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股價狂歡後 銀行業估值修復“下半場”還能買什麼?

新華財經
07-15

新華財經北京7月15日電(記者閆鵬)近日,銀行板塊延續強勢行情,工、農、中、建四大行續創歷史新高,尤其是工商銀行在10日、11日連續兩日一度大漲3%,再度引發投資者關注。截至7月14日收盤,銀行ETF年內上漲超過20%,遠遠跑贏滬深300等權重指數。

業內人士認爲,經營相對穩定、股息率較高、股價破淨修復等一系列因素,讓銀行股從紅利板塊中脫穎而出成爲長期機構資金的增配重點。當前,隨着股價上漲,銀行股股息率也在削弱,在估值修復的“下半場”可更多關注盈利能力強的城農商行。

銀行板塊年初至今漲超20%

近日,在經歷一段時間盤整之後,隨着上證指數向3500點挺進,銀行板塊再度集體活躍。截至7月14日收盤,中信銀行股指數(CI005021)7月份、6月份、5月份分別上漲4.66%、6.13%、6.18%,今年以來上漲21.31%,相對滬深300指數年初至今2.10%的漲幅,超額收益明顯。

具體看,行業內42只上市銀行股今年全部“飄紅”,其中城農商行處於領跑地位,廈門銀行以40.66%的漲幅位居第一,青島銀行浙商銀行渝農商行等7只銀行股漲幅超過30%,齊魯銀行長沙銀行上海銀行等16家銀行漲幅超過20%;行業板塊中漲幅在10%以下的僅三隻,分別爲中國銀行鄭州銀行郵儲銀行,漲幅分別爲9.01%、6.67%、5.47%。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近日A股上市銀行進入現金分紅窗口期,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表現活躍,尤其是7月11日工商銀行漲幅曾一度達到3.35%,股價再度刷新歷史高點至8.19元,市值逼近3萬億元,不過在尾盤出現迅速回落。

“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A股除權除息日均在7月14日,其近五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額較再之前十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額的漲幅爲分別爲43.9%/28.2%,今年分紅季對成交額放大效應更爲顯著。”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表示,以往年度分紅季對於股價影響有漲有跌但整體相對平穩,但今年分紅季資金面博弈情緒加大。

華泰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林曉明表示,4月8日以來,短短三個月銀行的漲幅已經超過20%,從週期視角來看,近期銀行股的快速上漲與2018年初銀行的“逼空行情”有相似之處。一方面,這種主導板塊領先上漲、貫穿始終的現象是健康的趨勢性行情的特徵;另一方面,這類主導板塊的短期走勢也是評估投資者情緒強弱的重要參考。

銀行股緣何能持續走強?

銀行估值具備吸引力、股息率較高且兼具防禦屬性,保險資金、公募基金等機構資金大舉增持或是銀行股能持續走強的重要原因。

當前,在10年期國債利率跌破2%的背景下,銀行股平均4%以上的股息率成爲險資配置重要選擇。值得一提的是,新會計準則允許保險機構將投資高股息權益資產計入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科目,以此減弱股票價格波動對當期利潤表的影響,這讓銀行股直接成爲險資的“香餑餑”。

近日,隨着弘康人壽舉牌鄭州銀行H股,從2024年至今險資舉牌上市銀行超過10次,其中郵儲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均被舉牌三次。根據上市銀行前十大股東持倉數據統計,2024年末險資重倉銀行股(剔除平安集團控股平安銀行)市值達到2482億,同比增長約16%。

“國家持續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完善險資長週期考覈機制,預計股息率高、估值空間大的銀行股仍爲險資未來重點配置的方向。”肖斐斐表示,由於重估銀行淨資產的邏輯尚未充分演繹,短時波動下,預計銀行板塊三季度仍將延續上行格局。

除了險資的持續配置之外,寬基指數的持續流入也是抬升銀行板塊估值的重要因素。據開源證券統計,銀行板塊在主動權益基金的持倉中長期低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持倉銀行股佔比3.75%,分別相較滬深300指數權重低配9.92個百分點,相較中證800指數權重低配7.01個百分點。

5月7日,證監會公佈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其中特別強調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這對公募基金此前低配的銀行股帶有增量預期。“此前公募基金對銀行股的配置比例低於自然權重,近期部分基金加倉銀行股,爲銀行股帶來了更多增量資金。”前海開源優質龍頭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社保基金、養老金等機構資金基於配置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銀行股的配置比例。

實際上,機構資金持續增持背後,還有看重銀行股的“估值差”。信達證券在研報認爲,本輪銀行的上漲主要是PB-ROE剪刀差的修復。該機構分析認爲,2021至2023年期間,銀行股PB下降速度遠快於ROE,因此站在2024年初來看,銀行股過度低估估值存在較大修復空間——銀行股的股息率高且趨勢性上行,同時地產風險解除、盈利穩定性增強,正好契合了配置型資金的需要。

銀行股是否還能“上車”?

浙商證券策略團隊認爲,“銀行牛市行情現在或運行至中段”,將銀行PE和PB的累計漲幅分別對比往期牛市領漲板塊(白酒、新能源、煤炭),均顯示還有一定的距離。市淨率視角下,中信銀行指數有望從2022年10月的0.5倍修復至0.8-0.9倍左右。

據新華財經終端統計,截至7月14日,42家上市銀行滾動市盈率爲7倍,市淨率爲0.70倍。不過,銀行板塊在2024年上漲約43%基礎上,今年至今再度上漲超過20%,在估值修復中後期可能波動會加大。

從銀行最新披露業績看,2025年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營收與淨利潤增速同步承壓,營收同比下滑1.8%,淨利潤增速轉負至-1.2%。其中,城商行憑藉區域經濟優勢和靈活的業務策略,展現出更強的抗週期能力,營收、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1%、5.6%,在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農商行中成爲唯一增速雙升板塊。

中金公司研究部銀行首席分析師張帥帥表示,當前,建議從銀行負債能力、區域紅利及組織效率等角度篩選銀行股,更多關注盈利能力及其穩定性,給定期限,有望錄得相對回報。大行注資落地後對股息有所攤薄,關注攤薄比例與預期比例較低的大行;推薦經營管理能力領先的股份行和區域紅利的頭部銀行。

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表示,在“對等關稅”後,繼續看好銀行的穩健性和持續性。銀行股兩條投資主線:一是擁有區域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區域包括江蘇、上海、成渝、山東和福建等,重點推薦江蘇、杭州、渝農商、南京、成都、滬農、齊魯等區域銀行;二是高股息穩健的邏輯,重點推薦大型銀行,如農行、建行和工行等六大行以及股份行中招商、興業中信等。

信達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樊繼拓認爲,考慮到量化資金較多、公募基金考覈新規,銀行股的上漲行情存在擴散到整體金融板塊的可能。鑑於本次非銀板塊低估程度較大、居民和配置資金可配置資產較少,非銀金融板塊有望在這一輪上漲行情中有不錯的超額收益。自下而上看,證券和保險基本面已經處於底部區域,反轉後彈性可能較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