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安靜
全都要
在今年的 Bilibili World 活動上,英特爾宣佈了全新的“AI 高靜遊戲本”概念,對遊戲本這種品類提出了一種新的規範,試圖解決高性能和低能耗二者不可得兼的問題。
“高靜”可以簡單理解爲“高性能+安靜”,英特爾從六個維度,設定了相當具體的標準:
不超過 45 分貝的靜音體驗
不超過 42 攝氏度的機身溫度
能達到極限性能的 90% 以上
電腦能實現自動調優
非遊戲和重負載使用下續航大於 6 小時
預裝一個現成的 AI 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就是一批搭載“Arrow Lake”酷睿 Ultra 200HX 系列處理器的高性能遊戲本,試圖打破這個品類長久以來續航差、發熱強、噪音大的不良體驗。
“高靜”乍一看有點反常識,但英特爾認爲,行業以往都太過極端追求了“性能”這一端,但實際上,犧牲部分性能不會造成遊戲或工作體驗的直線下滑,反而能很好地改善遊戲本的續航和發熱問題。
也就是說,英特爾找到了性能和能耗的“甜蜜點”,筆記本不會過度發熱,但卻能實現極限性能的九成,再往前走,只能用巨大的能耗,換取較少的性能收益,並不算划得來。
針對網遊更喫 CPU、3A 大作更喫 GPU 的差異,英特爾還開發了需單獨適配遊戲的“應用優化器(APO)”,以及能在總功耗不變時,動態調整 CPU 和 GPU 功耗的“動態電源調優(DTT)”,兩者都直接預裝在設備中,默認啓用。
個人認爲英特爾做得很好的是,將“高靜”做成了一種選擇,作爲“高性能靜音模式”出現在各個 OEM 廠商的具體產品之中。它更多是一種介於均衡模式和極限性能模式之間的中間點,而用戶隨時都能選擇讓筆記本在高功耗下釋放出 100% 的性能。
“高靜”是這類新物種高性能本的重要特徵,但並非全部,AI 能力也是英特爾重視的維度。
AI PC 的概念並不新鮮,很多 OEM 廠商也開始爲產品預裝自家的 AI 助手,但英特爾主動入局推動適配,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在活動中,英特爾主要介紹了兩種 SDK,分別用於 AI 語音助手和 AI 遊戲助手,讓它們能進一步利用處理器的本地算力。
除此之外英特爾也在持續與更多 AI 應用開發者合作,讓更多應用能進一步利用英特爾處理器的算力和模型,實現響應更快、更隱私的端測 AI 能力。
作爲一種新的產品定義,目前能稱得上屬於“AI 高靜遊戲本”的產品其實只有五款:
拯救者 Y9000P 至尊版
耀世16 Ultra
暗影精靈 MAX
雷神 ZERO 16 Pro
天選 6 Pro
但活動現場英特爾拉來了 9 家著名遊戲本 OEM 品牌,包括聯想拯救者、戴爾外星人、華碩天選在內,就是想推廣這種理念,並預告接下來會有更多產品問世。
這幾年英特爾並不算好過,ARM 陣營的高通和蘋果持續在能耗方面施壓,而同爲 x86 的 AMD 則屢屢實現超越。
“AI 高靜遊戲本”這個概念可以說抓得比較精準,喫上了芯片製程進步的紅利,迎合了這幾年筆記本市場開始重視能耗的趨勢,想卡在一個更獨特的生態位:不追求最極限的性能或者最極致的能耗表現,而是想更均衡發展,以退爲進。
重要的是,英特爾提出了一個相對具體,但又並不會過於複雜的標準,既不打擊廠商的積極性,也能儘量確保各家產品能提供一致性的體驗。
當然就目前來看,“AI 高靜本”這個概念相對比較理想化,畢竟傳統遊戲本風扇噪聲在 50 分貝以下算安靜,機身 50 度以下算溫和,而條件更苛刻的“高靜本”還能發揮出 90% 的極限性能,看起來多少有點難以置信,因而更需要後續實際的評測和體驗進行驗證。
國內的消費者在初期也或許會很難接受,一臺遊戲本需要去犧牲性能,來換取更好的能耗表現。
不過,朝着低能耗 + 高性能這個方向努力,總歸是不會錯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