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財說
近期,又一A股上市公司宣佈開啓“A+H”雙重上市進程,合合信息(688615.SH)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保薦人爲中金公司。
這家擁有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圖像文本處理AI產品“掃描全能王”的公司,距離其掛牌A股僅過去9個月,且上市之路十分坎坷,全程歷時3年之久,甚至出現“壓哨發行”的情況,險些失之交臂。
2021年9月,合合信息首次遞交科創板,在經歷三輪問詢後於2023年8月過會,並於同年10月獲得註冊批覆。然而,合合信息卻遲遲未啓動發行,直至2024年9月批文失效進入倒計時,沉寂已久的合合信息突擊發行,並於當月掛牌科創板。
合合信息登陸A股後,市場給出較爲良好的回饋,截至7月11日收盤,合合信息報收159.24元/股,總市值達223億元,較發行價漲近190%,且市盈率(TTM)超50倍。
針對合合信息赴港二次上市,市場評價不一,其中較具爭議的一點便是公司剛在9個月前的A股IPO中獲得十數億元募資,質疑其短期內二次上市的必要性。
現金充裕、募資用途重複,A+H有無必要性?
合合信息A股IPO原計劃擬募資14.90億元,最終獲募資13.80億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爲12.70億元。
與大部分公司衝擊IPO時的補流需求不同,合合信息A股IPO募資用途中並無“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畢竟從合合信息的資產負債表來看,並不缺錢,或者說非常“富有”。
根據合合信息於2025年4月發佈的募資使用公告顯示,2024年9月上市至2024年12月末期間,公司已投入的募投項目資金達1523.94萬元,佔募投項目總進度約1.18%。
合合信息表示,未來一年將使用不超過9億元閒置募資用於現金管理。截至2024年末,合合信息已使用3億元閒置募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
2021年至2023年,合合信息貨幣資金分別爲6.34億元、5.53億元、3.53億元,雖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其交易性金融資產逐年攀升,期間分別爲0.70億元、5.31億元、11.11億元。
2024年,因募集資金到賬致使貨幣資金增至13.90億元,同期交易性金融資產爲15.45億元。截至2025年3月末,貨幣資金爲14.71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爲16.72億元,而同期的有息負債可以少到忽略不計。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合合信息此次遞表港交所特意表明,擬拿出部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運營資金及一般用途。
不免發出疑問,在通過A股IPO募資賬上已收穫超14億元現金的背景下,僅時隔9個月再次上市募資補流有無必要性?
賬上交易性金融資產高達16.72億元,補充運營資金及一般用途未免有些牽強,或者說借A+H赴港風潮進行“圈錢”。
另一方面,對比兩次募資用途,會發現有部分項目存在重複。
在A股IPO募資用途中,合合信息擬拿出超5成募資用於人工智能C端產品及B端服務研發升級項目,以及近2成募資用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升級項目。
在H股IPO募資用途中仍可找到對應項目,即“用於C端AI產品及B端AI產品的研發”、“AI前沿基礎技術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合合信息在成功登陸A股市場後便大手筆分紅,擬派發現金紅利2.00億元,佔2024年合併報表歸屬淨利潤的49.93%。
從股權結構來看,截至2024年末,創始人鎮立新直接、間接持有合合信息29.95%股份,爲公司實控人。通過此次分紅,鎮立新將獲得約6000萬元的現金紅利。
付費轉化率難題,持續“造血”力不從心
僅隔9個月合合信息火速開啓A+H兩地上市,難道是出於公司持續“造血”能力或後勁不足所引發的成長性隱憂?
單從合合信息近年業績數據看,表現不俗。
2021年至2024年,合合信息營業收入分別爲8.06億元增至14.38億元,年複合增速21.00%,同期公司歸屬淨利潤由1.44億元增至4.01億元,年複合增速可達40.69%。
淨利潤之所以實現較爲顯著的增長,主要源於合合信息所處的SaaS行業毛利率普遍較高,期間公司綜合毛利率由83.44%增至84.24%。
超80%的毛利率水平,成爲合合信息衝擊資本市場的敲門磚,但“暴利”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也成爲市場最關注的問題。
從合合信息營收結構來看,超8成營收來自於C端產品(掃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啓信寶),其中掃描全能王營收貢獻超7成,爲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
據瞭解,合合信息C端產品主要採用會員訂閱模式,VIP會員收費是主要收入來源。以掃描全能王爲例,收費標準可分爲月度、半年度、年度VIP會員,金額分別爲45元、180元、258元。
也就是說,合合信息只要確保用戶付費率就能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
招股書顯示,在2024年全球C端效率類AI產品MAU(月活躍用戶數)上億的企業中,按相應產品的收入計,合合信息位居中國第一名、全球第五名。截至2024年末,合合信息C端產品MAU可達1.71億人,2025年3月末該數據進一步增至1.78億人。
只是,手握上億月活用戶流量優勢,合合信息的付費轉換率卻並不高。
結合A股IPO招股書數據,以核心C端產品掃描全能王APP爲例,截至2023年末,該款APP付費用戶數佔總用戶數(設備數)僅0.59%。
且變現能力有減弱的趨勢,2021年至2023年,掃描全能王新增付費用戶由107.38萬人降至96.18萬人,同期新增付費轉化率由0.68%降至0.63%。
雖在2024年財報及H股招股書中,合合信息不再對付費用戶數據進行詳情披露,但參考其他數據也能看出端倪。
2021年至2023年,合合信息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同比增速分別爲34.92%、24.03%、22.93%,隨期間保持雙位數增長態勢,但增速持續放緩與同期新增付費轉化率減弱趨同。
2024年這一問題被放大,當期合合信息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同比微增3.78%,增速驟降至個位數,對此公司在財報中並未進行過多解釋。
這從代表會員費預收款的合約負債(合同負債)也有些許變化。截至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合合信息的合約負債爲3.60億元、4.44億元、5.29億元、5.21億元及5.00億元。
“一條腿”行走,闖關海外市場難言優勢
合合信息之所以進退兩難,主要源於“第二曲線”的缺失。
從近些年合合信息營收結構來看,名片全能王營收佔比始終在2%左右,曾力推商業信息查詢C端產品“啓信寶”,在多年營銷成果不佳後,公司逐漸減少對其扶持力度,2024年啓信寶營收佔比已由巔峯時期15%左右縮至4.5%。
相對應的,合合信息對於掃描全能王依賴度正逐年上升,營收佔比由2021年的61.21%增至77.3%。
不可忽視的是,掃描全能王在深耕的智能文字識別領域中並非不可替代,目前不少手機都自帶掃描功能可進行簡單的文字識別操作。此外,同類型APP及綜合性APP已對合合信息造成一定用戶分流甚至變現率影響。
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掃描王”精準對標掃描全能王,還有百度雲、騰訊雲以及金山辦公旗下的WPS等多款移動端應用均涵蓋文字識別功能。
但更大的危機還是AI,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加速普及,如DeepSeek、豆包、Kimi等大模型工具,在文字識別的同時還能進行問答互動,可滿足更寬廣的用戶使用需求。
AI浪潮下,缺乏護城河優勢的合合信息,只能通過持續增長的營銷推廣費用維持業績增長。
2022年至2024,合合信息銷售費用由2.69億元增至4.29億元,年複合增速26.30%,超過同期總營收復合增速20.64%,銷售費用構成中超6成爲廣告宣傳費。
不過合合信息在研發中也沒有懈怠,近3年累計投入12.31億元,與同期銷售費用13.01億元總額幾乎相當。其實從A股、H股兩次募資用途也能看出,合合信息已將AI技術作爲未來重點研發方向。
只是合合信息還有更大的野心,那便是海外市場。此次H股招股書中,合合信息的募資用途還加了一項未來三年C端產品的全球運營團隊及營銷網絡、B端產品全球銷售及服務網絡。
只是,從往年海外市場表現來看,成長性尚不及國內市場。
2021年至2024年,合合信息境外及中國港澳臺地區收入由3.06億元增至4.66億元,年複合增速達15.05%,遠低於國內市場24.6%的年複合增速。
深究原因,相對國內市場本就不高的付費用戶滲透率,合合信息海外市場的用戶付費意願則更低。
這一點,合合信息在A股招股書曾有透露,2023年掃描全能王在中國地區的年付費用戶滲透率爲0.53%,而同期巴西、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代表國家的滲透率分別爲0.11%、0.08%、0.07%。
與此同時,信息安全或成爲合合信息佈局海外市場的最大阻力。
此前,掃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均有在印度和美國被下架和封殺的記錄。目前,印度相關禁令還在持續,美國雖已撤銷但不排除未來有新禁令頒發的可能,同時也不排除其他國家地區同樣以信息安全爲由頒佈相關禁令。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