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全國都在被高溫炙烤。
7月初,中國氣象局首次發佈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連日來,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浙江等地局部氣溫突破40℃,就連中國最北邊的省份黑龍江也被熱浪席捲。
這也直接拉動了多地空調銷量增長。
京東數據顯示,從6月24日至7月7日,黑龍江省內空調送貨、安裝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300%;其中7月4日更迎來「訂單井噴」,較去年增長400%,達到歷史最高峯值。美的空調近期單日安裝量達24.5萬套,破歷史峯值。
實際上,在這一輪高溫之前,今年空調市場已經相當火熱。
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長虹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高峯期滿產運轉時,一天下線的空調可超過10萬臺,長虹空調產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8%以上。
奧維雲網(AVC)總裁郭梅德此前分析稱,今年1-5月空調大盤增長了10.6%。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在啱啱過去的618,空調品類線上渠道零售額規模達275.2億元,同比增長16.6%;線下渠道零售規模達209.6億元,同比增長15.8%;全渠道實現零售額規模達485億元,同比增長16.3%。
拼價格、拼技術,今年的空調市場正走向白熱化。
價格見底?
「現在的價格離國補期間有距離。」 位於廣州天河區的廣百電器天河中怡店內,一名導購人員向時代財經坦言。
不過這並非沒有解決方法。有銷售人員向時代財經表示,廠商願意讓利,可以將價格下探到離國補只差100元、200元的低價。「現在到處都在打價格戰,為了賣貨只能這樣了,這肯定也是消費者想要的。」她表示。
在低價位段的產品上,品牌讓利疊加賣場讓利,實際的到手價格可能相當可觀。以一臺原價2788元的海爾C200空調為例,疊加門店和品牌優惠後,價格可以達到1600元。
而對於中高端產品,因功能升級導致的價格上漲,降價幅度或有限。不過在中高端領域,部分二線品牌會下放大量高端機型的功能,用更低的價格去和一線品牌同功能但更高價的產品博弈。
一名蘇寧易購導購主動向時代財經推薦TCL小藍翼的一款櫃機。他表示,在相同的配置下(語音控制、新風換氣、無風感等),其他一線品牌櫃機的價格可能會衝到10000上下,但這款折扣之後只需5999元。「比線上還要便宜1000元。」
讓利也體現在產品之外,時代財經發現,各大廠商、家電賣場也會主動提供一些後續的附加服務,以吸引消費者,比如免費安裝配送、超長保修期等。
價格戰同樣蔓延到了線上。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 2024年12月30日-2025年7月6日,銷量排行居前的品牌產品均價基本都在下降。美的、海爾系或是降價的主力軍。具體看,銷售額市佔第一的美的降幅達到12.23%;此外,排名第四的美的子品牌華凌、海爾及其子品牌統帥的均價降幅都在10%左右。
作為銷量第二的格力則相對剋制,價格降幅在1.11%。「鯰魚」小米則走向了巨頭的反方向,在銷量同比去年微增的同時,均價上升了10.64%。

不過,奧維雲網預計,雖然空調旺季在7月持續,但國補政策的不確定性及行業價格下降空間有限,頭部品牌有望引領價格修復,緩解當前價格與庫存的雙重壓力。
資深產業經濟分析師、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也提到,當前空調行業的價格戰態勢較為明顯,從行業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整體市場均價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線上市場,僅有極少數品牌保持了均價增長。
「但主打中高端市場的主力品牌顯然不願陷入低價競爭,因此紛紛向高端化方向拓展,以尋求新的增長空間。」他直言,未來行業必然將逐步擺脫低價值、高烈度的價格戰內卷,轉而向高品質的價值競爭方向發展。
各顯神通
價格確實不是今年空調大戰唯一的維度。
時代財經在走訪時發現,即使在同一個類型、價位段,不同品牌也採取了差異化的技術路徑和產品策略。
智能化是2025年的空調產品最常被提及的新賣點之一。
美的集團 ( 000333.SZ , 00300.HK ) 、海信家電(000921.SZ)旗下多款空調產品都接入了大模型,能夠實現語音操控等功能。
「智能化對消費意願的拉動還是非常顯著的。」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櫃機開發負責人朱天宏指出,隨着90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用戶對智能化的需求顯著提升,傳統遙控操作已無法滿足年輕消費者對APP交互、語音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的要求。
他告訴時代財經,美的今年3月上市的空氣機旗艦櫃機具備智能化交互功能,因此吸引了更多消費者,提貨量已超過1萬臺。
朱天宏還提到,目前,美的也在和科大訊飛、DeepSeek、豆包、納米搜索等合作,嘗試將其他公司的技術融入產品中。
對於空調這類耐用品,節能與否也是消費者關注因素。時代財經注意到,對於曾經備受租房客戶吐槽的「電價刺客」低能效空調,在線下賣場已經相當罕見。奧維雲網統計也提到,今年618期間,新一級能效產品線上線下佔比均超95%。格力電器(000651.SZ)提到,格力主推的AI節能王子憑藉節能、舒適的優勢也銷量大增。
舒適和健康也是消費者關注的賣點。
奧維雲網提到,在度過認知教育期後,舒適風空調市場正從早期嚐鮮者向大衆市場擴散。2024年以來,舒適風空調在線上市場產品均價相對穩定,而在線下市場產品均價則呈現波動下滑趨勢。
董明珠健康家越開越多,「健康」成為格力今年主抓的標籤。公司告訴時代財經,在啱啱結束的618大促,格力的明星產品風不吹人系列空調同比增長240%。
「舒適、健康、節能、可持續性和智能化,是美的空調重點規劃的五個戰略方向。」朱天宏告訴時代財經,美的旗下主打的高端空調全面風系列則在「6·18」期間賣出了近10萬套。
「圍城」內外
政策在變動,技術在革新,2025年,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最牽動目光的無異於新秀入場。
小米集團(01810.HK)作為空調行業近年來最顯眼的外部挑戰者,在接連發布空調掛機後,今年更是將目光投向了中央空調。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在3月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小米中央空調)預售速度或者說銷量,已經達到了預期的5到6倍。」
一個月後,盧偉冰透露,小米空調已經完成了全產品線佈局,並且實現了全棧自研;小米空調智能製造工廠會在今年年內投產。5月22日,小米集團宣佈家電業務正式升級為戰略核心業務。
在同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介紹,一季度,米家空調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102.7%。
對於啱啱過去的618,小米集團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在微博提到,小米空冰洗三大品類全面「領跑行業」。

他還表示,小米今年有兩個堅定的目標:空調今年做到國內前三,五年內小米大家電躋身中國數一數二的品牌。
另一個新入局者則是追覓。
在今年3月底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25)上,追覓展出了兩款空調旗艦產品Z-Wind與X-Wind,從智能清潔領域跨界大家電。
當時,追覓野心勃勃地表示,要成為用硬件創新和用戶洞察打破空調行業現有競爭格局的「鯰魚」。
在接受時代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追覓空調負責人、首席產品經理李正良提到,追覓會創新結構設計、發力技術變革以追求更高端產品定價、避免陷入低價競爭。「未來肯定要儘快追求產品高端化,拉開市場差異。」他表示。
目前,追覓的兩款空調還未正式全渠道上市,只在成都太古裏的追覓旗艦店有產品展示。隨後也會在北美、歐洲、俄語區、中東、東南亞、日韓澳等海外區域上市。
追覓同樣也開始建廠。今年4月29日,追覓科技智能大家電總部基地項目在南京開工,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預計2027年投產。
大家電市場,像一座「圍城」。
一面是小米、追覓等「鯰魚」攪動風雲,一面是方洪波在股東大會上直言,「誰現在進入家電,誰在戰略上就已經輸了」。在家電行業增長放緩的當下,為什麼還有新秀願意加入空調市場?
市場容量大或許是一個原因。奧維雲網(AVC)PSI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家用空調總銷量18977萬臺,同比增長20.9%;其中,國內銷售總量9652萬臺,同比增長6.6%。而同年國內洗衣機、冰箱和彩電的零售量分別為4297萬臺、4019萬臺和3086萬臺,僅為空調總體量的1/2~1/3。
「儘管家電行業是一個成熟市場,但由於新技術、新模式以及新消費趨勢的出現,行業仍存在重新洗牌的機會。」丁少將認為,無論是傳統品牌還是新興品牌,都希望通過創新技術、差異化產品和新的商業模式來挖掘市場潛力,拓展增長空間。因此,空調行業呈現出「有人進有人出」的動態競爭格局,市場機會依然存在。
在朱天宏看來,行業的玩家越多,某種情況對行業創新的推動會更大。「大家相互競爭、相互去推動這個產業的進步,這是個好事。」
追覓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則直言,追覓在空調市場的原則是「不打價格戰」。「我們希望通過更深的用戶洞察、更快的研發速度、更強的市場表現在空調市場站穩腳跟。」
雖然當前價格戰打得火熱,但或許並非持久戰。對於各空調品牌而言,丁少將指出,只有通過產品升級和技術引領,真正滿足消費升級趨勢,才能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