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來自雲南昆明尋甸縣的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學生李媛媛在學校的資助下,第一次乘坐飛機踏出國門,前往新加坡研學。拿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暑期課程的結業證書,她的眼眶微微發紅。如何拓寬學生全球視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卓越拔尖創新人才?如何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有出國看世界的機會?文匯報記者瞭解到,今年暑期,華東理工大學推出首屆“勵行國際計劃”,資助16名優秀本科生赴新加坡開展研學實踐。這羣學生中,有的來自國家重點幫扶地區,有的是家中首位大學生,有的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當下,華東理工大學拓展發展型學生資助體系,以社會獎學金項目爲紐帶,搭建多元化的實踐交流平臺。校方表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育的溫度更在於爲每個夢想插上翅膀,“讓學子們的全球視野,不因經濟條件而受限;讓每份卓越的潛能,都能在世界舞臺上綻放”。“走進海外高校課堂後,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課本里的‘外面的世界’真的觸手可及。這趟旅程讓我感受到,學校希望不讓任何困難成爲阻擋我們視野的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虹旭感慨。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爲期一週的暑期學校中,同學們深入網絡分析、社會調查研究、數據科學等前沿領域,在國際化課堂上探索學術奧祕,在跨文化對話中碰撞思維火花。國際知名教授們以案例爲引,系統講授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從問卷設計、樣本篩選到數據建模,層層剖析研究中的核心問題。課堂上,教授們特別強調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實踐的結合,鼓勵同學們跳出固有框架,以多元視角解決現實問題。研學實踐期間,同學們來到益海嘉裏金龍魚集團母公司——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與愛國華僑、豐益國際集團董事長郭孔豐先生面對面交流。
青年創業者該如何應對國際化進程中的挑戰?在複雜多變的全球市場中如何保持競爭力?同學們爭相提問。郭孔豐結合自身從馬來西亞華人小店起步,到打造橫跨全球的糧油帝國的創業歷程,深情寄語華理學子:要始終保持學習的心態,既要有立足中國的堅定信念,又要有放眼世界的思維和格局。
同學們還走訪了新加坡資源永續展覽館、城市規劃館、新加坡最高法院等核心機構,以及國家美術館、小印度、牛車水等文化地標。通過多元場景的深度體驗,他們系統瞭解了新加坡的金融監管機制、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資源再生的城市智慧。
“在新加坡資源永續展覽館看到廢棄物再生裝置時,我更加理解‘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標。”河南籍學子桑婷婷說,“這也讓我深刻領悟到走出大山並非終點,而是意味着我們要帶着問題去觀察世界、尋求答案。”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參觀結束後,來自河南省洛陽市的商學院學生楊瀾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分享了政策引導構建綠色金融生態的路徑,並分析了綠色金融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機遇與難點。同學們也圍繞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機制、綠色金融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這種交流分享的體驗,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發展型資助育人”理念的核心:不僅給予經濟支持,更創造與世界對話的機會,從而拓寬全球視野,提升國際交流能力。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校友交流時,一位學長說他曾和我一樣來自農村。”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盧凱同學在筆記裏寫道,“他告訴我們,‘出國不是爲了離開家鄉,而是爲了回來時能看得更清楚,做得更好’。”
原標題:華東理工大學全新資助計劃助力困難學生跨國研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