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毀投資!”先鋒高管痛批比特幣,旗下指數卻成Strategy(MSTR.US)最大金主

智通財經
07-15

智通財經APP獲悉,先鋒集團高管明確表示,比特幣並不“適合”長期投資者,此類數字資產是“不成熟的資產類別”,缺乏歷史積澱,也沒有“內在的經濟價值”,可能會對投資組合造成“嚴重損害”。然而,由於指數投資的冷酷邏輯,這家管理着10萬億美元資產的資產管理巨頭如今成了“比特幣持倉大戶”Strategy(MSTR.US)的最大支持者。

根據Bloomberg彙編的監管數據,先鋒集團持有Strategy全部已發行A類普通股逾2000萬股,佔比近8%,並可能在去年第四季度某個時候超越Capital Group Cos.,成爲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先鋒集團旗下數十隻持有Strategy股份的共同基金和 ETF追蹤各種指標,從中小型股基準指數到動量、價值和成長指標等等。

對於一家一直對加密貨幣持強硬立場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這頗具諷刺意味。去年,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美國推出時,該公司曾公開表示不會在其經紀平臺上允許進行此類交易,並宣佈鑑於加密貨幣的“投機性”,公司沒有推出以加密貨幣爲核心的產品的計劃。時任先鋒集團首席執行官Tim Buckley表示:“我們認爲它並不適合納入長期投資組合。很難想象它應該如何融入長期投資組合。”

“上帝真有幽默感,”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級ETF分析師Eric Balchunas表示。“先鋒集團選擇了這種投資方式。當你持有指數基金時,就必須持有所有股票,無論好壞,這其中包括那些你可能不喜歡或不認可的股票。”

先鋒集團現已成爲Strategy最大的單一股東

Strategy因大規模押注比特幣而聞名。這家由加密貨幣倡導者Michael Saylor運營的公司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來爲買入比特幣提供資金。目前,數十家其他公司正在效仿這一做法,希望複製Strategy自2020年啓動比特幣購買計劃以來約3400%的股價漲幅。

Strategy目前是比特幣的最大企業持有者,其賬面上持有超過60萬枚比特幣,價值高達730億美元。而Saylor也已成爲該行業最知名的支持者之一。根據Strategy最新的股東聲明,他本人持有近2000萬股Strategy股票。

Saylor表示:“先鋒集團持有如此大量的Strategy股份,這強烈表明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及比特幣儲備策略的支持日益增強。這反映出傳統金融界對比特幣作爲合法儲備資產的接受度日益提高。”

Strategy股價上漲意味着,即使先鋒集團並非有意增持股份,其持股策略在過去幾年裏還是帶來了豐厚的回報。Strategy在過去兩年中的股價漲幅超過850%,遠遠超過了比特幣300%的漲幅。

隨着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12.3萬美元大關,Strategy股價週一上漲3.8%。

ETF交易商TMX VettaFi 的行業研究主管Roxanna Islam表示:“儘管先鋒集團並未直接涉足加密貨幣領域,但其衆多客戶通過先鋒集團的被動指數基金間接投資Strategy。這表明加密貨幣已深深植根於傳統指數和客戶投資組合中,有時許多客戶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值得關注的是,先鋒集團對Strategy的鉅額持股並非個例。近年來,隨着投資者持續湧向其指數追蹤型基金,先鋒集團已成爲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約400家公司的最大股東。

Strategy目前尚未被納入該基準指數,但被納入了廣受關注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先鋒集團基金持有的Strategy股票總價值約爲92.6億美元。

先鋒集團對Strategy的投資不僅限於其被動產品。截至2月份,其一隻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還持有少量Strategy股票。其另一隻代碼爲VFMO的主動管理型動量因子ETF也持有少量Strategy股票。

先鋒集團則表示,這些基金持有Strategy股票並不一定表明它們對此類股票持有堅定的信念,因爲共同基金VSEQX利用基於模型的量化技術來構建投資組合,並以中小盤股指數作爲基準進行衡量。而VFMO則採用基於規則的量化模型對股票進行排名。

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Balchunas表示,除了對加密貨幣的不同看法外,Strategy 和先鋒集團之間還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Balchunas表示:“我確實覺得Saylor的‘持有者’心態——他聲稱永遠不會出售自己的比特幣——非常具有先鋒精神。”他所提及的術語指的是即便在市場下跌期間也堅定持有加密貨幣。“全身心投入——這是一種非常先鋒的心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