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北疆潮湧,開放勃興。錨定高質量建設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目標,內蒙古全力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2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合作深化行動實施方案》印發,從國際、國內、區內三個維度系統擘畫21條舉措。
各地各部門聞令而動,以區域合作深化行動爲關鍵抓手,全力暢通內外循環、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區域潛能。從繁忙口岸到創新高地,一幅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區域合作新圖景正加速鋪展開來。
拓展國際“朋友圈”
打造向北開放戰略支點
6月28日,內蒙古二手車出口拍賣平臺在蒙古國上線。在第三屆蒙古國中國商品展拍賣現場,蒙古國採購商競拍熱情高漲,紛紛稱讚“平臺操作便捷、車況透明,跨境上牌和維修服務徹底解決了進口二手車的後顧之憂”。
內蒙古二手車出口拍賣平臺由內蒙古二手車出口基地研發建設,是我國首個面向蒙古國和俄羅斯的二手車跨境拍賣平臺。該平臺5月23日在國內試運營期間,實現車源儲備量突破6000臺,吸引245家蒙古國和俄羅斯客戶完成註冊認證。
伴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跨境電商和二手車出口成爲內蒙古外貿強勁的新增長極。今年1—5月,內蒙古對俄蒙跨境電商開設店鋪219個,完成銷售超1萬單,金額超1億元,實現“零”的突破後快速放量;累計出口二手車4634輛,出口額突破6000萬美元。
在跨境電商和二手車出口業務跑出“加速度”的同時,內蒙古積極推動開放平臺提質升級。6月20日,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首個招商引資項目——年產3萬噸高純石英砂項目穩步推進,預計8月底試產。該項目的落地建設,實現了中蒙經濟合作區產業合作的“點上突破”。
今年1—5月,內蒙古外貿進出口總值843億元。呼和浩特、鄂爾多斯、滿洲里三大綜合保稅區發展勢頭強勁,進出口總值預計達82.52億元,成爲外向型經濟重要引擎。
爲進一步拓展外向型經濟空間,內蒙古積極搭建高水平合作交流平臺,通過舉辦中國(內蒙古)—巴西投資貿易合作推介會及“蒙商絲路行”活動,促成17個項目簽約、達成近百億元合作意向。
拓展外部合作渠道,離不開內部機制的協同支撐。內蒙古同步深化口岸腹地聯動,出臺專項實施方案,優化近7億元專項資金使用方向,大幅提高對落地加工產業項目的支持比例。
與此同時,協同提升通關效率與基礎設施。今年1—5月,內蒙古中歐班列始發246列,同比增長37.4%,運輸貨值5.07億美元;口岸貨運量達5239.8萬噸,同比增長8.1%。
融入國內“大循環”
構建協同發展格局
盛夏7月,內蒙古山青水綠,風光醉人。北京遊客夏女士興奮地讚歎:“草原風光如畫,燒麥、冰煮羊令人齒頰留香!”像她這樣週末遊內蒙古的北京遊客正持續增長。京蒙協作框架下,“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等文旅口號深入人心,兩年間兩地互送遊客突破3200萬人次,僅2025年春節內蒙古便接待北京遊客18.13萬人次。
文旅市場反響熱烈,京蒙協作成果遍地生花。內蒙古緊抓“六個倍增計劃”和“四項行動”牛鼻子,推動京蒙協作邁上新臺階。今年1—5月,870名“京醫”專家赴內蒙古出診約8500人次,接診疑難複雜病患約16萬人次。
京蒙共建勞務協作工作站,助力3.95萬農牧民就業增收。首農、順鑫等137個新簽約“京資”項目落地內蒙古,中金數據集團、北京簡耘科技、首農集團、京能集團等科技合作項目順利實施。
區域協作的浪潮從京蒙之間拓展至全國。今年6月,在第9屆南博會上,內蒙古展臺榮膺“最具人氣展臺”,12家乳企借力這一國際平臺,高效對接南亞、東南亞及全國各地採購商,開闢逾百家新客戶直接聯繫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博覽會期間,參展企業簽訂貿易訂單563萬元,意向合作訂單770萬元。
內蒙古深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大局,借勢發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積極拓展區域合作領域、創新區域合作方式,全面深化省區間能源、農牧業、文旅、人才、科技合作。
1—5月,內蒙古招商引資新簽約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項目659個。正在實施的2714個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國內到位資金1728.7億元,同比增長24.5%。其中,來自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地區的到位資金達1201.6億元,佔全部到位資金比例高達69.5%,同比增長30.5%。
在招商引資領域取得亮眼成績的同時,內蒙古持續深耕特色產業發展,大力拓寬綠色農畜產品銷售渠道,佈局營銷中心和前置倉,精心打造“內蒙古味道”品牌矩陣,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
今年,內蒙古在重慶、西安、杭州等城市舉辦“內蒙古臻品全國行”選品會,現場簽約5.16億元,助推伊利、蒙牛等龍頭企業西南市場份額提升8%,區域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讓“內蒙古味道”香飄全國。
全區發展“一盤棋”
奏響協調發展“交響曲”
內蒙古地域遼闊,東中西部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生態環境等方面差異較大。2025年,內蒙古全力引導各地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進東部地區加快發展、中部地區一體化發展、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推動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產業優勢互補互促,奏響內蒙古東中西部差異化協調發展“交響曲”。
6月28日23時,呼和浩特火車站站前廣場人潮湧動。剛聽完小瀋陽演唱會的外地歌迷有序登上D6791次列車。
包頭歌迷王女士臉上貼着應援貼紙,還沉浸在演唱會的歡樂氛圍中,她高興地說:“演唱會散場就能坐動車回家,票價還不到來時的一半,太划算了!”這是內蒙古首次開行“歌迷專列”。該專列從呼和浩特東至包頭間全程二等座票價僅爲常規動車票價的40%。
隨着列車向西疾馳,車廂內不少乘客還在回味着演出片段,輕聲哼唱着。車窗外,察素齊、薩拉齊、包頭東等站點標識依次掠過——這是呼和浩特和包頭加快同城化發展的又一生動實踐。
立足全區發展“一盤棋”,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深入研究東、中、西片區地域特色與產業稟賦,圍繞強化口岸通道能級、構建高能級開放平臺、完善邊腹聯動機制、激活邊民互市貿易、深化精準招商對接5大關鍵領域,研究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措施,從而全面提升東、中、西三大片區的對外開放水平和協調發展能力,避免同質化競爭,激發各自獨特優勢。
“自治區商務廳將聚焦對外開放主陣地,積極拓展區域合作領域、創新區域合作方式,聚焦開放平臺提能級、區域協作提效能、招商引資提質量持續發力,以實際行動推動內蒙古更好融入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構建功能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提升自治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自治區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草原雲·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方圓 高慧)
編輯:賈小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