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出爐關鍵經濟數據和財報季拉開序幕
納斯達克自 6 月 27 日以來創下第七個收盤紀錄
比特幣觸及 12 萬美元大關,加密貨幣類股大漲
Waters將與Becton診斷部門合併,股價大跌
道指上漲 0.2%,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14%,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0.27%
路透7月14日 - 美國股市週一微幅上漲,因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關稅威脅發佈後,投資者採取觀望態度,避開任何實質性操作,在即將迎來繁忙的經濟數據發佈和財報季之際,市場持穩。
特朗普週末進一步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誓言從8月1日起對來自歐盟和墨西哥的大多數進口商品徵收30%的關稅--這使得各方必須抓緊時間,在最後關頭努力達成貿易協議。
歐盟將暫停報復性措施的時間延長至 8 月初,希望通過談判達成停戰協議。白宮表示,與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談判仍在進行中。
投資者對這一系列頭條新聞反應冷淡,似乎已經對特朗普持續不斷的關稅威脅及其頻繁的臨陣轉向感到麻木。
道瓊斯工業指數 .DJI 漲88.14點,或0.20%,報44,459.65點;標普500指數 .SPX 漲8.81點,或0.14%,報6,268.56點;納斯達克指數 .IXIC 漲54.80點,或0.27%,報20,640.33點。
交易量也很低迷,換手量爲 154.3 億股,而過去 20 個交易日的平均換手量爲 176.2 億股。
這幾周市場表現持續強勁,儘管特朗普不斷揮舞“關稅大刀”,發出頻繁的貿易威脅。
納斯達克指數.IXIC 收盤創下歷史新高,這是自 6 月 27 日以來第七次創下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SPX 則比上週四創下的最高收盤點位低約12點,在同一時間段內已五次刷新歷史紀錄。
Glenmede投資策略與研究主管Jason Pride說:"如果市場目前有什麼阻力的話,那就是我們自4月份以來已經有了一波相當不錯的上漲行情。"
他指出,儘管最初擔心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損害美國經濟,但迄今爲止公佈的徵稅政策和上週通過的其標誌性經濟立法將大致相互抵消,這意味着投資者開始對經濟增長前景更有信心。
本週將有一系列有關美國經濟狀況的新報告出臺,屆時將有跡象表明特朗普的政策正在發揮怎樣的作用。
第二季度財報季將於週二拉開帷幕,屆時華爾街幾家重量級銀行將公佈財報。
週二還將公佈最新的消費者價格數據,預計該數據將顯示,由於賣家開始轉嫁全面關稅的成本,6 月份通脹率有所上升。
週三的生產者和進口價格報告將爲供應鏈壓力的形成提供新的視角。
特朗普的關稅言論仍對市場產生影響,其中一個明顯領域是原油價格。由於他威脅將對購買俄羅斯出口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稅,指標美國原油下跌了2.2%,這一舉動可能會對全球能源供應產生連鎖效應。
這推動能源指數 .SPNY 下跌了 1.2%,是標普 11 個板塊中跌幅最大的板塊。
通信服務板塊.SPLRCL週一上漲0.7%,在多數板塊收漲的背景下領漲市場。其中,NetflixNFLX.O的股價上漲爲該板塊提供了支撐--該公司將於本週四公佈財報。此外,華納兄弟探索公司WBD.O股價走高,受益於旗下最新《超人》電影在票房上的強勁表現。
在比特幣 BTC= 首次突破 12 萬美元后,加密貨幣類股也隨之上揚。Coinbase COIN.O 上漲 1.8%,MicroStrategy MSTR.O 上漲 3.8%。
實驗室設備製造商Waters Corp,WAT.N在同意以 175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BDX.N 的生物科學與診斷解決方案部門後,股價下跌了 13.8%。(完)
****查閱相關新聞或頁面,請點選下列代碼連結**** | |
美國股市 .NCN | 一週展望 .N/OCN |
歐洲股市報導 .EUCN | 日本股市報導 .TCN |
中港股市報導 .HKCN | 中國股市報導 .SSCN |
臺灣股市報導 .TWCN | 股市簡訊 CN-CMN-HOT |
納斯達克最活躍個股 .AV.O | 紐約證交所最活躍個股 .AV.N |
納斯達克漲幅居前個股 .PG.O | 紐約證交所漲幅居前個股 .PG.N |
納斯達克跌幅居前個股 .PL.O | 紐約證交所跌幅居前個股 .PL.N |
標普主要分類指數 0#.GSPMAJOR | 英股富時指數 .FTSE |
德股DAX指數 .GDAXI | 法股CAC-40指數 .FCHI |
韓國股市已併入韓國金融市場報導中,相關稿件請點選 KRW/CN |
(編審 劉靜)
((REBECCA.LIU@thomsonreuters.com;))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