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企業對更加豐富的期貨品種工具體系有迫切需求
以純苯期貨和期權上市爲契機,大商所近日在大連組織召開提升塑料期貨價格影響力研討會,來自行業協會、產業企業、期貨公司的多位代表現場參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以及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出席會議,大商所副總經理程偉東主持會議。
據瞭解,塑料是以石油、天然氣或煤炭爲原料製成的化工合成材料,其核心特性包括輕質、耐腐蝕、可塑性強等,是現代工業和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2024年,全球塑料產業年產量約4億噸,產值約4.7萬億元。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塑料細分品種及其重要化工原料有千餘種,按用途和性能可分爲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等類別,除了包裝、建築、汽車等傳統領域外,作爲新材料在電子電器、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產能從20世紀90年代不足千萬噸躍升至2024年的超億噸級,產量佔全球的比重接近30%,塑料製品行業營收達2.5萬億元。隨着生產能力的提升,我國塑料出口量以及佔產量的比重也在攀升,已成爲我國對外出口的中間商品的重要門類。以PVC爲例,2024年我國PVC出口量310.8萬噸,同比增長約59%,約佔國內產量的14%。
在交流發言環節,中石油國事、中石化化銷、中化化銷、恆力集團、萬華化學、明日控股等龍頭企業的代表表示,當前,塑料期貨已經逐步成爲國內現貨貿易重要的定價基準,在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在塑料對外貿易中推行期貨定價、提升塑料期貨價格影響力,有助於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議價權和話語權,從而將生產優勢轉化爲市場優勢,更好適應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參會人員對大商所塑料期貨市場的建設發展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未來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作用、服務中國塑料“走出去”充滿期待。大家還圍繞豐富塑料期貨品種體系、擴大品種對外開放、完善交割品升貼水設置以及交割庫種類和佈局、強化境內外產業客戶培育等方面分享了觀點看法,提出了意見建議,並表示將積極參與大商所塑料期貨市場建設工作,不斷提升塑料期貨功能發揮水平,產融合力探索推動塑料期貨在國際貿易定價中的應用,增強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和化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傅向升表示,近3年我國石化行業營業收入穩定在16萬億元的水平,約佔我國經濟總量的12%,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從與企業的交流中可以切身感受到,石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期貨市場的支持,特別是在當前價格處於低位運行、行業整體效益不佳的背景下,企業更需要在內外貿中用好期貨工具以實現長期穩健經營。由於石化行業產品種類衆多,企業對更加豐富的期貨品種工具體系依然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大商所在上市純苯期貨和期權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化工類期貨品種的跟蹤研發,擴展延伸產業鏈服務範圍,助力我國化工產品走向高端、走向世界。
期貨日報記者在會上還瞭解到,圍繞提升塑料期貨價格影響力,大商所已經規劃了清晰的路徑。在完善產品體系建設方面,擬沿烯烴、芳烴、煉化副產品等方向,豐富塑料相關的期貨產品體系,同時加快上市月均價等進一步適配企業貿易定價週期的合約,更加便利企業使用。在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將通過推動液化石油氣等品種國際化、探索開展塑料品種境外交收、與境外交易所加強合作等方式,穩步推進塑料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推動更多境內外企業在現貨貿易中利用大商所期貨價格進行定價,增強國際貿易中期現貨市場的互聯互通。
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提升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是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和期貨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除了要發揮好我國的產能優勢、市場優勢、規則制度優勢、政策優勢外,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多措並舉、久久爲功。下一步,大商所將繼續支持產業龍頭企業發揮“頭雁”效應,在內部經營管理中,將期貨價格更深層次地融入採購、銷售、庫存策略制定,並分享實踐經驗,帶動全產業鏈升級;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更廣泛地應用期貨價格作爲定價基準,進一步增強我國塑料期貨價格在國內國際市場的輻射力、影響力和“磁吸力”。
據介紹,自2007年推出PE期貨到如今純苯期貨上市,大商所能化板塊品種體系日益完善,運行質量不斷提升,已經連續16年保持全球最大塑料期貨市場地位。2024年,大商所塑料品種的產業客戶平均持倉佔比爲37%,同比增長超6個百分點;套保效率和價格相關性分別保持在98%和92%以上;塑料期貨價格已經被廣泛用於國內現貨貿易,約90%的PVC現貨貿易直接使用或參考大商所期貨定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