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銀行板塊整體表現分化,但仍有11只AH銀行股刷新歷史新高——郵儲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AH股均創新高,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農業銀行A股以及建設銀行H股亦創新高。
銀行AH優選ETF(517900)微漲0.06%,繼續刷新上市高位,該ETF跟蹤的銀行AH全收益指數年內累計漲幅27.24%,同期中證銀行全收益指數漲20.80%,相對超額收益達6.44%。基於AH策略和更強的業績表現,銀行AH優選ETF(517900)受資金追捧,年內資金淨流入合計達5.8億元,份額增長454%,位居銀行類ETF第一。
在國債收益率低位震盪與資產荒持續的背景下,銀行股股息率優勢凸顯,匯金、地方國資、險資、南向資金等“長錢”持續加碼。
【銀行股估值上限在哪裏?】
隨着銀行股持續上漲,市場關注估值上限。
長江證券認爲,1xPB和4%股息率不構成估值約束。
國有大行方面,股息率和國債利差是核心定價因子。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6%左右低位震盪,銀行AH指數股息率5.58%,估值爲0.78倍PB(LF)。
分析認爲,如果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行,將推動國有大行估值進一步抬升、股息率下行;如果國債收益率沒有下行空間,那麼需進一步確認盈利的穩定性。
優質城商行方面,長江證券認爲,這類資產不以股息率爲核心定價因子,以高ROE爲核心優勢,合理估值有望突破1xPB。
“部分頭部城商行未來三年ROE或保持15%左右,如果1xPB和15%左右的ROE在當前環境下顯然非常稀缺,因此被顯著低估,1xPB不構成估值約束,只是‘心理門檻’。”
總體來看,當前宏觀環境下資產荒壓力持續,提供穩定收益的資產越來越稀缺,銀行股憑藉低估值和相對穩定盈利,目前投資邏輯仍然穩固。
【哪些資金在配置銀行股】
第一類,國有資金。根據中泰證券統計,央匯金重倉了8只銀行股,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4家國有大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3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1家城商行寧波銀行。
此外,地方國資陸續增持地方銀行。6月以來,青島銀行、蘇州銀行陸續發佈公告,將獲得國資大股東持續增持。
第二類,保險資金。2024年以來保險資金對股票配置力度顯著增強,今年一季度股票投資佔總投資比重達8.1%,同比提升1.6個點。
《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要求國有大型險資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按照六大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測算,每年增量資金或超3500億。
第三類,南向資金。南向資金對銀行板塊的定價權顯著提升,截至7月4日,近一月(+282億元)、近三月(+781億元)、近一年(+2143億元)淨買入額均位居31個申萬一級(SW港股)行業首位。截至最新,南向資金合計持有銀行AH指數成份股中的14只港股銀行股7771億元,年內合計增持超2784億元。
【長錢壓艙石,月度AH價格優選策略】
資料顯示,銀行AH指數由中證銀行指數及其中同時有AH上市的香港市場證券組成,採用AH價格優選月度證券類別轉換策略,目前共有42只成分券。截至最新,港股銀行股14只,權重40%,A股銀行股28只,權重60%。簡而言之,銀行AH在中證銀行指數基礎上,在AH市場中優選“更便宜”的標的。
據統計,截至7月4日收盤,14家銀行H股股息率高於A股,其中8家股息率高於5%。此外,14家H股銀行股估值均低於相應A股,呈現“更高股息、更低估值”現象。
來源:Wind,截至2025.7.4,股息率爲2024年靜態股息率。
值得關注的是,14家“更便宜”的H股,以及招商銀行A股,均囊括在銀行AH指數中。該指數在中證銀行指數成份股的基礎上,在AH市場中每月優選“更便宜”的標的,自帶輪動策略。
自2017年12月6日指數發佈以來至2025年7月4日,銀行AH全收益指數累計漲101.8%,同期中證銀行全收益、滬深300全收益漲幅分別爲75.96%、17.41%。
統計區間:2017.12.6-2025.7.4。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上述觀點、看法和思路根據截至當前情況判斷做出,今後可能發生改變。對於以上引自證券公司等外部機構的觀點或信息,不對該等觀點和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做任何實質性的保證或承諾。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在瞭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對基金投資做出獨立決策,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投資者可通過基金管理人或代銷機構提供的移動客戶端、官網等渠道查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況和持倉收益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