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二度重組背後,地產行業的“最後一搏”開始了

地產大爆炸
07-14

日前,龍光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市龍光控股有限公司境內債券重組已完成投票,涉及本金餘額合計219.6億元的21筆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證券重組議案均獲得投資人表決通過。

而就在幾天前,另一家出險房企時代中國也剛剛宣佈:境外債務重組計劃獲90.08%債權人投票通過,將尋求高等法院對計劃的批准及裁決。

不知你是否留心過,那些曾經出險很久的房企似乎突然開始密集宣佈債務重組或破產重整方案獲得通過。

比如融創、富力、中梁、當代、佳兆業、奧園、金輪天地、禹洲、遠洋、綠地、金科、協信遠創……

據中指院最新統計,已有14家以上房企的債務重組或破產重整方案獲得通過。

這還是已披露出來的部分。

房地產行業,終於不再都是雪崩的聲音,而是等來了債務雪融的時刻,並開始一場行業信用危機的系統性解壓。

01

“二次重組”,龍光的求生之道

今年6月20日,龍光公佈境內債重組方案;7月初,二度重組完成。

此次重組動作之快,可以媲美淘寶閃送京東秒送了。而其快的背後,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早在2023年龍光就曾進行債務延期操作,但那輪只是“時間換空間”;而本輪不同,是明確的“削債式”重組。

數據顯示,龍光境內債總額接近700億,而重組後的方案設計,不再僅僅是“延期幾年還本”,而是對債務本金、利息結構乃至清償方式做了全面調整。債權人將獲得組合型兌付方案:包括本金削減、遠期回收、資產置換,甚至部分轉股。

換句話說,龍光用盡了能談的條款,只爲讓債務儘快的“再瘦一點”。

的確,“你要錢,我沒錢,你要命,我也快沒命了”的市場現實倒逼着房企和債權人正由‘展期保生存’,向‘削債求修復’轉變。”

02

14家“倖存者”,背後的變局

與龍光類似,這一輪獲批債務重組的房企名單,幾乎可以看作是一份“重災區倖存者清單”。

它們來自不同的派系,有“老國資”如遠洋、綠地,也有“南派民企”如佳兆業、時代中國,還有“上市多年”的明星房企如融創、富力。

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點:

債壓得太久了,但還沒徹底死透。

而面對日益確信的“市場出清”壓力,以及“政策信號”的支撐,這些出險房企還是債權人最終表現出少有的“早日解決、早點收工”的默契。

從方案設計到債權人會議,從審批到實施,基本都在“提速提效”。

於是乎,我們看到:

企業越早出險、體量越大,重組路徑越複雜,但反而也更系統化。

而中小房企則以“快速減債+小範圍談判+司法重整”快速止血,力求保命。

事實上,除自身努力外,來自官方的力量同樣不可小覷。

回顧今年上半年,宏觀層面沒有出現激進救市的信號,但圍繞房企債務問題,政策工具明顯在“精準扶持”,比如融創、遠洋等多個旗下項目進入金融救助白名單。

而財政部、發改委、證監會、法院系統均有政策表態,明確“支持房企通過市場化手段與債權人協商重組債務,依法推動破產重整”。

而作爲救助主體責任的地方政府也願意配合資源盤活、資產處理甚至引入紓困資金幫助屬地的出險房企。

應該說,每家出險房企重組成功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地方政府對重組房企的力挺和向債權人的施壓。

03

行業信用困境,是否迎來“轉折點”?

華泰證券的一句話,說出了整個行業的隱痛:

“信用壓力正在收斂。”

從數據上看,2025年下半年房地產企業公開市場的到期債務規模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銷售雖然沒爆發式反彈,但也出現了企穩信號。

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的去化率、成交週期、項目回款等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一個現實:在深度出清之後,市場的“最壞階段”或許已經過去。

不過,別高興太早。

信用風險雖然不再擴散,但“修復”並不等於“復甦”。

一句通俗的話說:

你從ICU出來了,不代表你馬上能跑馬拉松。

現在的出險房企,哪怕完成重組,也面臨以下幾個根本難題:

再融資能力極弱,很難獲得新增信用;

存量資產盤活困難,項目大多封盤,工地尚未復工;

品牌與客戶信任嚴重流失,銷售基本靠政府託底或剛需盤支撐;

戰略方向搖擺不定,多家企業甚至尚未明確未來走什麼路,是輕資產、代建,還是迴歸住宅主業。

在這個階段,重組只是“停血”,還遠遠談不上“康復”。

結尾

“重組”兩個字,放在以往的房地產行業裏,是恥辱,是失敗,是破產的前夜。

但現在,它更是一種自我糾偏的救贖。

在債務重組潮水之下,每一家活下來的房企,其實都值得尊敬。

不是因爲它們經營多優秀,而是因爲它們敢於面對現實、敢於承認錯誤、敢於對歷史做出調整。

這本身,就是一次極不容易的轉身。

而未來的中國房地產,也不會再是“誰槓桿高誰做大”,而是“誰能穿越債務週期、保持正現金流,誰纔有話語權”。

換句話說,

地產人的新邏輯,不是衝刺,而是修行。

從大水漫灌到精耕細作,從高歌猛進到活下去,房地產行業真正的轉折點,也許就是從這一場債務重組潮開始。

你問未來會更好嗎?

那得看,這一次,大家能不能真正把傷口縫好,而不是再貼一塊止血貼。

關注大爆炸好運大爆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