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上市後,同仁堂醫養本次若成功上市,將成爲同仁堂集團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來源:新財富雜誌綜合自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投資家等
近日,據港交所披露,北京同仁堂醫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醫養)第三次遞表衝刺主板IPO,繼續由中金公司獨家保薦。追溯時間線,這家由同仁堂集團孵化、聚焦“醫養結合”的中醫服務平臺,距離上一次申報剛好過去6個月。此前,公司曾分別於2024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兩度嘗試上市,但均因招股書有效期屆滿未能推進。
如果同仁堂醫養此次上市成功,同仁堂系將迎來第三家港股公司,此前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已在港交所掛牌,形成“一母三子”的資本格局,構建“醫藥工業+零售+醫養”的港股三角架構,覆蓋中醫藥全產業鏈。
01
中國最大的中醫集團
同仁堂醫養是同仁堂集團旗下的公司。同仁堂集團直接及通過同仁堂康養、同仁堂傳承基金管理、同仁堂醫療基金管理、同仁堂養老基金及同清基金擁有公司93.86%的股權,爲公司的控股股東。
招股書顯示,同仁堂醫養是中國一家中醫醫療集團,爲個人客戶提供全面中醫醫療服務,爲機構客戶提供標準化管理服務,並提供各種醫藥產品及其他產品。公司將“醫”與“養”相結合,提供現代化、定製化的中醫醫療服務,並結合中醫的藥物治療和非藥物療法,以標準化管理爲客戶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滿足其多樣化需求。
同仁堂醫養的前身爲2015年成立的相關主體,創立初期定位爲投資平臺;2019 年,隨着經營路徑的調整,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被納入該板塊,主體名稱也隨之從 “同仁堂投資” 正式變更爲 “同仁堂醫養”,完成了從單一投資功能向醫養結合業態的轉型。
按2024年總門診人次及住院人次計,同仁堂醫養是中國非公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中最大的中醫院集團,市場份額爲1.7%。按2024年醫療服務總收入計,公司以0.2%的市場份額在非公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中排名第二,其市場規模佔同年中國中醫醫療服務行業市場總規模的46.5%。
財務數據方面,根據招股書,其於2022—2024年度,同仁堂醫養實現收入分別約爲9.11億元、11.53億元、11.75億元;同期,年內利潤分別爲-923.3萬元、4263.4萬元、4619.7萬元。
從細分業務板塊來看,醫療服務收入佔同仁堂醫養的84%,爲主要業績來源,其銷售健康產品佔比14%,近年來利潤大增,主要源於安宮牛黃丸系列產品熱銷。
事實上,同仁堂醫養得以扭虧爲盈的主要轉變的核心動力來自收購。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22年,同仁堂醫養簽訂一系列股權轉讓協議及其補充協議,獲得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國藥館各65%的股權,當年便將兩家公司納入財務報表。
兩家公司爲同仁堂醫養貢獻了不少收入,2022年至2024年二者總計收入分別約爲1.99億元、3.60億元、3.74億元,分別佔當年同仁堂醫養總收入的21.9%、31.2%及31.8%。不僅如此,2022年至2024年,兩家公司的毛利佔到同年公司總毛利的44.8%、44.6%及41.3%。在二者的推動下,同仁堂醫養迅速扭虧爲盈。
2024年,同仁堂醫養繼續擴張,出手收購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分別持有70%、60%的股權。在這二者的推動下,同仁堂醫養2025年前4個月的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
未來幾年,同仁堂醫養仍將繼續擴張。招股書透露,計劃在2029年底前收購5家營利性醫療機構,將戰略重點集中在北京、長三角、華中、大灣區等經濟活躍的地理區域。事實上,從同仁堂醫養這幾次的收購案例中便可以發現其戰略重點。其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國藥館在浙江省義烏市,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又位於上海市。
02
IPO償還債務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頻繁收購也帶來一些問題。首先是使得同仁堂醫養的負債率攀升,2021年不足10%,2022年至2024年則常年維持在40%左右,分別爲39.7%、35.1%和45.2%。
其次,多次收購也使得同仁堂醫養的商譽不斷上漲。2021年,其商譽的賬面值爲0.26億元,而2022年收購兩家三溪堂後則攀升至1.87億元。2023年6月,同仁堂醫養將7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舉辦人權益劃轉予同仁堂康養,當年商譽的賬面值則減少13.9%至1.61億元。然而,2024年收購上海承志堂、上海中和堂後又高達2.63億元,同比增加63.4%。
2024年,同仁堂醫養的資產淨值爲7.07億元,商譽佔淨資產的比重達37%。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商譽所佔比例低於30%爲市場普遍認爲的安全範圍。
與此同時,同仁堂醫養也將收購的企業質押借貸。招股書透露,同仁堂醫養將三溪堂保健院43.74%的股權和三溪堂國藥館43.75%的股權質押給一家商業銀行,同時將其持有的上海承志堂70%的股權也質押給一家商業銀行,以就收購事項獲得銀行信用融資。截至今年4月30日,有關銀行借款的未償還結餘總額爲1.42億元。
自去年6月以來,同仁堂醫養已在港交所三度遞表。此前兩次爲2024年6月28日及12月31日。根據此次的招股書,其募資的用途爲擴充公司醫療服務網絡、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償還若干未償還銀行貸款、營運資金以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如果同仁堂醫養此次上市成功,同仁堂系將迎來第三家港股公司,此前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已在港交所掛牌,形成“一母三子”的資本格局,構建“醫藥工業+零售+醫養”的港股三角架構,覆蓋中醫藥全產業鏈。
責任編輯:王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