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7月3日,“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在美國衆議院以218-214的微弱優勢涉險過關並提交特朗普。共和黨人達成了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前通過法案的既定目標。該法案自推出以來便爭議不斷,其包含哪些主要內容,又將產生怎樣的市場影響?
總結來看,“大美麗法案”核心內容包括:2017年減稅永久化、大幅削減醫療補助支出、一次性提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減免等。最終版法案刪除了爭議性的“第899條款”,該條款針對實施“歧視性稅收政策”的國家的政府、企業、個人、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及私人信託等徵收懲罰性稅收。
“大美麗法案”將使得美國財政前景顯著惡化,2017年減稅法案永久化是財政赤字惡化的主要來源。2026年財年(今年10月開始)財政赤字立即顯著惡化,赤字率將由6%攀升至7%~7.5%。
短期而言,美國財政赤字擴張有助於託底經濟,提高經濟軟着陸概率。債務上限單次提高5萬億美元利空美債、利多黃金,第三季度10Y收益率有衝擊5%的可能,金價在完成此輪調整後中長期仍趨於上漲,回調空間有限(通常不超過10%)。美元指數短期跌勢放緩,但“去美元化”仍在延續,美元指數長期中樞水平下移。
該法案主要內容及市場影響如下:
一、法案主要內容
“大美麗法案”着眼於減稅和提高債務上限,部分削減了醫療補助、新能源補貼等政府開支,具體包括:
◾ 2017年減稅永久化。特朗普在上一個任期推出的2017年減稅法案本應在今年到期,此次通過立法將該減稅法案條款部分永久化、部分延期(詳見下表),並進一步提高了稅收減免上限。
◾ 大幅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支出。美國政府的醫療補助參保人數約爲7100萬人。最新立法進一步嚴格要求醫療補助的適用標準,19至64歲的醫療補助申請者必須滿足每個月工作至少80個小時,否則將不予補助。有需要撫養的子女、滿足特殊醫療條件要求等可以成爲豁免條件。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最新的立法將削減1萬億美元醫療補助開支。
◾ 一次性提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
◾ 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減免。
◾ 降低聯邦學生貸款申請上限。
◾對於外部、自由職業者等符合要求的收入,最高享受23%的減稅。
◾ 刪除“第899條款”。該條款針對實施“歧視性稅收政策”的國家的政府、企業、個人、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及私人信託等徵收懲罰性稅收。
二、財政前景顯著惡化
“大美麗法案”將使得美國財政前景顯著惡化,2017年減稅法案永久化是財政赤字惡化的主要來源。根據智庫Tax Foundation的測算,減稅永久化不僅將使得美國政府稅收收入下降,而且需要更多舉債滿足財政支出需求,利息支出也相應增加。未來10年美國財政赤字增加4.6~5.4萬億美元,美國財政赤字率將突破10%,遠高於目前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減稅法案不延期情景下的5%~6%。6月4日CBO最新分析顯示,減稅法案永久化將使得未來10年美國財政赤字增加2.4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率將在2026財年攀升至7%以上。同時未來10年美國政府槓桿率將較減稅不延期的117%提高至129%,若付息成本保持4.5%高位,則槓桿率進一步升至133%。2026年財年(今年10月開始)財政赤字立即顯著惡化。
三、市場影響
短期而言,美國財政赤字擴張有助於託底經濟,提高經濟軟着陸概率。這符合我們此前的判斷,庫存週期需求指標在經歷了近半年的迅速走弱後,今年下半年或進入相對穩定期甚至可能出現反彈。高頻小週期的上行修復也很可能同步展開。
對於美債收益率而言,美國經濟軟着陸和再通脹奠定了美債收益率居高難下的基調,關稅威脅捲土重來、債務上限提高後供給衝擊等因素則顯著增加了收益率的上行風險。從歷史上看,當債務上限單次提高超過1萬億美元時,未來6個月美債收益率均傾向於上行。此次提高5萬億美元,對於美債收益率將有較強的推升作用。預計第三季度美債10Y收益率有再度衝擊5%的可能。
對於黃金而言,美國財政前景惡化、美元信用被侵蝕仍是核心交易邏輯。歷史上,在財政赤字惡化的年份,金價大概率錄得上漲。“大美麗法案”使得美國中長期財政前景惡化,鞏固了黃金牛市的基本盤。短期而言,債務上限大幅提高的背景下,金價回調空間有限(通常不超過10%),中長期仍趨於上漲。
對於美元指數而言,美國經濟軟着陸概率提高和降息預期收斂幫助減緩短期跌勢,隨着經濟數據短期改善,美元指數已經出現低估信號。不過中長期而言,財政赤字對於美元更多是利空影響。海外投資者對於美國債務可持續的質疑損害美元信用,本輪“去美元化”仍在延續,美元指數長期中樞水平下移。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