GENIUS法案》落地,開啓合規化監管新時代
與香港的“主動引領”不同,美國對穩定幣的監管長期處於“分散立法”狀態。6月,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30票反對通過《GENIUS穩定幣法案》(Generating Economic New Utility for Stablecoins Act),成爲美國歷史上首部由兩院審議通過的穩定幣專屬監管立法,標誌着美國穩定幣監管進入“聯邦統籌”新階段。
1.聚焦“支付型穩定幣”,強化發行門檻
《GENIUS法案》將“支付型穩定幣”定義爲“主要用作支付工具、錨定單一法定貨幣(如美元)的穩定幣”,並要求其發行機構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註冊與資質:僅允許在美註冊的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需接受聯邦或州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批;
·儲備金要求:必須100%以現金或高流動性證券(如短期國債)作爲儲備,禁止算法穩定幣(無儲備支持的穩定幣);
·反洗錢與審計:需遵守《銀行保密法》(BSA)的反洗錢要求,並定期接受獨立審計,確保儲備資產真實透明。
2.後續影響:加速全球合規協同
《GENIUS法案》目前正進入衆議院審議流程,若最終通過並簽署爲法律,或將成爲全球穩定幣監管的重要參考模板。其“單一貨幣錨定+100%儲備”的要求,可能推動其他經濟體(如歐盟、新加坡)調整監管框架,形成“合規化、機構化”的全球共識。
科技巨頭與金融機構加速佈局
科技巨頭憑藉技術優勢與用戶基礎,成爲穩定幣賽道的核心玩家:
·螞蟻集團旗下兩大板塊均宣佈進軍穩定幣;
·京東計劃通過穩定幣實現全球企業間匯兌,目標將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到賬時間縮短至10秒(目前處於沙盒測試第二階段);
·Circle(USDC發行方):上市僅1個月股價大漲超五倍,截至6月26日,流通中的USDC爲616億美元,較2024年年底增長超4成。
傳統金融機構亦積極入場:
·摩根大通推出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JPM Coin”,用於企業客戶跨境支付;
·渣打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合作,探索穩定幣在亞洲貿易融資中的應用。
結語
全球司法管轄區對穩定幣的監管框架正從“模糊地帶”走向“清晰規則”,香港的“LEAP”框架與美國的《GENIUS法案》分別代表了“亞洲場景化”與“美國合規化”的監管思路。未來,穩定幣的發展將呈現兩大趨勢:一是“機構化”,發行主體與用戶將從個人投資者轉向金融機構與企業;二是“場景化”,應用將從鏈上交易擴展至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實體經濟領域。
對於中國香港而言,憑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以及背靠中國內地的實體資源,有望成爲全球穩定幣與數字資產創新的“試驗田”。而對於全球市場,穩定幣的合規化與場景化,或將重塑跨境支付格局,爲金融科技的下一輪爆發注入強勁動力。
中航證券指出,穩定幣與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的結合,將成爲未來數字資產市場的核心增長點。隨着香港、美國等司法管轄區推動RWA代幣化(如政府債券、房地產信託基金),穩定幣作爲“鏈上支付媒介”的需求將大幅提升。此外,合規中介(如託管機構、審計服務商)、鏈上身份認證、跨境結算系統等環節,也將迎來長期發展機遇。
華源證券表示,穩定幣行業長期大有可爲,合規非合規各有千秋,看好有規模效應潛力的平臺型發行商,建議關注龍頭泰達(未上市,映射股泰達控股的RUM)、建議關注龍二Circle、港股衆安在線,以及未來有支付場景的公司;建議關注有支付場景的平臺型公司,重點關注美股支付龍一Paypal,港股跨境支付龍頭連連數字;同時建議關注未來有RWA業務場景的平臺公司,建議關注螞蟻集團。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