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球財說 宋涵
自帶“騰訊系”基因的和泰人壽一舉一動備受外界矚目。但不論從其保費規模和淨利水平來看與其他騰訊系險企差距似乎不小。
近日,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英克必成擬減持和泰人壽1%股權,此舉是爲迎合和泰人壽發展還是抽身的信號,引發市場猜想。只因和泰人壽本身經營晦暗不明,陷業績、股權、人事等多重困局。
1%股權撬動大股東之位
和泰人壽成立於2017年初,由中信國安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安)、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紀工程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金世紀工程)、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英克必成)等8家企業發起設立。
其中,中信國安、居然之家、金世紀工程“三足鼎立”,分別持有和泰人壽20%股權,並列第一大股東。英克必成來頭不小,是騰訊全資子公司。2025年1季度末英克必成持有和泰人壽15%股份,位列公司第2大股東。
成立9年來,股權架構未變的和泰人壽正在上演一場“1%小股權撬動大股東之位”的大戲。近期,英克必成擬將持有的和泰人壽1%股權轉讓給大股東金世紀工程。若股權交易完成,金世紀工程將成爲單一大股東,代表騰訊的英克必成股東之位則由第2退居第3。目前該筆股權轉讓尚待監管覈准。
騰訊後退一小步的動作,引發外界猜測。未來騰訊在和泰人壽股權及經營問題上是否會繼續退讓?和泰人壽股權結構變化,會帶來何種影響,其未來走向值得關注。
事實上,和泰人壽股權架構雖然保持不變,但問題頗爲突出,多股東股權高比例質押。
例如,和泰人壽成立不久中信國安就爆發了債務危機。不得已通過質押股權方式改善現金流,並於2019年將中信國安所持和泰人壽20%股權全部質押。2023年,和泰人壽股東欒川縣金興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因陷債務糾紛,曾將持有的14%股權打8折司法拍賣,最終因申請執行人及其他執行債權人撤回執行申請,不了了之。
截至2025年1季度末,和泰人壽的半成股東均存在股權質押現象,合計“問題股權”佔和泰人壽總股權比例達4成。
股權質押一向被視爲企業經營過程中常見的融資手段,但比例過高可能隱藏經營風險。尤其大股東高比例股權質押是市場、監管關注重點。據監管規定,當保險機構大股東質押保險機構股權數量超過其所持股權數量的50%時,大股東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的表決權。
照此推斷,中信國安及其提名董事劉鑫已喪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表決權。劉鑫是和泰人壽成立後的首任董事長,在職近5年。2022年1季度,劉鑫提出辭去董事職務。同年7月洪寧接棒成爲和泰人壽第二任董事長。但基於章程規定,在新的董事就任前,劉鑫按規定會繼續履職。時至今日,劉鑫仍爲和泰人壽董事。
業績、薪資兩極分化
當前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疊加壽險轉型壓力,對於成立8-9年的中生代險企“七平八盈”之路顯得尤爲不易。
和泰人壽自成立以來連虧7年淨利虧損達11.60億元,於2024年實現首度盈利,只是淨利水平較低僅0.12億元,這使得其未來盈利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彷彿爲了印證這一猜想,2025年1季度和泰人壽在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6成達6.45億元情形下,淨利仍虧損0.96億元,較2024年同期0.4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在已披露業績的74家壽險公司中,和泰人壽虧損額躋身前10之列。
淨利虧損也直接導致和泰人壽盈利能力核心指標由正轉負。2025年1季度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爲-28.68%和-0.67%。而2024年同期兩項指標依次爲12.17%和0.33%。
2025年1季度和泰人壽淨利由盈轉虧,主要緣於投資端薄弱。報告期,公司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不足1%,依次爲0.65%和0.35%,較2024年同期同比下滑0.49個百分點和0.76個百分點。此外,2024全年和泰人壽綜合投資收益率5.37%,較人身險公司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7.45%,有很大差距。
別看和泰人壽2025年1季度保費收入大增超6成,但過往8年其保費收入規模和增速絕對算不上出色。2017-2020年,公司保費增長較快,分別爲1.53億元、6.60億元、10.61億元、17.97億元。近4年保費波動性增大,爲11.22億元、17.83億元、23.25億元、21.37億元。
成立近9年,和泰人壽保費規模還在20億元徘徊。很難不讓人懷疑騰訊和中信國安是否看走了眼。
從險種結構來看,長期以來和泰人壽經營靠前的兩大險種爲普通壽險和分紅險。2019-2020年,和泰人壽分紅險曾一度躍升至第一大險種。就目前來說公司保費收入來源還是以普通壽險爲主。以2024年爲例普通壽險佔總保費收入比例達64.06%,分紅險佔比僅25.27%。
近年來保險業利差損風險增大,長端利率下滑,總投資收益率下行壓力下,“保底收益+浮動收益”的分紅險再度迴歸,險企紛紛押注。2023年和泰人壽分紅險保費有顯著增長達121.79%,不過到2024年增速僅4.05%,落差極大。
分紅險較普通壽險來說,存在更高的退保隱患。銷售人員很可能會誇大收益,將不確定收益承諾爲確定收益。消費者購買分紅險要綜合考慮險企自身投資能力,結合當時市場環境等要素,做好心理預期。
以和泰人壽來看,2024年其分紅壽險退保金較2023年同比增長52.38%。同期,和泰人壽分紅賬戶業務淨現金流首次告負,累計爲-5.81億元。2025年1季度公司分紅賬戶業務淨現金流繼續惡化,爲-12.54億元。
和泰人壽或存在潛在的流動性風險。監管要求,基本情景下公司整體流動性覆蓋率(LCR1)、壓力情景下公司整體流動性覆蓋率(LCR2)不低於100%, 壓力情景下不考慮資產變現情況的流動性覆蓋率(LCR3)不低於50%。
據此看,和泰人壽必測壓力情景不考慮資產變現情況下未來3個月以及12個月流動性覆蓋率(LCR3)分別爲-164.94%和-2.78% ,似乎已不能滿足監管要求。
2025年1季度,和泰人壽淨現金流-3.22億元。其中,經營活動淨現金流-10.48億元。
和泰人壽除了經營承壓外,高管團隊亟待補缺。
2024年,和泰人壽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財務負責人邱欣欣,副總經理胡鋒接連離職,讓本就精簡的團隊更加稀疏。即便有國寶人壽原精算師崔傳波,原泰康人壽財務部主管劉偉補缺,和泰人壽高管層仍嚴重短缺。總經理空缺約5年,副總1個也沒有。
2020年10月,和泰人壽“人保系”老將李玉泉因個人原因卸任總經理一職,由彼時董事長劉鑫代行總經理職權。孰料5年間董事長都換了,總經理空懸至今。
目前和泰人壽高級管理人員僅4名。總精算師崔傳波,審計責任人薛蔚,合規負責人郝鵬,財務負責人劉偉。
此外,和泰人壽還有董事6名,監事3名。公司董監高人數大致保持在13人。別看人員不多且核心高管缺失,但和泰人壽董監高成員薪酬貌似可不低。2022-2024年,最高薪酬分別爲634萬元、692萬元、200萬元以上。
即便在2023年公司鉅虧態勢下,最高薪酬仍有增無減,甚至與上市險企高管有的一拼。雖然2024年未明確列示,但與前兩年相似的人員結構,薪資水平差距可能不會很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