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全球
貿易
上週,特朗普政府宣佈自8月1日起對全球170餘國實施階梯式單邊關稅(10%-70%),其核心邏輯是以“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爲名,依據貿易伙伴對美關稅水平設定稅率(如日韓25%、東南亞國家30%-40%、未達成協議國或達60%-70%),旨在通過極限施壓減少貿易逆差並倒逼製造業迴流。
然而,該政策存在三重結構性缺陷:其一,違反WTO最惠國待遇原則,歧視性稅率破壞多邊貿易規則;其二,忽視各國發展差異,剝奪發展中國家產業保護空間,加劇全球貧富分化;其三,違背比較優勢原理,例如強求咖啡進口國與生產國關稅“對等”,徒增美國消費者成本。實際影響呈現多維悖論:短期雖爲談判籌碼(如歐盟爭取10%基準稅率豁免),但可能觸發全球供應鏈“地震式”重構(企業加速向墨西哥、馬來西亞遷移),推升美國通脹(CPI預計漲1.5%)並抑制自身經濟增長(世界銀行下調全球GDP增速0.8點);長期則加速貿易體系碎片化,誘發歐盟210億歐元反制等連鎖反應,形成美、歐、亞三極割據格局。本質上,此次關稅升級是單邊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治理的衝擊,若8月落地,可能成爲2008年後最嚴重的貿易驅動型衰退導火索。
美聯儲
紀要
2025年7月10日(週四)02:00,美聯儲公佈6月FOMC貨幣政策紀要,凸顯內部分歧深化,核心矛盾聚焦於關稅通脹影響的持續性及降息時點選擇。
一是,預期分歧凸顯,多數官員認爲特朗普政府擴大的關稅政策(如對金磚國家10%關稅)可能引發“更持久的通脹壓力”,而少數官員(如理事沃勒和副主席鮑曼)堅持其影響僅爲“一次性價格衝擊”,不影響長期預期。這一分歧直接映射到利率路徑上,點陣圖顯示19名官員中,10人支持年內降息至少兩次,7人主張按兵不動,2人支持降息一次。對於7月行動,僅“少數與會者”明確支持降息,多數強調經濟“穩健”和失業率“低位”爲觀望提供空間,呼籲依賴數據謹慎決策。
二是,政策複雜性因政治干預顯著提升。紀要多次指出,關稅傳導路徑、貿易談判結果及移民監管政策變革,使通脹影響的“時機、規模和持續性難以評估”,加劇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儘管鮑威爾7月1日在葡萄牙論壇坦言“若非關稅,今年本可能降息”,但他同時強調政策需“完全非政治化”,並明確7月行動需依據關鍵數據(如7月15日CPI)。然而,政治壓力持續施壓,特朗普公開要求“利率降至1%”並抨擊美聯儲,而沃勒與鮑曼(特朗普任命官員)近期仍主張7月降息,認爲通脹溫和且關稅影響短暫,凸顯聯儲獨立性挑戰。
三是,短期市場預期與長期風險出現脫節。當前期貨市場押注9月降息概率下降爲60.5%,多數官員擔憂關稅的滯後效應可能破壞通脹預期錨定,聖路易斯聯儲主席穆薩萊姆更指出其全面影響需至“2025年底或2026年初”方能明朗。若CPI超預期或貿易摩擦升級,全年不降息可能性仍存。
綜上所述,美聯儲在數據審慎與政治干擾的夾縫中維持觀望,9月降息爲最可能路徑,但關稅傳導效率與經濟韌性將成爲政策轉向的關鍵閾值。
歐洲
零售銷售
2025年7月7日(週一)17:00,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佈5月歐元區(20國)零售銷售月率爲-0.7%(預期-0.7%,前值由+0.1%上調至+0.3%)。數據符合預期,但銷售支出收縮幅度較大,深層次傳遞出經濟增長的動能在減弱。
本週重點關注
1)中東地區地緣風險,尤其是伊朗在遭受美國空襲之後的反應。
2)中東地緣風險引發的對原油供應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在其他金融市場和後續經濟數據預期中的體現。
3)6月27日(週五)20:30即將公佈的美國PCE和個人收支數據。
4)各國和地區6月的PMI數據。
——節選自《宏觀週報》
作者簡介
曹姍姍
中糧期貨研究院 資深研究員
交易諮詢號:Z0013588
責任編輯:李鐵民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