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條財經 喬治
股權將被法拍,且涉及控股股東易主可能,啓迪藥業想低調也難。
6月17日,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啓迪科服所持全部股票5860.70萬股(佔總股本比24.47%)將被公開拍賣。實際上,2024年10月30日,這部分股份就因與中國農業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分行存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曾在網上公開拍賣。但在臨拍賣前,因利害關係人提出執行異議等原因,導致拍賣暫緩。
據三湘都市報,此次起拍價約3.89億元,折算下來約6.63元/股,較之前4.39元/股的起拍價漲幅過半。
那麼,此番拍賣能否如願。若控制權變更,對啓迪藥業影響多大?
控股股東的債務煩惱限高、被執行、股權凍結
能肯定的是,作爲控股股東,啓迪科服正深陷諸多困境。
據企查查顯示,公司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註冊資本10.37億元。截至7月9日,除了多條被執行與限高信息,還涉及24起司法案件。其中,約50%的案件爲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涉及金融機構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招商銀行、中信信託等。
如(2024)京0102執10800號信息顯示,啓迪科服持有的貴安新區啓迪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基金(有限合夥)權益被北京西城區人民法院凍結,凍結日期至2028年1月20,被凍結標的數額、其他投資權益數額達2.5億元。
再如(2024)京74執1019號信息顯示,啓迪科服持有的寧波貫珹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權益被北京金融法院凍結,凍結日期至2027年9月9日,被凍結標的數額、其他投資權益數額達4.99億元。
控股股東所持股份被拍賣、凍結,使得啓迪藥業處於“無實控人”狀態。截至目前,啓迪科服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啓迪藥業6315.141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26.37%。若本次股份拍賣完成,啓迪科服將不再持有啓迪藥業股份,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的啓迪藥業表決權股數將降至454.4451萬股,僅佔總股本的1.90%,實質性丟失控股股東地位。
對於這場拍賣,啓迪藥業公告中連發風險預警:法院仍可能在拍賣前或過程中行使中止權,後續競拍、資金交割、股權過戶等環節均存法律程序變數。
本就沒有無實控人,如果控股股東再發生變動,是否影響公司內部穩定、核心決策不得不察。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啓迪藥業試圖收購武漢名實藥業。據藍鯨財經報道,彼時股東大會上,收購議案雖獲通過,但過程極爲艱難。據投票結果顯示,同意票約6214萬股,佔比55.4615%;反對票約4990萬股,佔比達44.5385%。其中,近七成中小股東明確反對此次收購,剔除中小股東投票後,反對票數基本與第二大股東持股量一致。
在董事會議上,有第二大股東背景的副董事長倪小橋,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唐婷均投出反對票。反對意見直指交易核心風險:標的公司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主力產品依賴委託加工模式、保健品行業政策風險加劇,以及高達400.72%的評估增值率缺乏合理支撐。
據當時公告顯示,名實藥業整體估值2.6億元,相較評估基準日的淨資產賬面值5192.50萬元,溢價率高達400.72%。
好在最終,該項收購因轉讓方自身原因折戟。轉讓方決定單方面終止與公司的合作,解除雙方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
年虧又季虧高溢價收購、貨幣資金連降四年
拉長維度看,高溢價收購併非首次。2022年,啓迪藥業以2.2億元收購廣東先通100%股權,增值率高達536.58%。
在收購之初,廣東先通曾與啓迪藥業做出業績承諾。2023年、2024年、2025年分別實現淨利不低於2000萬元、2300萬元、2400萬元。然據啓迪藥業財報,2023上半年廣東先通僅實現淨利279.58萬元。
另一廂,啓迪藥業資金面並不多寬裕。2020年至2024年貨幣資金持續下行,分別爲3.43億元、2.51億元、2.35億元、1.90億元、1.77億元。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縮至1.45億元。長期借款2020及2021年時皆爲“0”,2022至2024年及2025Q1分別爲9000.00萬元、8000.00萬元、8222.40萬元。資產負債率更從2020年的27.72%增至40.67%,2025年一季度達到42.76%,短期借款3000萬元增長21%。
深入基本面,啓迪藥業正遭遇虧損困境。2020年-2023年,公司營收從2.75億元穩增至4.05億元。同期淨利卻顯羸弱且波動較大,分別爲0.23億元、0.35億元、0.18億元、0.25億元。
2022年出現增收不增利。2023年淨利雖同比增長39.41%至2525萬元,扣非淨利卻爲負的465.05萬元。細究主因並非源於主業改善、自我造血力提升,而是公司確認因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被政府佔用土地補償收益、子公司廣東先通藥業有限公司原股東未完成業績承諾需向公司支付補償、確認政府補助收益形成的非經常性損益增加等。
進入2024年業績進一步惡化,全年營收3.43億元,同比下滑15.18%;歸母淨利虧損1.25億元,同比暴跌596.98%。扣非淨利虧損1.70億元。
啓迪藥業解釋稱,市場環境惡化、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毛利率,疊加商譽減值及業績補償拖累是主因。
可至少從2025年一季報看,啓迪藥業仍在渡劫:營收6522.03萬元、同比下降15.40%,歸母淨利-1625.62萬元,同比下降96.23%。經營現金流淨額也從2024年底的0.17億元,轉爲負的0.54億元。疊加負債率上升、貨幣資金下降難免讓外界對其經營穩健性捏把汗。
何以如此疲態呢?要知道,作爲湖南省首家醫藥類上市企業,啓迪藥業擁有中華老字號“古漢”等知名商標,其獨家產品“古漢養生精”更是入選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業務涵蓋中藥、化藥、保健食品三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中成藥、西藥製劑及藥食同源保健食品。
一手好牌沒打好,以下幾個原因不能不提。
首次,儘管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諸多榮譽,啓迪藥業仍面臨產品結構較單一的困境,對主導產品“古漢養生精”依賴度較高。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中藥板塊總營收佔比一直超過七成。
而古漢養生精全國化進程遲緩。財報顯示,近幾年省外銷售佔比始終低於10%。爲了打破僵局,啓迪藥業先後在北京、深圳等地設立銷售公司,2016年斥資2604萬元收購古漢醫藥70%股權,只是改善結果並不出彩。
實際上,早在2023年報中,啓迪就對主導產品依賴較高問題有所反思:坦承“古漢養生精”系列產品在生產銷售中佔比重較大,並提出多個應對措施,包括加快公司產業鏈的延伸,積極佈局大健康食品、中醫館、工業旅遊等醫藥養生產業鏈。
除了上文提到的2022收購廣東先通,增加產品線如“益心舒片”及“消糖靈片”等中成藥品種。2024年初試圖收購名實藥業,也是爲了拓展保健食品領域。而接連受挫後,啓迪藥業又嘗試開闢“中醫藥+文旅”第二戰場。
2024年初全資子公司古漢中藥啓動工業旅遊景區項目,計劃投資2768.71萬元建設康養文旅業態。平心而論,前景確實可期,然鑑於文旅項目的漫長週期、更注重專業性,拋開最終成效受益如何,短期恐難解虧損的困題。
運營壓力面面觀,“輸血”、擔保、上下游變陣
其次,還需給子公司“輸血”。
據新浪財經,2025年1月,在問董祕互通平臺上,有投資者對啓迪藥業旗下衡陽製藥廠停產後的債務、借款等提問:衡陽製藥廠自2013年停產以來,每年需負擔1500名員工的薪酬福利、社保費用等近2300萬元,均通過向啓迪藥業借款,截至2022年已累計形成超4.7億元的隱性債務。此外,來雁新城建設支付的9000多萬土地徵收款能否要回也備受關注。
對此,啓迪藥業董祕回應稱,衡陽製藥廠因產品結構老化、產銷價格倒掛等原因停產,目前僅原料藥生產線正常生產。坦言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人員負擔過重也是造成製藥公司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正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推進化學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項目建設,同時統籌人力資源,努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關於土地補償款問題,公司已成立工作小組,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2025年5月26日,啓迪藥業公告爲全資子公司湖南啓迪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銀行衡陽高新支行的10,000萬元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貸款期限15年,用於“啓迪化工(醫藥)科技園建設項目”。此前對啓藥科技擔保額爲0萬元,擔保後爲10,000萬元,剩餘可用擔保額度500萬元。截至公告披露日,啓迪藥業及控股子公司擔保總額18,000萬元,佔2024年度經審計淨資產30.09%,無逾期債務擔保。
再者,醫藥賽道的深刻變革,也對企業發展提出挑戰。
自2018年11月“4+7”集採試點以來,國家醫保局已開展十批國家藥品集採,累計成功採購435種藥品,累計節省醫保基金約4400億元,平均降價超50%。據新京報消息,國家醫保局此前表態,今年上半年將開展第十一批藥品集採。按照原研+過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企業≥7個的初步條件統計,目前已有超130個品種滿足集採條件。
同時,中國中藥協會數據顯示,中藥原材料價格三年累計上漲23%,導致中成藥企業毛利率持續承壓。
種種內外因素交織,公司可謂負重前行、運營壓力自知。對於啓迪藥業的未來,方向遠比努力更重要。醫改大潮滾滾向前,提質增效、鼓勵創新大勢不可逆。
如何戰略糾偏,打破單一產品依賴、舊經驗依賴,創新激發活力,內外雙驅,這些或許比控股股東易主本身更有看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