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信號?銀行,大漲!

解局財經
07-09

來源: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作者:安娜

當下,資產荒很嚴重,資金只能去配置銀行;因此,銀行整個板塊今年以來都在創造奇蹟。

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數據就是,據同花順統計,2025年至今沒有一家銀行企業出現下跌,全部都是在上漲。

具體來看,有18家銀行企業,先後創出歷史新高。有16家銀行企業漲幅超過20%,有32家銀行企業漲幅超過10%。

妥妥地牛市行情。

而那些唱空銀行的,不看好銀行的,都被狠狠地打了臉,再也不發聲。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整個行情的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這與整個國內的金融生態有着巨大關係!

概況來講有三點原因。分別是,保險資金持續配置、公募資金髮力配置、政策利好銀行企業。

如果不理解。沒關係。

用數據,逐一進行拆解。

先解釋,保險資金持續配置的邏輯。

險資過去主要是配置地方城投債、房地產債券等,因爲那個時候它們的收益率很高,動輒10%以上。

在那個時間點看,錢很好賺,又沒啥風險。險資自然願意把錢都投入到這些高收益領域,躺着賺錢。

後來,這些城投、房產日子不好過了。

險資也跟着迎來至暗時刻,比如恒大人壽、前海人壽、中融人壽、華安保險等等日子都非常難熬。

比如,華安保險曾委託子公司華安財保資管在2020年、2021年期分別多次買入碧桂園的債券,合計資金4.28億元。2023年碧桂園無法正常如期兌付,華安對其計提減值2.03億元,賬面價值只剩下可憐的2.25億元。華安保險在2023年更是淨虧超10億元。

所以,險資過去的路徑已經徹底行不通了。

現在,他們需要新的路徑。他們盯上了銀行企業,銀行不僅有高分紅,能夠覆蓋他們的保費負債成本,而且銀行背後站着國家,還是比較安全。

長江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整個險資機構持有國內A股銀行企業市值高達2657.8億元,在其重倉行業配置中佔比高達45.05%,遠遠領先其他行業。

而且,他們的行爲非常瘋狂。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買、買、買,一路買到小股東、再買到大股東。

比如,平安人壽對招商銀行的買入。

今年,1月7日平安人壽買入招生銀行H股2.3億股,持股比例達到5%,形成了第一次舉牌。

本以爲事情到此就結束了。

誰知道這纔是剛剛開始,平安人壽的錢好像就是大風颳來的,好像根本用不完,他們在接下來的6個月時間裏持續地買入。

買到10%,買到15%。

一直到6月17日的最新數據,平安人壽已經買了6.94億股,佔比15.12%,形成第三次舉牌。

粗略統計了一下,平安人壽得花了有接近300億港元了。而對應的,招生銀行H股今年以來最高漲幅也是突破了50%。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個例。

據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3 日,已有 5 家銀行被險資舉牌,比如招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杭州銀行等。

所以,險資持續配置銀行,銀行的表現一定不會太差!

解釋第二點,公募資金髮力配置銀行的邏輯。

公募配置銀行也是基於金融制度的變化。5月7日,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到基金經理的考覈,應該更加註重“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對3年以上產品業績低於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

跑贏大盤,本質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巴菲特也曾在2008年表達過類似的上述觀點,並立下 “十年賭約”,以標普 500 指數基金(被動投資)挑戰對沖基金(主動管理)的業績,最終標普 500 指數基金以 12.03% 的年化收益率遠超對沖基金組合的 3.08%,印證了跑贏大盤真的很難。

公募基金的應對之策就是,買銀行就是買權重,就是買大盤。這樣做,跑贏也許很難,但是要想跑輸也很難。

因爲大盤的基準就是銀行這些權重構成的。

所以,基金經理爲了不降薪,爲了向基準看齊,就開始買銀行。

根據興業證券的數據,2024年末主動基金的銀行持倉佔比僅3.81%,而滬深300指數中銀行板塊權重高達13.67%,偏離度將近10個百分點。

所以,新的公募基金考覈機制下,預計主動基金有望增加銀行持倉,縮小和業績基準的偏離度。

這10%的偏離度很有想象力!可以預見,銀行將會成爲公募基金裏的香餑餑。

大家都搶着進場!

最後,解釋一下政策利好銀行企業。

銀行當下的最緊急問題,就是資本充足率。特別是國有大行之外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較低!

據wind數據,一季度末,城商行、農商行、股份行、國有大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2.44%、12.96%、13.71%、17.79%。

衆所周知,

資本充足率低了,銀行就不能再投資、再放貸、再賺錢了,那麼銀行的風險也就高了,業績也就亮紅燈了,股價也就有壓力了。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是中國股市承壓。這顯然不符合“穩住樓市股市”“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的初衷!

所以,政策一定是對銀行企業很是呵護。

比如,近期商業銀行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發行節奏加快。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26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規模合計突破8000億元。其中,二季度以來發行量超6000億元,環比增長260.82%。

又比如,今年以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四家國有大行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 A 股股票的形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合計募資 5200 億元。

所以,銀行在盈利能力下降、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空間縮窄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各種政策支持快速地豐富資本金來源,提高資本充足率,改善盈利能力。

總結一下,

險資買銀行,公募買銀行,銀行自身又可以通過政策改善盈利預期,簡直是完美閉環!

大家覺得,銀行將來會怎麼走呢?

最後,因爲微信公衆號推送機制的變革,現在沒有星標的賬號,很容易被錯過推送,所以如果喜歡解局財經的文章,拜託你一定一定別忘記星標【解局財經】。方法也很簡單:點開公衆號名片,點擊右上角“…”再點擊“設爲星標”即可,謝謝大家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