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新華財經北京7月14日電 伴隨北交所市場火熱,新三板市場掀起掛牌熱潮。記者通過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數量較去年上半年增長41%,達到158家,且平均業績表現不俗。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6060家。
掛牌數量增長
Wind顯示,2025年上半年,158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其中6月新增掛牌企業13家。7月1日至13日,新增掛牌企業6家。此外,截至7月13日,共有141家企業處於審查環節。
事實上,北交所開市以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穩步增長,2021年-2024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分別爲91家、270家、326家和350家。
業績方面,Wind統計顯示,158家新增掛牌企業最近一年營收規模的平均值9.75億元,中位數是4.81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平均值是6399.67萬元,中位數是5331.49萬元。淨利潤在6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8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24家。
其中,淨利潤規模最大的企業是廣州醫藥,公司5月20日在新三板掛牌。據介紹,廣州醫藥成立於1951年,距今已有70餘年的經營歷史,是一家以醫藥供應鏈服務爲主的大型醫藥商業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廣藥集團大商業板塊的核心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醫藥產品的批發及零售業務,並致力於向醫藥行業價值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供專業的供應鏈服務。目前,已發展爲華南地區網絡覆蓋及終端規模領先的醫藥商業企業,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位列全國醫藥流通企業第七位。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60億元,歸母淨利潤5.78億元。
開源證券研究表示,2025年新三板實現高質量成分股補充,部分公司利潤可比肩北交所公司。
從行業分佈看,2025年上半年158家新掛牌企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領域企業有22家,數量最多。此外,“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有18家、“專用設備製造業”有15家。值得一提的是,158家新掛牌企業中,有121家企業爲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近八成。
從地區分佈看,2025年上半年,廣東省有30家企業實現掛牌,排名第一,此外,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貢獻了26家、24家企業。
壓實主辦券商“看門人”責任
從上半年新增掛牌企業的主辦券商來看,國泰海通、中信建投和開源證券各完成12家企業推薦掛牌,國聯民生完成11家企業的推薦掛牌。證券公司如何守好“入口關”成爲關鍵。
今年6月20日,全國股轉公司發佈新修訂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主辦券商盡職調查工作指引》(簡稱《指引》),旨在壓實主辦券商“看門人”責任。
此次《指引》對原有的盡職調查範圍進行細化,新增提出多項覈查要求。此次實施採用“新老劃斷”,在10月1日前已受理的掛牌項目,主辦券商可按照修訂前的規則開展盡調工作;在此之後新受理的掛牌項目,主辦券商須按照修訂後的規則開展盡職調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2013年2月試行版出爐後的首次修訂。業內人士表示,相比2013年時,新三板市場已大幅擴容,企業類型多樣,業務模式複雜,原有指引可能難以覆蓋新興領域企業存在的風險點。
例如,相比於2013年版本,此次《指引》強化風險覆蓋,新設“風險因素及公司基本情況調查”章節,要求主辦券商結合公司行業特徵、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相關風險因素,評估對公司的影響。
以未盈利狀態公司爲例,《指引》表示,未實現盈利或最近一期末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應結合行業特點分析該等情形的成因,結合未實現盈利的原因調查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活動面臨的重大風險,以及對公司現金流、業務拓展、人才吸引、核心團隊穩定性、研發投入、戰略性投入、生產經營可持續性等方面的影響。
在“業務與技術調查”章節,《指引》明確,主辦券商應通過調查公司所屬行業的市場環境、市場容量、市場細分、市場化程度、進入壁壘、供求狀況、競爭狀況、行業利潤水平和未來變動情況,瞭解行業的發展前景、影響因素以及主要競爭對手情況。調查公司採用的主要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包括銷售模式、採購模式、生產或服務模式、研發或開發模式等,並判斷公司所採用模式的主要風險。
《指引》還新增“掛牌同時定向發行調查”和“與證券服務機構的協作”的章節,明確“合理信賴中介意見不等於免責”,主辦券商在盡職調查工作中選聘審計機構、資產評估機構、法律顧問、財務顧問、諮詢顧問等第三方提供與盡職調查有關的服務的,主辦券商應恪守獨立履責、勤勉盡責義務,根據法律規定和客觀需要合理使用第三方服務,不得將法定職責予以外包,主辦券商依法應當承擔的責任不因聘請第三方而減輕或免除。
編輯:王媛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