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銅,又殺回來了

格隆匯APP
07-09

瘋狂的銅,似乎又捲土重來了。

截止7月1日,COMEX銅最新報價超5.1美元,較4月初累計大漲近25%,離3月創下的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

銅價持續上漲,同樣引發A股銅金屬板塊行情共振。北方銅業3日大漲逾20%,市值超5000億的紫金礦業累漲近5%,突破盤整一年之久的箱體震盪,再刷新高。

熟悉的趨勢再次出行,接下來又會如何演變?

01

據報道,最近全球三大銅市場現貨價格出現史詩級割裂。

目前,COMEX銅遠高於LME銅1200美元,而LME銅現貨價格又高於滬銅現貨近2000元。

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特朗普針對銅加徵關稅的預期懸而未決。具體來看,2月26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啓動對進口銅產品的“232調查”。而據232條款,美國相關部門會在270天之內調查,截止時間爲2025年11月22日。

3月5日,特朗普在對國會的講話中提到對銅加徵關稅,稅率爲25%。

基於關稅預期,導致下游廠商提前補庫以及內外套利貿易,驅動海外銅加劇向美國市場轉移,打破了全球銅市場平衡格局。

上半年,LME銅亞洲倉庫庫存從20萬噸大幅銳減至6萬噸,去庫幅度高達70%。

此外,LME歐洲庫存前5個月保持平穩,但從6月開始大幅減少,從月初的6.26萬噸減少至月底的3.44萬噸,銳減幅度高達44%,逼近多年同期低位水平。這一倉位減少,市場傳言歐洲倉庫多爲俄銅,貿易商提貨送往中國進行銷售。

LME兩大核心倉同時持續去庫,可用庫存總量較年初已經大幅下降80%左右,目前僅相當於全球一天的用量。

在此大背景下,引發了LME銅現期貨升水快速拉昇。據數據顯示,本週一現貨銅價較三個月期貨價格高出了280美元/噸,創下自2021年創紀錄飆升以來的最大價差。這一巨幅現貨溢價表明供應短缺。

銅現貨短缺,升水幅度過大,市場開始擔憂LME銅可能會再次發生逼倉風險。

目前來看,發生概率依舊不高。

一方面,爲應對市場扭曲風險,LME交易所於近期出臺了新規,設定了50%的持倉集中度強制借出規則,若大額多頭繼續增倉可能觸發干預,抑制逼倉行爲。

這標誌着監管從危機應對轉向事前預防。事實上,2021年COMEX銅遭逼倉後,交易所已強化風險監控,包括限制現貨溢價與延期交割規則。

另一方面,倫銅相較於國內滬銅溢價水平很高。中國銅出口窗口打開,煉廠向海外輸送銅,進而抑制逼倉行爲的發生。同時,市場傳言LME歐洲倉提貨轉移至中國,邏輯上站不住腳,因爲兩地價格已深度倒掛。

美國對銅232調查遲遲沒有落地,美銅價格對亞洲、南美市場均有很強的虹吸效應,那麼也會導致這些地區的銅供應出現偏緊狀態,一定程度上支撐銅價保持高位水平。

當然,LME亞洲倉、歐洲倉繼續持續去庫,現貨升水持續拉昇,那麼仍有可能在期貨市場引發逼倉風險。這需要進一步觀察與跟蹤。

02

歷史上,銅期貨市場發生過多次駭人聽聞的逼倉事件,包括1996年住友商社“錘子先生”濱中泰男操縱案、2005-2006年發生的國儲銅事件,以及2021年發生的托克集團庫存操控逼倉案。

尤其是2021年這次史詩級逼倉,助推A股銅金融板塊的超級牛市。尤其是行業風向標的北方銅業,在短短幾個月大漲超300%。

那麼,2021年的銅逼倉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又能給本次可能誘發的逼倉行爲提供什麼指引?

2020—2021年,全球銅礦因疫情減產,南美礦山運營中斷率高達30%,精礦供應缺口擴大。與此同時,全球主流央行祭出超大規模的貨幣、財政政策手段來刺激經濟,穩定了銅需求。

用銅大戶中國因控制疫情很快,且海外因供應鏈遲遲無法修復,觸發了中國加碼外貿出口,驅動經濟呈現較快復甦。且中國“雙碳”政策推動新能源產業(電動車、光伏)爆發,加劇了銅的供需矛盾。

銅價格已在2020年大幅上漲,LME銅期貨價格從最低的4371美元大幅上升至年底的7753美元,累計漲幅高達75%以上。

在此大背景下,總部位於瑞士、世界500強,且爲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托克集團從2021年初開始從LME倉庫系統性提取銅庫存。

當年10月,集中性提取銅,導致當時LME銅庫存註冊倉單從一個月前的超15萬噸,大幅下降至當月中旬的僅1.4萬噸,創下1998年以來最低。

與此同時,托克首席交易員Kostas Bintas公開宣稱“銅價將達15000美元”,進一步刺激投機買盤與操控輿論。

10月18日,LME銅現貨較三個月期銅一度溢價超1000美元,遠超過去創下的歷史極值。雖然第二日收盤時溢價降至338美元/噸,但是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期,LME三月期銅價半月內暴漲14%,突破10700美元/噸,逼近歷史高點。

托克集團之所以能夠成功逼倉,其實利用了交易所的規則漏洞。一方面,托克通過分散賬戶(子公司+合作貿易商)持有頭寸,規避交易所幹預閾值。另一方面,LME庫存中俄銅佔比一度超40%,但受歐美製裁無法用於交割,加劇可交割資源短缺。

之後,LME修訂規則,要求披露關聯賬戶持倉,增設“現貨溢價熔斷機制”。但此次逼倉事件對LME交易所影響深遠,尤其是信用受損,企業轉向場外交易,LME庫存佔比降至全球總量15%,而此前高達35%。

2021年銅逼倉事件與本次有較大不同。這一次可能不是單一大戶操控庫存,而是多機構因美國232調查誘發的套利交易共識,導致非美市場出現緊平衡狀態的結果。

且本次庫存水平、現貨升水幅度與2021年還有很大差距。加之LME交易所在此前逼倉後補上了規則漏洞,因此本次難以輕鬆完成逼倉。

03

目前,不管是美銅,還是倫銅,價格快來到歷史最高附近。那麼,中長期銅價又會如何演化?

供給端,銅產能增長較爲乏力。事實上,全球大型銅企資本開支在2013年熱潮之後就再也沒有大規模增加了,即便2022年之後銅價多次刷新歷史新高。一來,全球銅市場格局較爲穩固,企業經營逐漸轉爲保守。二來,全球優質銅礦資源越來越少,開採成本因品味下降上升較快。

需求端,中國是用銅大戶,佔比全球50%左右。尤其是電網投資規模大,且增速逐年加快,是決定銅需求增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年前5個月,中國電網投資完成額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近20%,而之前三年(2022-2024年)同比增速分別爲2%、5.4%、15.3%。

此外,雖然新能源汽車整體用銅量基數比較低,但伴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上升,未來也將成爲拉動銅消費增長的主力行業之一。因爲新能源汽車單車用銅量是燃油車的2-3倍。

據中金的研報預期,2026-2028年,LME銅有望衝擊12000美元/噸。

而銅價格中樞往上持續抬升,其實利於開採成本低、且產能有釋放的銅礦企業(下文所涉及公司僅爲介紹,不能作爲買賣推薦)。

目前中國最大的銅礦企業爲紫金礦業,其銅總儲量超5000萬噸,主要分佈在剛果(金)卡莫阿、塞爾維亞佩吉、西藏巨龍等,爲中國境內總儲量的120%以上,資源量更是超11000萬噸。

其銅產量在2024年已突破100萬噸,位居全球第四,且五年年複合增速高達24%。

再如中國第二大銅礦企業爲洛陽鉬業,2024年銅產量爲65萬噸,同比增長55%,得益於剛果(金)TFM和KFM兩座世界級銅礦山產能逐步落地。後期,這兩座銅礦還有較大增產潛力,預計到2028年銅產量將達到80萬噸—100萬噸。

還有,西部礦業2024年銅產量爲17.75萬噸,同比大增35%,主要因玉龍銅礦一二期改擴建完成。玉龍銅礦第三期擴建投產後,2026年產能將達到18-20萬噸,總礦產銅產能提升至23萬噸。

可見,國內中大型銅礦企業在銅產能上均有一定擴張計劃,整體將維持“量價齊升”態勢,尤其是主營業務還包括金礦的巨頭,如紫金礦業,業績增長確定性會更強一些。

總體而言,當前A股銅金屬板塊難以奢望LME銅逼倉事件重演,類似2021年的共振大牛市行情或難再現。更爲理性的做法是,選擇業績成長性高、估值合理的銅金資源類優質公司,伺機而動。(全文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