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股份回購活動持續活躍。數據顯示,2025年1月1日至7月11日期間,共有238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累計回購69.88億股,耗資近1800億港元(1798.82億)。與去年同期(221家,回購62.31億股,2002億港元)相比,參與回購的公司數量和回購股份數量均有所增加,顯示回購覆蓋面正持續擴大。

在本次回購浪潮中,金融與互聯網科技巨頭成爲絕對主力。回購金額排名前十的公司均斥資超過30億港元,前五名更是均超百億港元,滙豐控股以435.25億港元高居榜首。
騰訊控股緊隨其後,斥資400.43億港元進行回購,並持續保持高頻率(日均回購超5億港元)。公司此前已宣佈2025年計劃回購至少800億港元。
阿里巴巴回購金額達118.79億港元。公司最新披露顯示,截至6月30日的季度,其在美股市場以8.05億美元回購了5600萬股普通股,且仍有高達193億美元的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上市公司,尤其是行業龍頭持續大額回購,彰顯了其對自身發展前景和港股市場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心,也反映了公司良好的現金流狀況和不斷增強的實力。
與以往相比,今年科技巨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大力回購的同時,也同步大幅增加對人工智能(AI)領域的資本投入,形成“雙輪驅動”策略。
騰訊控股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研發支出達189.1億元,同比增長21%;資本開支274.8億元,同比激增91%。在AI應用方面,其原生AI產品“元寶”用戶增長顯著,微信、QQ、理財通等核心產品也深度整合AI能力提升體驗。市場預期(如中信證券、瑞銀)其即將公佈的二季度業績中,微信生態內的高毛利業務將繼續支撐盈利增長,而AI的長期潛力巨大。
阿里巴巴已於今年2月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約合過去十年總和)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
港股回購市場熱度不減,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但金融與科技巨頭的引領作用依然突出。值得關注的是,頭部科技公司在通過回購回饋股東、傳遞信心的同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押注AI未來,這爲港股市場增添了新的增長變量和投資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