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芯存重整失敗:“救世主”違約致使130億12英寸晶圓廠再入深淵

新浪證券
07/10

  近日,江蘇時代芯存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時代芯存”)管理人發佈公告,正式宣告其重整計劃因投資人嚴重違約而徹底失敗。這一事件不僅標誌着中國半導體行業“爛尾潮”的最後一座12英寸晶圓廠徹底終結,更折射出行業在資本狂熱與產業理性之間的深刻矛盾。

  重整失敗:投資人違約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時代芯存的重整之路始於2023年7月。彼時,這家曾計劃投資130億元建設12英寸晶圓廠的企業,因資不抵債被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清算。其核心資產包括一臺價值1.43億元的ASML光刻機,但因技術過時和債務糾紛,設備在拍賣中流拍。

  2024年2月,法院裁定時代芯存進入重整程序,重整投資人華芯傑創集成電路製造(廣東)有限公司(簡稱“華芯傑創”)提出200億元重整方案。這家成立於2023年8月、註冊資本20億元的企業,其高管團隊被曝有中芯國際背景,並承諾投資200億元打造晶圓代工帝國。然而,根據管理人公告,華芯傑創未按協議支付重整資金,經債權人會議同意延期後仍無法履行,構成嚴重違約。2025年6月13日,管理人依法解除《重整投資協議》,終止重整程序。

  爛尾背後:盲目擴張與資金鍊斷裂的典型樣本

  時代芯存的命運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大躍進”式發展的縮影。2016年,該公司由北京時代全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淮安園興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計劃年產10萬片相變存儲器(PCM)。2019年,其首款2兆位PCM產品問世,宣稱技術突破國際封鎖。2021年,公司進一步推出MLC、3D XPoint等進階產品,一度被視爲國產存儲技術的“破局者”。

  然而,2020年,時代芯存資金鍊斷裂,無力支付設備尾款、工程費用與員工工資。近年來,時代芯存被執行總金額高達8.63億元,涉及設備供應商、工廠承包商、貨運公司及離職員工等。公司資產已無法覆蓋債務,原股東權益依法歸零。

  行業警示:資本狂熱下的產業理性缺失

  時代芯存的案例並非孤例。近年來,德淮半導體、武漢弘芯、南京德科碼等項目均因盲目追求大規模投資和產能擴張,最終導致項目爛尾、資源浪費等問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頭部企業正通過技術迭代與生態整合構建壁壘。例如,中芯國際通過上海臨港基地實現28納米芯片月產能大幅提升,長電科技通過扇出型封裝技術降低成本。此外,政策層面也在加強引導——深圳市設立50億元“賽米產業私募基金”,支持半導體全鏈條優化;東海證券指出,AI算力、AIoT、半導體設備等領域正成爲結構性機會。

  未來展望:爛尾項目清理與產業重構並行

  時代芯存管理人已啓動新一輪投資人招募,但行業普遍認爲,項目復活難度極大。原股東北京時代全芯表示,將通過代工形式繼續推進PCM技術市場化,但不再承擔股東責任。

  在算力需求持續高增、AI與半導體深度綁定的背景下,時代芯存的死亡或許標誌着行業從“野蠻生長”向“理性重構”的轉折。唯有尊重產業規律,方能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注:本文結合AI生成,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