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企IPO的一抹回暖信號
01
整體回顧
2025年上半年,中企IPO數量同比回升。根據清科創業(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企境內外上市109家【1】,同比上升32.9%、環比下降3.5%;首發孖展額約合人民幣1213.60億元【2】,同比上升158.7%、環比上升24.7%。分市場來看,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企業上市,同比上升15.9%、環比下降8.9%;境外市場共58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52.6%、環比上升1.8%。地域方面,浙江上市企業數量居首位,福建孖展規模*。行業方面,機械製造行業表現相對穩健。
綜合來看,A股IPO市場穩中向好,境外市場(尤其是港股)中企IPO活躍度同比大幅提升,顯現出明顯的回暖信號。

02
市場分佈
A股IPO總量同比上升,創業板和上交所主板IPO分列數量和孖展額首位
上市數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企業數量共51家,同比上升15.9%、環比下降8.9%。分板塊來看,創業板有20家企業上市,數量略*於其他板塊,同比上升超三成;科創板、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分別有7家、12家和6家企業上市;北交所有6家企業上市,同比下降四成。
首發孖展額方面,2025年上半年A股首發孖展額合計370.67億元,同環比分別上升14.8%、8.8%。上交所主板孖展規模居首位,規模合計145.73億元,同比上升38.6%、環比上升108.0%,其中輪胎行業中策橡膠首發孖展額為40.66億元,募資金額排名A股*。創業板孖展規模次之,為118.31億元,同比上升35.7%,環比下降14.6%。科創板孖展規模排名第三,規模合計56.19億元,同環比分別下降32.6%和17.6%,其中智能影像領域企業影石創新首發孖展額為19.38億元,募資金額排名A股第三。深交所主板首發孖展額為31.20 億元,同比上升6.9%、環比下降22.7%。北交所首發孖展額為19.23 億元,同比上升7.1%、環比下降18.0%。
境外IPO募資額是去年同期5倍以上,上半年募資額前四的中企均在港股上市
2025年上半年共58家中企在境外上市,同比上升52.6%、環比上升1.8%;總孖展規模約合人民幣842.94億元,同比大幅上升476.2%、環比上升33.2%。
美股方面,上半年共有19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90.0%、環比微降13.6%,上市市場均為納斯達克;總孖展金額約合人民幣49.28億元,同比上升875.7%、環比上升11.7%。總孖展額的大幅提升受益於霸王茶姬美股上市,其首發孖展額約合人民幣29.64億元,佔比總孖展額60.1%。
港股方面,上半年共有39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44.4%、環比上升14.7%;總孖展金額約合人民幣793.66億元,同比大幅上升622.0%、環比上升35.0%。其中,上半年境內外上市中企首發孖展額Top4均為港交所主板上市,分別為寧德時代(約合285.23億元)、恆瑞醫藥(約合90.85億元)、海天味業(約合87.36億元)、三花智控(約合74.14億元)。此外,雖不包含在本文統計範圍內,找鋼集團於*季度以De-SPAC模式登陸港股, 為中國境內首家通過De-SPAC模式登陸港交所的企業。

03
地域分佈
浙江上市企業數量居首位,福建孖展規模*,江蘇總體表現亦相對良好
從上市數量來看,2025年上半年浙江以23家中企上市的成績*,江蘇和廣東次之。首發孖展額方面,福建、浙江和江蘇居於前列,三個地區合計孖展715.68億元,佔全市場比例的59.0%。

04
行業分佈
機械製造行業上市數量*,清潔技術領域與生物技術/醫療健康領域收穫較大額孖展案例
2025年上半年,超七成IPO企業集中在機械製造、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汽車、半導體及電子設備、化工原料及加工、IT六大行業。在孖展額方面,清潔技術行業因收穫寧德時代雙重上市(首發孖展額約為285.23億元人民幣),位列行業孖展額首位;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因收穫恆瑞醫藥(約合90.85億元人民幣)等較大額孖展案例位列行業孖展額第二位。連鎖及零售行業收穫了蜜雪冰城(約合31.45億元)、霸王茶姬(29.64億元)等較大孖展案例,位列行業孖展額第五位。食品&飲料行業因收穫了海天味業(約合87.36億元)港股上市,位列行業孖展額第六位。

總結而言,2025年開年以來境內外中企IPO市場均釋放回暖信號,其中境外市場更為明顯。境內方面,A股IPO穩中有進,上半年共51家企業實現首發上市,合計孖展額約為370.61億元人民幣,IPO數量和孖展額實現雙增長,分別同比上升15.9%和14.8%。自去年「科創板八條」發佈以來,科創板共受理4單未盈利企業IP0申請,4家企業合計擬孖展超 160 億元,標誌着科創板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進一步提升。除科創板外,定位中小企業上市的北交所近期受理速度也加快,2025 上半年A股共新增受理IPO企業177 家,其中,北交所115家,佔比 65.0%。得益於上市門檻低、週期短、速度快等特點,北交所將成為更多國內中小企業或專精特新企業的上市*。境外方面,上半年美股上市中企數量約為去年同期2倍,中概股赴美IPO氣氛回暖跡象初顯,然而3月份納斯達克新規落地,IPO門檻較之前有所提升,未來中小企業赴美上市或面臨更大挑戰;港股IPO活躍度顯著復甦,上半年IPO數量和孖展額分別同比上升44.4%和622.0%。5月份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發佈聯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助推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在港股IPO市場顯著回暖的背景下,「科企專線」的推出,預示着未來港股市場將向科技領域深度傾斜。
【1】中企指總部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不包含港澳臺地區。
【2】清科研究中心統計的IPO孖展金額均指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所募集資金總額,不包含超額配售部分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