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鄭權
7月8日,全球礦區無人駕駛龍頭企業——易控智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控智駕”)遞交了修訂後的上市申請文件,公司進一步委任中信里昂和麥格理資本爲其整體協調人。修訂後,易控智駕的保薦人仍是海通國際(獨家),整體協調人變爲海通國際、中信里昂和麥格理資本三家。
按2024 年收入計,易控智駕在全球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國內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市場份額達49.2%。儘管國內市場份額接近50%,易控智駕仍難堵連續鉅虧、經營現金流嚴重“失血”、有息負債連年大增、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等“財務窟窿”。
易控智駕也在努力改變上述困境,比如商業模式由重資產的 TaaS(持車模式)爲主逐漸轉爲以ATaaS(不持車模式)爲主,拉高毛利率減少虧損;又比如引進外部融資、赴港上市募資降低負債水平。不過,轉型期的成本壓力仍較大。
此外,易控智駕嚴重依賴大客戶但極其不穩定,大客戶頻繁變動第一大客戶三年三度易主,一旦大客戶流失將面臨較大業績壓力。比如2022年度第一大客戶A、第三大客戶C、第四大客戶D、第五大客戶E皆消失在2023年、2024年度前五大客戶之列;2023年度第一大客戶F、第二大客戶G 、第五大客戶I消失在2024年前五大客戶之列;2024年第二大客戶J、第三大客戶K、第四大客戶客戶L都是當年才與易控智駕開展合作。
近50%的市佔率仍難堵“財務窟窿”
招股書顯示,易控智駕是一家L4級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公司,主要領域爲礦區運輸。
傳統礦山運輸的痛點,爲無人駕駛技術鋪就了剛需土壤。一輛傳統礦卡需配備多名司機,按照每人年薪10萬-15萬元,單臺車年人力成本高達幾十萬元。更棘手的是,很多大型礦區位於高原、荒漠等偏遠地帶,司機招聘難度極大。自動化需求,讓礦區成爲L4級無人駕駛最早落地的場景。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已達20億元,預計2030年將升至30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57.4%。無人礦卡銷量將從2025年的4000輛增至2030年的16340輛,年複合增長率32.5%。
以2024 年收入計,易控智駕在全球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國內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市場份額達49.2%(按易控智駕2024年9.7億元收入計算)。
儘管國內市場份額接近50%、營收連續翻倍增長,易控智駕仍難堵住連續鉅虧、經營淨現金流嚴重“失血”、鉅額應收賬款掛賬、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等“財務窟窿”。
2022-2024年,易控智駕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6億元、2.71億元、9.86億元,2023年和2024年的增速分別高達352.15%、264.04%;分別實現淨利潤-2.16億元、-3.34億元、-3.9億元,虧損逐年擴大,三年合計虧損9.4億元。
易控智駕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包括大量的技術研發投入、早期資本密集型的商業模式導致成本較高,以及行業銷售及部署週期較長等。
易控智駕財務上的隱憂不僅僅是連續擴大的虧損,公司營收激增但經營淨現金流嚴重“失血”、有息負債連年攀升更是難以解決的“財務黑洞”。
2022-2024年,易控智駕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0.75億元、-2.51億元、-7.13億元,經營“失血”逐年嚴重,並且2024年流出的現金淨額比當年虧損的金額多出近一倍。
易控智駕經營淨現金流常年“失血”,與鉅額應收賬款掛賬有一定關聯。2022-2024年各年末,易控智駕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金額分別爲0.3億元、1.15億元、6.2億元,2023年和2024年的增速分別爲291.16%、436.95%。2024年,公司應收賬款的增速已經超過了同期營收增速,說明公司應收賬款回款有放緩趨勢。有投資者認爲,這暴露了易控智駕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被迫接受巨頭客戶的漫長賬期。
易控智駕目前自身“造血”能力偏弱,因此通過擴大負債維持經營。2022-2024年,公司負債總額分別爲7.71億元、15.23億元、16.1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分別爲1.38億元、3.6億元、11.4億元,2023年和2024年的增幅分別爲160.87%、216.67%;股東權益分別爲-4.89億元、-8.12億元、2.6億元,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分別爲273.31%、214.38%、86.14%,儘管2024年已經擺脫資不抵債,但86%的負債率依舊很高,成爲壓在公司頭上的利劍。
2022-2024年各年末,易控智駕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的金額分別爲0.25億元、1.66億元、6.77億元,長期借貸分別爲0.54億元、1.07億元、4.47億元,兩項有息負債合計0.79億元、2.73億元、11.24億元,2023年和2024年的增速分別爲245.57%、311.72%。
截至2024年末,公司現金儲備僅0.46億元,難以覆蓋同期6.77億元的短期借貸,更難以覆蓋同期有息負債之和11.24億元。在虧損擴大、經營淨現金流長期“大失血”的情況下,公司亟待堵住這個“財務窟窿”。
嚴重依賴大客戶但極其不穩定 第一大客戶三年三易其主
2022-2024年,易控智駕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爲5980萬元、2.56億元、8.2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爲99.9%、94.4%及83.7%;第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爲3100萬元、1.13億元、5.37億元,佔比分別爲51.8%、41.7%及54.5%。
不難看出,易控智駕對前五大客戶十分依賴,尤其是對第一大客戶十分依賴,2022年、2024年對第一大客戶構成重大依賴(佔比超50%)。
大客戶依賴的主要風險是,一旦與某個大客戶尤其是第一大客戶的訂單減少甚至不再合作,公司的業績會產生十分大的波動,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
但易控智駕在報告期內就出現了大客戶不穩定的情況,大客戶變動頻繁,第一大客戶三年三易其主。
招股書顯示,易控智駕2022年度第一大客戶A、第三大客戶C、第四大客戶D、第五大客戶E皆消失在2023年、2024年度前五大客戶之列。
易控智駕2023年度第一大客戶F、第二大客戶G 、第五大客戶I消失在2024年前五大客戶之列。易控智駕2023年的大客戶情況與2022年有很大不同,因爲此時的大客戶銷售額都很高,比如2023年度第一大客戶F當年的銷售額高達1.13億元,但沒有進入2024年前五大客戶之列。2023年度第二大客戶G,當年銷售額高達5654萬元,同樣沒有進入到2024年前五大客戶之列。
並且,2023年度第一大客戶F、第二大客戶G都是2023年才與易控智駕開展合作,合作當年便成爲前兩大客戶,但2024年又同時消失在前五大客戶之列。易控智駕2024年前五大客戶中,第二大客戶J、第三大客戶K、第四大客戶客戶L也都是2024年才與易控智駕開展合作。
頻繁變動的大客戶決定着公司業績的穩定性,也決定着公司能否繼續保持領先的市場份額。易控智駕大客戶不穩定的另一個表現是,第一大客戶三年三度易主,由2022年的A變爲2023年的F,再變爲2024年的H。
輕資產模式和外部融資能否改命?
面對持續虧損及直線增長的有息負債,易控智駕通過改良商業模式以及引進外部融資進行改善。
招股書顯示,易控智駕主要有兩種商業模式,TaaS(持車模式)及ATaaS(不持車模式)。TaaS(持車模式)下,公司自購礦卡車輛,爲客戶提供全包服務(車輛+無人駕駛系統+運營維護),屬於重資產模式;ATaaS(不持車模式)下,客戶自行購買車輛,公司僅提供無人駕駛技術和運營支持,收取軟件服務費,屬於輕資產模式。
TaaS模式需大量購車,導致折舊和利息支出高企。每輛礦卡成本超百萬元,1400輛車意味着14億元左右的固定資產投入。易控智駕2022年TaaS模式貢獻99.9%收入,卻帶來-29.7%毛利率的鉅額虧損。
易控智駕早期通過重資產模式(TaaS)打開市場後,目前逐步推廣輕資產模式(ATaaS)以改善現金流和利潤。2024年,公司ATaaS模式收入爲4.53億元,佔比46%,毛利爲0.63億元 ,毛利率爲14%(高於TaaS模式的1.4%)。
易控智駕雖正轉向輕資產的ATaaS模式,但轉型期成本壓力仍大。2024年,公司營業成本9.12億元,研發開支2.08億元,銷售行政及一般費用1.17億元,三項合計12.37億元,遠超9.86億元的收入。
易控智駕還通過外部融資改善困境。在遞表的前一天,易控智駕完成了4億元的D輪融資,由寧德時代旗下的溥泉資本、方廣資本、星奇基金、中際控股、同力股份等聯合投資。
易控智駕的IPO募資計劃清晰地指向三大方向:研發投入、全球業務擴張、客戶獲取。這筆資金能否幫助公司突破瓶頸,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