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投資提示:
事件:7 月14 日,甘肅省發展改革委發佈《甘肅省關於建立發電側容量電價機制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甘肅省建立發電側容量電價機制,實施範圍暫包括合規在運的公用煤電機組、電網側新型儲能(均不含直流配套電源),容量電費由全體工商業用戶公平承擔,具體結算公式爲容量電費=申報容量×容量電價×容量供需係數。
高容量電價助力煤電盈利穩定性提升,迴歸公用事業屬性。2023 年11 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佈《關於建立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通知》,確定計算容量電價的煤電機組固定成本實行全國統一標準,爲330 元/千瓦·年。固定成本比例方面,2024~2025 年多數地方爲30%左右,2026 年起不低於50%。《通知》中容量電價與此前全國性政策330 元/千瓦·年保持一致,在回收比例方面設定容量供需係數(容量需求與有效容量的比值,數值大於1 時取1 )。考慮到容量供需係數設定方式執行時預計將高於全國性的回收比例,甘肅省煤電機組的容量電費有望較當前執行標準快速提升(此前爲100元/千瓦·年)。考慮到容量電費的收取與火電實際上網電量無關,容量電費佔比提升可增強煤電機組長週期盈利穩定性。2024 年甘肅火電利用小時數4351 小時,和全國平均的4400 小時基本相當,屬於煤電穩定運營的省份。本次《通知》系首個省級容量電價機制,有望在全國形成示範效應,加速各省容量電費細則推進。
儲能收益有保障,利好新能源長期提升消納率。近年來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提升,新能源出力存在間歇性及波動性,而儲能系統可及時調頻調峯,穩定電網頻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前儲能側收益主要依賴峯谷價差,收益率穩定性較弱,影響整體投資意願。《方案》給予電網側新型儲能容量電費,收益保障性提升。如各省未來借鑑甘肅方案,則利好全國範圍內存量儲能提高收益穩定性,同時將長期拉動儲能側投資提升,從而進一步減少新能源棄電率。
煤電起到“穩定器、壓艙石”作用,新能源發電空間佔比提升優化我國能源結構。長期以來,煤電支撐及調節價值未被充分定價,因此煤電需要爭取較高發電量來實現整體收益,從而加劇各電源發電側上網競爭。《通知》中對煤電機組給予較高容量補償,煤電機組長期以來保持電量最大化的策略有望改變,各電源側上網競爭強度或將減弱。 截至2024 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4.5 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發電,但在發電量佔比爲18.6%,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着火電加速轉型,出讓更多發電空間給風力、光伏,我國電力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利好新能源消納率提升。
投資分析意見:1)綠電:綠電直連及火電加速轉型背景下,綠電發電佔比提升空間廣闊,新能源全面市場化後政策友好地區風電運營商更具優勢,建議關注新天綠色能源、福能股份、中閩能源、龍源電力、華潤電力、三峽能源。2)火電:容量電價與輔助服務市場化定價等政策的連續出臺,有利於穩定火電綜合盈利能力。燃料成本和財務費用還有下降空間,推薦華電國際、建投能源、物產環能。
風險提示:燃料成本波動、上網電價不及預期、電力市場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