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大證券報精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7月10日(星期四),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十四五”我國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 多項指標進展超預期
“5年前制定的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和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鄭柵潔表示。
智元機器人回應“借殼上市”猜測
智元機器人方面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稱,公司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做出重大改變或調整的明確計劃,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含出售、合併、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明確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大重組明確計劃。本次收購爲通過“協議轉讓+主動邀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辦法》中的重組上市,不是借殼上市。
2443.43%—2834.73%!先達股份上半年淨利潤大幅預增
先達股份(603086)7月9日晚間公告稱,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3億元到1.5億元,同比增長2443.43%到2834.73%;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25億元到1.45億元,同比增長15239.01%到17667.08%。
301269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華大九天(301269)7月9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7月9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二次臨時會議及第二屆監事會臨時會議,決定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
上海證券報
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穩增長 下半年“持續用力”空間足
專家表示,展望下半年,財政政策有望“加速”又“加量”。除了加快推動存量政策落地見效,也會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未來財政政策“持續用力”仍有空間,可考慮繼續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專項債收儲力度,以及增發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向。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 多項指標進展超預期 多個“第一”彰顯創新重大突破
鄭柵潔表示,這五年,遇到的困難問題比預計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預期的要好。經過“十四五”這五年,中國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十四五”必將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展望未來,“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國辦: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 拓展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合作銀行範圍 爲每名困難畢業生推薦3個以上優質崗位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期所業務規則國際化改造落地 業界期待有序擴大品種開放範圍
記者注意到,此次規則修訂引發行業熱議。業內表示,境外交易者對中國期貨市場開放更多品種的呼聲很高。上期所業務規則國際化改造有助於服務期貨市場高質量開放,期待交易所進一步傾聽市場需求,積極穩妥有序擴大品種開放範圍。
證券時報
今年我國經濟總量有望跨越140萬億元 “十四五”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 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發佈會上表示,還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即將收官。回望過去,5年前制定的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 去產能與產業升級同步推進
從光伏玻璃集體減產到多晶硅期貨行情回暖,從低空經濟領域湧現集體簽約到“人工智能+”深化的落地……2025年上半年,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攻堅克難中持續深化,一系列成效顯著的改革正在深刻重塑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首批基金二季報出爐 基金經理調倉動向曝光
同泰基金、德邦基金、匯安基金旗下部分基金產品近日率先披露基金二季報。作爲最早披露二季報的基金產品,其調倉動向與投資觀點受到市場關注。
工信部開通問題反映窗口 緊盯車企踐行賬期承諾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於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週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建議)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證券日報
6月份CPI同比由降轉漲 PPI同比持續承壓
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
高溫來襲空調消費進入“超級旺季” 頭部企業滿負荷生產
有安徽經銷商對記者表示:“6月份至今,空調銷量翻了不止一番,好多型號已經清空。消費者預約安裝需排隊,等待3天是常態。”另據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空調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滿負荷生產,部分型號出現結構性缺貨。
外資機構年中展望:中國經濟增長韌性足 科技與高股息公司成投資焦點
展望下半年,外資機構普遍預期政策將持續加碼,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有望增強。隨着科技創新驅動的產業升級(如AI、電動汽車)以及高股息公司進一步釋放增長潛力,中國股市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智能體元年:AI“新物種”力促數字生產力躍遷
今年3月份,由中國團隊Monica.im開發的通用型自主智能體Manus引發市場關注。Manus的出現激起市場千重浪,微軟、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百度、360集團等國內外科技巨頭紛紛加入佈局智能體的隊列。從醫療問診到工業決策,從一鍵生成PPT到多智能體協同駕駛,智能體正以“主動執行”範式顛覆傳統軟件邏輯,成爲“人工智能+”戰略落地的核心載體。
責任編輯:王其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