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鰲頭財經 張飛濤
6月25日,在網商銀行成立10週年之際,網商銀行行長馮亮在媒體分享會上首度披露該行AI銀行戰略:成爲千萬小微商家的“CFO(首席財務官)”。
10年前,螞蟻集團發起設立網商銀行。馬雲豪氣十足,“銀行不改變我就改變銀行”。
10年後,理想與現實的博弈,可能沒有達到預期。2024年,網商銀行的歸母淨利潤31.66億元,同比下降24.66%。這是網商銀行年度歸母淨利潤首度下降。
2024年底,網商銀行不良率高達2.30%,連續3年快速攀升,遠高於19家民營銀行1.66%的平均水平,資產質量持續惡化。
作爲中國第一批民營銀行,背靠螞蟻集團,網商銀行與微衆銀行的差距越來越大。
發力AI銀行,網商銀行能破局嗎?
與“老大”的差距拉大
要超越微衆銀行,網商銀行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2015年,螞蟻集團發起設立網商銀行,股東還包括上海復星、萬向集團、寧波金潤、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等知名企業。網商銀行是一家以互聯網爲平臺面向小微企業和網絡消費者開展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商業銀行。
微衆銀行由騰訊發起,於2014年12月16日登記成立,股東包括百業源、立業集團等。微衆銀行是全國首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爲特色的銀行。
一家背靠騰訊,一家背靠螞蟻集團,起步之時,兩家銀行背靠“金主爸爸”,實力不分伯仲。
2016年底,網商銀行、微衆銀行的總資產分別爲615.22億元、519.95億元,網商銀行的總資產比微衆銀行的高出近百億元。2020年底,網商銀行總資產3112.56億元,微衆銀行的總資產爲3464.30億元,微衆銀行的資產規模反超了網商銀行,二者的差距爲351.74億元。到了2024年底,微衆銀行的總資產達6517.76億,4年增加約3053億元。網商銀行的總資產爲4710.35億元,4年增加約1598億元,與微衆銀行的差距擴大至1807.41億元。
網商銀行與微衆銀行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資產規模,還有盈利能力等多個方面。2016年,網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6.37億元、3.16億元,微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4.49億元、4.01億元,網商銀行營收略高於微衆銀行,後者歸母淨利潤略高於網商銀行,二者差距不大。
接下來的發展速度,網商銀行遠遠落後於微衆銀行。2020年,網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6.18億元、12.86億元;微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98.81億元、49.57億元,營收比網商銀行多出逾百億,歸母淨利潤爲其3.85倍。2024年,微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381.28億元、109.03億元,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歸母淨利潤超過百億。同期,網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13.14億元、31.66億元。
對比發現,網商銀行與微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差距越拉越大。
在貸款發放方面,截至2024年底,微衆銀行貸款和墊款總額爲4359.76億元,遠高於網商銀行的2984.54億元。
微衆銀行民營銀行“一哥”地位穩固,行業“老二”網商銀行趕超“老大”的希望有些渺茫。
不良率2.3%連續攀升
眼看當行業“老大”無望的網商銀行資產質量惡化。
2016年至2024年,微衆銀行的歸母淨利潤不斷增長,而網商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降,其歸母淨利潤爲31.66億元,同比下降24.66%。這是其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歸母淨利潤下降。
網商銀行的歸母淨利潤爲何大幅下降?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信用資產大幅減值。
傳統銀行承受着淨利差持續收窄的壓力,而網商銀行依託自身領先的技術、海量客戶等優勢,享受着較高的淨利差。2024年,網商銀行的淨利差爲3.45%,幾乎是傳統銀行的2倍,同比上升0.28個百分點。
2024年,網商銀行的投資淨收益爲6.41億元,同比增長1502.50%。
與淨利差及投資淨收益大幅增長相對應的是,2024年,網商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達120.60億元,較上年增加約20億元。貸款及墊款規模比網商銀行多1375.22億元的微衆銀行,2024年的信用減值約爲134億元,較上年減少12.71億元。
實際上,網商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逐年增加。2020年至2023年,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爲35.97億元、67.66億元、73.13億元、100.37億元。
網商銀行積極處置不良資產。2023年,網商銀行在銀登網轉讓了61.4億元的不良資產,成交價爲5.89億元。2024年,該行繼續密集處置不良資產。4月,該行以280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約3.6億元的不良資產,6月,又轉讓了3.4億元的不良資產權益,成交價格約3100萬元。
相當於不到一折甩賣不良資產,足見網商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決心,也從側面說明該行資產質量惡化明顯。
儘管積極處置不良資產,網商銀行的不良率依然在快速攀升。2024年底,該行不良率達2.3%,2021年底至2023年底分別爲1.53%、1.94%、2.28%。
2024年底,19家民營銀行中,除了億聯銀行因各種因素導致不良率急速飆升至2.77%外,網商銀行的不良率高居第二。
備受關注的是,一方面,網商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率持續攀升,另一方面,網商銀行被指頻頻抽貸。在社交平臺上,有用戶稱遭網商銀行抽貸。
對此,一位金融業人士分析稱,網商銀行的風控採用大數據系統,對客戶信貸額度實施動態管理,包括信貸額度、利率,一旦發現客戶信用風險上升,隨時可能“斷貸”“抽貸”。
在該人士看來,相較傳統金融機構,網商銀行的風控體系更爲先進。
不過,從經營者角度看,無論是“斷貸”還是“抽貸”,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
數字時代跨越AI時代的新博弈
過去10年,網商銀行經歷了理想與現實的博弈,是否達到了預期?
網商銀行發起之時,馬雲的豪言壯語言猶在耳,“銀行不改變我就改變銀行”。
歷經長達10年理想與現實的博弈,網商銀行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均落後於微衆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率大幅攀升。如果僅僅依據這些數據來判斷,理想與現實仍然存在差距。
近年來,網商銀行因違規頻頻被罰。
2020年1月23日,網商銀行一日領兩張罰單。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備付金管理規定,被罰沒159.18萬元;因重大關聯交易未經關聯交易委員會審查、未經董事會審議,部分員工提供虛假資料、陳述等,會計運營管理違反基本內控規定,被罰款95萬元。
2022年1月29日,因違反金融統計管理相關規定、賬戶管理相關規定等多項違規行爲,網商銀行被罰款2236.50萬元,這一罰款金額,創造了民營銀行最高罰款紀錄。
2024年8月16日,網商銀行再度被罰,罰款金額爲735萬元,主要違規行爲包括未及時披露公司治理中的重大變更事項、重大關聯交易未經審查審批持續開展、非潔淨轉讓信貸資產,虛假出表等。
當然,作爲全國第一家將雲計算運用於核心系統的銀行,第一家將人工智能全面運用於小微風控、第一家將衛星遙感運用於農村金融、第一家將圖計算運用於供應鏈金融的銀行,網商銀行對行業及社會的影響及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利用科技將信貸觸角下沉至農村,傳統金融機構擁抱新興技術等。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足一直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過去10年,網商銀行累計服務的小微用戶數突破了6800萬,相當於中國登記在冊的小微經營者的三分之一。
AI時代悄然襲來,網商銀行積極擁抱AI,從數字銀行轉身爲AI銀行。
近期,網商銀行發佈了AI戰略,希望用AI一站式解決廣大小微企業從信貸、理財到經營指導等多重複雜需求,讓廣大小微企業能獲得此前只有大型企業纔有可能獲得的服務。而這,被視作網商銀行在金融服務領域能力的延伸及升級。
馬雲曾經希望網商銀行能夠“挖水渠、鋪水管”,給小微企業進行系統性“灌溉”,做到無微不至,與衆不同。
網商銀行向AI銀行升級,在大數據風控系統之下,金融業出於自身風險考量,“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本性難改,網商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理想,能徹底實現嗎?
微衆銀行也在加速從數字銀行加速邁向AI原生銀行,AI時代,銀行業將面臨新的競爭。新的博弈開啓,升級爲AI銀行,網商銀行將如何破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