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外賣市場競爭話題持續升溫,就連昨日官媒也對此發聲:“從表象上看,這是平臺之間供應鏈管理能力、技術與運營能力的較量,實質卻是變相的價格戰。”
由此可見,外賣及電商巨頭們既然紛紛加碼佈局,必將少不了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而由此引發的業績波動,同樣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外資機構對於阿里巴巴的業績預測與相關看法。
以下爲主要內容:
摩根士丹利7月9日最新研報中,提及對於阿里的業績看法。
大摩大致認爲:因加大即時商務(如外賣、快送)投資,短期盈利或承壓,該機構給出的業績預測是26Q1綜合EBITA同比下滑16%,Q2投資峯值或達200億人民幣(或致利潤的進一步下滑)。
注:阿里財年時間爲(當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因此下文提到的阿里Q1財季,實際爲自然年的Q2季度。
具體業務預測情況如下:
電商與本地服務:
·即時商務投資約100億人民幣(Q1),Q2可能翻倍至200億。
·TTG(淘天集團)+本地服務合併EBITA:Q1同比降20%,Q2或降40%。
雲業務韌性:
·預計Q1收入同比增長22%(第四季度爲18%),利潤率穩定在8%。
·儘管美國收緊了GPU出口管制,但阿里多供應商策略或緩解限制影響,預計資本支出環比增長。
整體財務:
·2026財年收入預期下調4%,EBITA預期下調26%(主因投資擴張)。
·2026財年經調整淨利潤(非GAAP)預測爲1372億,較此前預測值下調22.4%。較2025財年業績下滑13%。
·2026財年自由現金流(FCF)收益率降至3.3%(2025年爲4.0%)。
整體上,大摩給予阿里維持評級,基於短期利潤承壓,將目標價從180美元下調至150美元(對應27財年14倍市盈率),但對於當下阿里股價來說仍有空間。
但大摩在研報中還是堅持看好阿里在AI/雲領域的領導地位及長期現金流潛力,目標價下調反映競爭風險。
但仍認爲阿里較於美團、京東存有競爭優勢。大摩心中的電商梯隊順序是:阿里>美團>京東。
此外,花旗最新研報提出:阿里巴巴淘寶閃購500億元補貼計劃,目前尚未提供措施細節,但相信實際對集團的財務影響會低於補貼總額。
花旗認爲阿里提供大規模補貼,反映出管理層對閃購業務推出兩個月訂單量達6000萬初步成效的滿意——
阿里已確立實時配送與旅遊服務作爲核心電商業務發展重要性(餓了麼與飛豬併入中國零售業務)。預期淘寶核心用戶與實時零售存交叉效益。
......
關於阿里業績預測,我們在價投圈也分享過業績指引,感興趣的不妨在價投圈中翻閱。
價投圈鏈接:
https://sns.vip.stockstar.com/sns/forumdetail/6601
另外,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分享過高盛Q2的季度業績預測,大家可回顧文章:巨頭們又打起來了!
問小巴AI,最新對於阿里基本面點評是:
阿里的即時零售佈局面臨美團成本優勢與京東供應鏈壁壘的雙重擠壓。500億投入是戰略豪賭。
這之中勝負取決於:①能否將補貼轉化爲可持續用戶粘性;②自營商品與即時配送的協同效率。
當前估值隱含較低增長預期,若投入能強化基本盤護城河則具性價比;若陷入持久消耗戰,則需更高邊際補償。
......
最後,文末附機構對於美團的業績預測。
大家也同樣可以感受下競爭的激烈情況。後續主要公司競爭及基本面情況,我們將在價投圈中持續跟進。
(數據來源:朝陽永續)
PS:本文內容僅爲觀點分享,不做投資建議。
更多實用工具、團隊實時投研觀點和估值研究討論,我們將在價投圈中分享。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瞭解!現在買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