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白熱化,香飄飄與蜜雪冰城遭遇“冰火兩重天”

藍鯨財經
07-14

文|正解局

7月11日晚間,香飄飄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0.35億元左右,同比下滑12.21%;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虧損1.11億元左右,較2024年同期增加6809萬元。

香飄飄的股價,相較2019年8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60%。

營收下滑,利潤虧損,股價下跌,香飄飄怎麼了?

當前,“外賣大戰”進入白熱化,現製茶飲品牌紛紛爆單。

沖泡奶茶與現制奶茶,境遇爲何“冰火兩重天”?

香飄飄的業績下滑,早就開始了。

2017-2024年香飄飄營收及同比增長率

2017-2019年,是香飄飄的高速增長期,營收從26.40億元增至39.78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22.6%。

2020-2022年,受疫情影響,香飄飄的營收連續三年下滑至31.28億元,累計降幅21.4%。

2023年,香飄飄的業績開始反彈至36.25億元,但2024年再次下滑至32.87億元。

仔細看,即使是2023年反彈,增長率也不過15.9%,遠低於2017-2019年的複合增長率。

2024年的營收,基本上與2018年持平。

這說明,香飄飄的業績在2019年達到高峯後,整體已呈下行趨勢。

香飄飄的創始人蔣建琪,早年靠賣棒棒冰起家。

2004年,蔣建琪看到街頭奶茶店生意火爆,年輕人經常排隊,便創立香飄飄想研發一種杯裝奶茶。

次年,香飄飄推出首款杯裝奶茶,定價3.5元/杯。

與街頭奶茶相比,杯裝奶茶用熱水沖泡即可飲用,方便快捷,性價比更高。

香飄飄奶茶

推出當年,銷售額就達到了數千萬。

爲了快速打開市場,香飄飄豪擲3000萬在湖南衛視投放廣告費。

知名度提升,拉動銷售額迅速增長,2006年暴增至4.8億元。

雖然優樂美,立頓奶茶、香約奶茶等數十家品牌相繼殺入杯裝奶茶市場,但是,香飄飄憑藉品牌、渠道與營銷優勢,穩住了市場地位。

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在沖泡奶茶行業,香飄飄市場份額突破50%,遠超優樂美(約20%)、香約(約10%)等競品,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杯裝奶茶第一品牌”。

2010年,香飄飄奶茶銷量突破10億杯,銷售額過20億元。

“繞地球3圈”的廣告語,開始響徹大江南北。

2017年11月30日,香飄飄登陸上交所,成爲“中國奶茶第一股”。

上市首日市值約56億元,2019年8月,市值一度突破150億元。

最新數據顯示,香飄飄的市值只有57億元,不及6年前的一半。

香飄飄股價走勢

業績下滑,也讓資本市場對香飄飄失去了信心。

香飄飄爲何業績下滑?

在公告中,香飄飄這樣解釋——

2025年上半年,受到外部消費環境、消費習慣及消費需求的變化影響,公司傳統沖泡產品在旺季銷售承壓,疊加春節時點相比上年度有所提前,一季度的旺季持續時間縮短,沖泡業務提早進入淡季。

沖泡奶茶,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消費品。

沖泡奶茶需要用熱水沖泡,屬於熱飲,主要需求集中在冬季。

按照香飄飄的說法,今年一季度的旺季持續時間短,直接影響了銷售額。

更重要的是,消費需求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隨着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飲品的健康屬性愈發關注,元氣森林、東方樹葉等“0糖0卡”飲品成爲爆款。

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

以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爲例,早在2011年已上市,連續多年虧損。

隨着無糖飲料的火爆,東方樹葉也迎來爆發式增長,2023年年增長率超過100%,近三年複合增長率超90%。

與之相比,香飄飄的沖泡奶茶產品含有脫脂奶粉、植脂末和白糖,被貼上“高糖高熱量”標籤,在健康屬性上不佔優勢。

另一方面,新茶飲品牌的層出不窮,爲偏愛奶茶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新茶飲通常使用鮮奶、新鮮水果等天然材料,在選材和口味上推陳出新,一個品牌一年能上新數十款新品,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

與之相比,香飄飄的沖泡奶茶口味不足20種,“標準化工業品”在產品創新和口感上相差甚遠。

如此看來,香飄飄陷入被健康茶飲和新茶飲“前後夾擊”的窘境。

數據顯示,沖泡奶茶市場規模近5年複合增長率僅2.1%,顯著低於現製茶飲行業18.7%的增速。

無糖飲料市場2023年同比增長超過100%,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增速更是高達88%。

此消彼長之間,沖泡茶飲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萎縮,香飄飄的日子將更難過。

其實,香飄飄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

2017年成功上市後,便推出了液體奶茶,拓寬產業線。

香飄飄開出線下奶茶店

2024年12月,香飄飄在杭州開出了首家線下奶茶店。

2025年3月,香飄飄在成都春熙路開設第二家線下店,主打“果茶+特調無醇雞尾酒”的跨界組合。

香飄飄開設線下店,邁出了向現製茶飲賽道突圍的戰略嘗試。

遺憾的是,我國的現制奶茶市場競爭已進入“紅海階段”,頭部品牌(喜茶、奈雪、蜜雪冰城)佔據近60%的市場份額。

香飄飄想要突圍,難度不小。

2005年,香飄飄推出杯裝奶茶,搶了街頭奶茶店的生意。

20年後的今天,香飄飄的生意,又被街頭奶茶店搶走了。

外賣,無疑是街頭奶茶店成功反擊的關鍵角色。

讓我們再對比一下衝泡奶茶與現制奶茶。

簡單來說,香飄飄的優勢,就是便宜與方便。

外賣的出現與普及,稀釋了香飄飄的優勢。

這次“外賣大戰”,自7月5日啓動,淘寶、京東美團投入鉅額資金,加大補貼力度,祭出“滿25減21”、“滿16減16”乃至“0元購”等重磅補貼。

現製茶飲,因消費高頻、低客單價、出餐簡單穩定等特點,成爲承接這一次“外賣大戰”的最大贏家。

網友曬出的消費記錄顯示,20單外賣,17單屬於“0元購”,像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茶飲消費,平臺補貼後一分錢沒花。

這價格,比香飄飄“香”多了。

平臺的史無前例的補貼力度,極大刺激了消費熱情。

7月13日凌晨,美團發佈“戰報”,截至12日23時36分,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量超過1.5億。

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宣佈,在訂單結構向全品類深度拓展的同時,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創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購)。

大部分訂單量,湧向了街頭奶茶店。

奈雪的茶提供數據顯示,7月5日至7月6日週末兩天外賣訂單破峯值,兩天突破100萬單,環比增長50%,單店最高環比增長230%。

奶茶店爆單

蜜雪冰城訂單暴增,系統一度因訂單過多出現異常。

奶茶店訂單堆積如山,店員疲於奔命,與營收下滑的香飄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沖泡奶茶與現制奶茶,境遇可謂“冰火兩重天”。

核心原因,就是即時零售重構了消費場景。

街頭奶茶店依託外賣平臺,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即時解渴”“社交分享”的需求,更能將服務範圍擴展至3-5公里甚至更遠。

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通過整合供應鏈降低成本,現制奶茶單杯售價已接近沖泡奶茶。

疊加平臺的促銷補貼後,現制奶茶的價格低於沖泡奶茶。

沖泡奶茶方便+便宜的優勢,蕩然無存。

即時零售場景下,包括香飄飄在內的企業,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