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庭喧鬧,客滿如山”,這句話用來形容最近港交所的盛況再合適不過。數據顯示,僅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就融資高達884港元,超過2024年的全年總量。7月9日,港交所更是創下“一日鳴五鑼”的記錄,市場回暖跡象明顯。
生物醫藥企業更是春風拂面:2025年以來,中國醫藥創新成果呈爆發式增長,今年1至5月國家藥監局批准超20款1類創新藥上市,刷新近五年同期紀錄。
這一創新活力在資本市場上也得到了積極呼應。據阿斯達克財經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已有12家生物醫藥企業成功登陸港股,超過去年全年總量、恆瑞醫藥赴港上市成就港股近五年最大醫藥IPO…
資本流向印證着市場熱情。公開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南向資金年內淨買入總額已達7311.93億港元,接近去年全年的8078.69億港元,其中對醫療保健業的淨買入金額更是超過1200億港元。同時,恒生創新藥ETF作爲A股市場目前僅有的跟蹤恒生創新藥指數的ETF,亦持續受到資金追捧,年初以來漲幅已近80%。
在這輪資本盛宴中,多家生物醫藥產業相關概念股公司企圖抓住融資窗口,開始密集遞表衝刺IPO。其中既可見專注創新藥研發的百力司康、勁方醫藥等傳統藥企,更湧現出像鎂信健康這樣深耕醫藥多元支付賽道的平臺型選手。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中國最大的醫藥多元支付平臺,憑藉AI技術重構“藥企-保險-患者”價值鏈條的戰略定位,恰好彌補了港股市場在醫藥多元支付細分領域的空白。
作爲行業革新者,鎂信健康通過技術創新持續優化創新藥支付生態,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正在重新定義醫療服務的價值分配邏輯。這種稀缺性特質,使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尤爲值得期待。
千億藍海市場,政策需求催生支付革命
按自上而下的投資邏輯來看,企業的長期成長潛力與其所屬賽道的長期發展前景息息相關。政策與需求的雙重驅動正在深刻重塑中國創新藥械的支付格局,催化一場支付體系的革命性變革。
於政策端而言,多元支付體系的頂層設計加速落地。
例如,近期發佈的《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強化醫保數據資源管理並推動其利用。一定程度上能夠爲商業健康險精算定價、風險控制和產品創新提供關鍵數據支撐,顯著提升保險產品的精準度和市場競爭力。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2025年基本醫保目錄及商保創新藥目錄調整申報操作指南》首次將“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納入調整方案,標誌着我國創新藥械多元支付體系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
另外,此前的《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及持續推進的保險行業改革,同樣旨在提升創新藥械的可及性與可負擔性。與之相呼應的是《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則進一步設定了全面提升健康保險覆蓋深度與廣度的明確目標。
一系列高規格、成體系的政策密集落地與強力引導,絕非孤立之舉,而是共同繪製了一幅多元支付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清晰藍圖。從數據賦能、目錄並軌、制度保障、覆蓋擴容等多個維度的精準發力,爲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醫藥支付體系掃清制度障礙。可以預見,在解決創新藥械支付難題、服務更廣泛患者羣體的過程中,多元支付平臺的價值有望得到進一步凸顯。
於需求端來看,當前支付結構的失衡孕育着巨大變革空間。
儘管醫保已覆蓋大部分醫療支出,但2024年患者自付比例仍高達48.5%,而商業健康險僅覆蓋醫療總支出的7.7%,巨大的保障缺口正是驅動支付體系升級的原始動力。
對此,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創新藥械的支付結構到2030年將邁向更均衡、多元的新階段。一方面,基本醫保作爲核心資金源,繼續擔當普惠性保障的支柱,基石作用持續強化。另一方面,商業健康險在政策賦能與市場成熟雙重助推下,支付佔比有望於2030年達到16.3%,較2024年增長逾一倍。由此,多層次保障完善將有效提升患者可及性與支付韌性,驅動個人負擔壓力切實減輕,有望在2030年降至43.0%。
這一支付結構的深刻變革,直接轉化爲巨大的市場增長動能。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創新藥械解決方案市場(不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市場)的支付總額(GPV)預計將由2024年的910億元,增至2030年的243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7.8%。
與此同時,中國商業醫療險保費(不含重疾險、護理險及失能險)同期也將以21%的增速擴張,預計到2030年突破1.35萬億元,創新健康保險服務市場的崛起已成定局。
AI賦能,用“科技底座”撬動多元支付未來
行業強勁的增長勢能爲參與者帶來價值重估機遇,而技術實力與核心壁壘構築能力將成爲頭部企業的關鍵勝負手。
在醫療支付生態領域確立顯著領先優勢的鎂信健康,其核心競爭力遠不止於傳統意義上的“撮合”,而在於打造了一個類似“健康險領域Android系統”的底層平臺能力。
這種平臺化操作系統的角色,使其在整合藥企、保險公司、醫療網絡三方資源時具備更高的規則制定自主權與支付路徑設計能力,從而更有力地突破行業長期存在的政策與商業接口壁壘
而支撐這套“操作系統”高效運轉的,正是鎂信健康以AI科技驅動的強大底層技術能力及資源整合網絡。
其一,AI智能中樞mind42.ai:深度賦能保險理賠與運營優化,是平臺系統的核心“大腦”。
該系統能挖掘海量數據洞見,驅動自動化與智能分析能力的持續升級。其中最爲突破性的應用之一是實現理賠審覈流程自動化,其利用智能自動化,以機器驅動流程取代人工審覈,大幅提升理賠效率與精度。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處理超3.85億條理賠數據,且依託大規模AI的醫療審覈覆蓋率超60%,平均審覈時長壓降至10分鐘以內。
基於該平臺的持續迭代,公司於今年4月正式推出醫藥支付領域首個AI智能體ClaimMaster,直擊行業“材料處理低效、病程分析粗放、條款解析滯後”三大核心痛點。通過結構化處理與智能決策,該應用爲高頻率、高複雜度的特藥理賠場景按下加速鍵。
此外,其還爲保險公司精算定價、風控反欺詐以及藥企所需的真實世界證據提供強大的數據與模型支撐,助力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二,供應鏈網絡MediTrust Rx:專注於創新藥械供給鏈路,打通患者觸達的“最後一公里”。
該基礎設施強大的觸達能力由三大專業履約中心(含一個智能運營中心及兩個集中式郵購中心)與遍佈全國295城的超3300家特藥藥房共同支撐,確保創新治療方案安全、快捷直達患者。譬如,當患者需要如冷鏈生物製劑或某種特藥,而零售藥店未配備時,該基礎設施會協調全冷鏈配送,以保障用藥及時性並嚴格遵循操作規範。
其三,醫療網絡MediTrust Healthcare:深度鏈接醫生網絡資源,致力於優化患者診療路徑。
通過與頂級醫院及醫師簽約合作,該基礎設施在確保優質醫療服務可及性的同時,通過協商折扣與治療標準化實現成本控制。目前,其彙集了逾20位中國臨牀腫瘤學會核心指導專家,鏈接超6000名資深醫師資源,並已接入超2萬家醫院,實現了復旦大學醫院排行榜百強醫院的100%覆蓋,爲患者精準對接優質醫療資源,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
這三大核心能力的協同效應,構建了堅實的多維壁壘。其中,AI技術對流程的深度重構以及其與醫生網絡、藥企的聯動能力,是鎂信健康底層能力的核心體現。
簡單來說,公司與保司聯手開發更多創新保險產品,得以將更多新藥特藥納入保障範圍,大幅提升創新藥物的患者可及性。其次,患者用藥需求增加,直接驅動了藥企銷售增長,進而激勵更多藥企將其創新藥品接入保險保障體系。最後,保司因保障範圍的持續擴大與優化,吸引了更廣泛的投保人羣,保費收入隨之穩步攀升。
因此,相較於依賴“通道型中介”模式的競爭對手,鎂信健康憑藉其平臺化“操作系統”和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更像是一個提供核心機制與接口解決方案的“機制提供商”。這不僅有效解決了患者支付難、藥企推廣受限、險企風控成本高等行業痛點,也爲其在多元支付領域構建了難以複製的差異化優勢與可持續增長的科技引擎。
生態協同價值釋放加速,多維數據透視增長確定性
技術平臺的領先優勢最終需要轉化爲市場價值,這在鎂信健康生態協同、用戶規模與平臺粘性的強勁表現中得以清晰印證。
在面向用戶(To C)的應用層,平臺能力直接轉化爲便捷的支付體驗,其一站式用戶服務平臺“一碼直付”,正是這種底層能力在簡化患者支付端的直觀體現。
過去,保險用戶在就醫時往往需要“先支付,再就醫”或“先自費、再理賠”,由此帶來不少關於醫療費用壓力的擔憂、保險理賠步驟流程繁瑣的焦慮,同時用戶也在保險產品服務的獲得感方面有所缺失。
鎂信健康於2024年2月重磅推出一站式用戶服務平臺——一碼直付,率先開啓“商保支付刷碼”的新業態:在醫院,保險用戶僅需展碼即可在門診或者住院時實現至簡操作,在醫保報銷完之後實現商保秒級直付。在藥房,通過一碼直付領藥碼就能去到指定藥房,完成“展碼拿藥”無感體驗。此外,更多的患者關愛服務,如找醫生、找藥、藥品配送、就近安排輸注中心等,都可一碼直連。“一碼直付”的背後,是醫療服務網絡。一張網將多元化的就醫購藥全場景,包括公立三甲醫院、公立醫院特需/國際部、私立醫療機構、DTP藥房、零售藥房等,連成一個服務生態,進而極大提升人們的購藥就醫體驗。
這種模式已取得實質驗證。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6月23日,“一碼直付”月活用戶數超15萬。其直付功能讓患者在診療現場無縫完成醫療服務及先進療法費用的在線直付。目前平臺已鏈接全國超2萬家合作醫院,支持高價值療法與住院護理場景的無障礙結算,累計促成交易額約人民幣1.7億元。
爲了系統化服務並強化這一生態循環,鎂信健康構建了聚焦核心參與者的“雙輪驅動”平臺策略。
其中,面向藥企的“智藥解決方案”,致力於提供覆蓋藥品全生命週期的商業化支持,有效整合多元支付渠道以提升藥品市場滲透。而面向保司的“智保解決方案”,則深度整合公司自有的尖端AI能力與稀缺優質醫療資源,爲險企定製端到端的產品創新與服務支持,成爲撬動健康險市場升級的關鍵支點。
二者共同指向一個核心目標,即通過平臺更高效地連接各方,最終爲患者提供更全面、優質、可負擔的醫療健康服務。
亮眼的關鍵運營數據,有力驗證了鎂信健康平臺模式的規模效應、網絡效應與強大的資源整合力,這正是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價值點。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底,鎂信健康已累計服務約160萬患者,平臺相關醫療支出總值(GPV)達397億元。
同時其生態協同能力亦獲得廣泛背書,不僅深度服務超90家保司,實現了中國年度保費收入TOP20險企的全覆蓋,還與超140家國內外藥企建立深度合作,囊括全球收入TOP20藥企中的90%。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司已成功覆蓋中國已上市1類新藥的40%,其中包括超六成的腫瘤治療相關藥物(不含中成藥、診斷試劑、疫苗及血液製品),充分彰顯了其在創新醫藥支付領域的關鍵節點價值與深度滲透。
可以清晰看出,一個賦能多方、高度協同且自我強化的生態閉環已然形成。
鎂信健康以創新的科技平臺重構連接效率、以紮實的基礎設施構建競爭壁壘、以實實在在的用戶規模與夥伴生態,兌現持續增長的商業潛力。這不僅保障了公司當前業務的健康擴張,更爲其打開了未來價值釋放的廣闊空間。
結語
當資本市場的暖風遇上商業模式的稀缺性,鎂信健康的投資價值愈發凸顯。
鎂信健康的價值在於構建了一個保司敢承保、藥企願讓利、患者用得起的新生態。隨着商業健康險從“錦上添花”變爲“必要補充”,這家中國最大的醫藥多元支付平臺,或將成爲中國醫療支付升級的關鍵基礎設施。
可以預見,鎂信健康在資本加持下的新故事纔剛剛開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