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星標CPHI製藥在線
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加速融合的當下,中國製藥企業正在向"創新藥引領者"的角色蛻變。2025年6月,和鉑醫藥與日本大冢製藥達成的6.7億美元BCMAxCD3雙抗授權合作,不僅刷新了國內自免領域License-out金額紀錄,更爲行業開闢了新的國際化路徑。
1. 技術平臺構築全球競爭的硬核壁壘
和鉑醫藥的Harbour Mice®全人源抗體平臺,堪稱全球抗體開發領域的"稀缺資產"。該平臺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小鼠免疫系統,使其能生成雙重、雙輕鏈(H2L2)和僅重鏈(HCAb)形式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避免了傳統人源化抗體的免疫原性風險。並且這些抗體親和力成熟、具有優良的成藥性。
圖1:H2L2 Harbour Mice®平臺示意圖(圖源:和鉑醫藥官網)
更具突破性的是,和鉑醫藥獨有的全人源重鏈抗體(HCAb)技術,突破了天然抗體必須由重鏈和輕鏈組成的限制,形成僅含重鏈的單域抗體結構。這種結構創新帶來顯著的成藥性優勢。重鏈抗體的大小僅常規IgG抗體的一半,卻具備與IgG抗體相近的藥代動力學特徵及Fc介導的效應功能,且無需進行人源化或其他額外的抗體工程改造。
圖2:HCAb Harbour Mice®平臺示意圖(圖源:和鉑醫藥官網)
由於不含輕鏈,重鏈抗體最大限度的解決了輕鏈錯配和異源二聚化的問題,所以這一技術平臺能夠開發出傳統抗體平臺難以實現的創新產品。
此外,該技術平臺還可衍生出豐富的分子結構形式,包括單域抗體、雙特異性及多特異性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ADC)、CAR-T療法,以及其他基於VH單域的衍生產品。這種技術優勢不僅突破了傳統抗體開發的侷限性,更爲生物藥領域的多元化創新提供了全新可能。
HBM7020(一款BCMAxCD3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通過設計雙抗BCMA結合位點,實現了對靶細胞的精準靶向,而經過單價優化的CD3活性則能有效降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的發生風險。2023年8月,該藥物在中國獲批癌症I期臨牀試驗時,其臨牀前數據就憑藉精準殺傷和低毒副作用的優勢引發關注。
技術平臺的價值在BD合作中得到充分驗證。除大冢製藥外,阿斯利康曾數次牽手和鉑:2022年以3.5億美元獲得HBM7022(CLDN18.2xCD3雙抗)全球權益;2025年3月,達成總交易金額逾300億元的戰略合作,包括Harbour Mice?全人源抗體技術平臺在多治療領域的多項目授權許可協議。
這種高頻次、高金額的合作背後,是跨國藥企對和鉑技術平臺巨大潛力的認可。
2. 合作重構全球價值分配邏輯
和鉑醫藥的"複合授權模式"正在改寫中國創新藥的全球價值分配規則。與大冢製藥的合作中,4700萬美元首付款+6.23億美元里程碑額外付款+基於未來產品淨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的結構,既保障了短期現金流,又綁定了長期商業價值。
更關鍵的是,大冢同步獲得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大中華區除外),使HBM7020的商業化風險實現全球化分攤。
這種模式在與阿斯利康的合作中更爲典型。除44億美元研發及商業里程碑付款外,阿斯利康還認購和鉑9.15%的新發行股份,並共建北京創新中心。這種"資本+研發"的深度綁定,使和鉑研發費用率低於行業水平。
2025年上半年,和鉑通過7筆BD交易累計獲得近3億美元首付款,這種技術變現與資金反哺研發的閉環,使其在行業寒冬中仍保持100億美元里程碑金額的業績蓄水池。
圖3:和鉑醫藥2025年上半年交易概況(圖源:Insight數據庫)
對比傳統License-out模式,和鉑的創新在於實現三重突破:從單品授權到平臺輸出(如通過諾納生物向Visterra授權Harbour Mice®技術),從短期交易到平臺共建(與阿斯利康十年期合作),從技術轉讓到範式變革(HCAb技術成爲雙抗開發新範式)。
當Harbour Mice®平臺能產出媲美國際巨頭的全人源抗體,當HBICE®技術能解決雙抗開發的全球性難題,中國藥企終於擺脫了"廉價創新"的刻板印象。這種轉變的意義遠超單筆交易本身。它證明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構建全球領先的技術平臺,在自免、腫瘤等熱門領域與跨國藥企同臺競技。
更重要的是,和鉑探索的新型合作模式爲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國際化路徑。通過夯實底層技術、設計創新合作結構、綁定全球資源,中國創新藥有望在全球市場獲得與其研發實力相匹配的價值回報。
結語
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點,和鉑醫藥的案例正在催生行業變革。其"平臺驅動+BD賦能"的發展路徑是中國醫藥產業在全球創新版圖中崛起的縮影,這也爲"中國智造"改寫全球醫藥格局埋下了關鍵伏筆。
參考來源:
1. 和鉑醫藥與大冢製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共同推進BCMAxCD3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開發,2025年06月23日,和鉑醫藥官網
2. 和鉑醫藥與阿斯利康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抗體療法,2025年03月21日,和鉑醫藥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