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外賣平臺的商戰打得如火如荼。
打開手機,滿屏都是補貼優惠廣告。
鳳凰網《風暴眼》注意到,各類優惠活動的力度不斷加碼,競爭愈發激烈。滿28元減18.8元、滿20元減10元的福利還在刷屏,有平臺甚至直接甩出“0元兌換券”的王炸。
在這波 “撒錢式”福利轟炸下,網友們樂開了花,個個化身 “羊毛特種兵”,生怕錯過這波時代紅利。
01
減肥年年有,商戰可不常有
排了一上午隊,終於抱回八杯飲品。
但這只是常規操作。
有人揣着 0元兌換券橫掃商圈,從絕味鴨脖到喜茶、奈雪,再到蜜雪冰城、瑞幸,連喜姐炸串都沒放過……
也有把日子過成 “外賣連續劇” 的狠人 , 一天點九個外賣,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連第二天的都提前預訂妥了。
有人索性開啓囤貨模式,奶茶等各種飲品塞滿冰箱。
屬實把羊毛薅出了儀式感。
40度的高溫天,連空氣都在發燙,卻攔不住大家排隊的熱情。
中午快12點了,隊伍根本看不到盡頭。
人羣中更是藏着穿 “吉利服”的硬核選手。
門店的員工更是忙到靈魂出竅。
暑假工小哥哀嚎:“從早上五點站到晚上十一點,訂單就沒斷過…… 我真的要累死了,你們不要再點了啊!”
甚至有暑假工到晚上12點,還有一堆訂單沒做完。
有的門店索性把密密麻麻的訂單貼滿牆,似乎是在向來訪者暗示 “實在做不過來”。
還有人問店員 "0元購"咋操作,對方塞給他一杯飲品就揮手:“今天太忙了,沒空教你,別耽誤幹活哈!”硬生生把他 “打發” 走了。
更有門店直接 “戰術撤退”。
中午還在硬撐營業,下午直接“避戰關門” 了。
幾個平臺打得水深火熱,誰賺誰虧尚未可知,但個個熱度空前、訂單量激增。
而這場外賣大戰的 “受害者”,早被網友們玩出了新答案—— 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己的體重。
有人坦言:“今年減肥最大的阻力就是這波福利,減肥年年有,商戰可不常有,先喫了再說!”
更有人誇張吐槽:“我纔是最大受害者,再這幺喝下去,怕不是要喝出糖尿病了!”
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免費雞蛋,在 “免費的快樂” 面前,減肥計劃和體重秤都得暫時讓步。
說到底,網友們這回真是被資本做局了,只不過做的是場熱熱鬧鬧的 “飯局”,而大家都在這場狂歡裏,喫得心甘情願。
02
外賣成平臺“關鍵棋子”
這場熱鬧非凡的外賣商戰,恍惚間讓人穿越回 2015年。
那時外賣平臺剛興起搶市場,同樣是優惠券飛舞的熱鬧景象。
網友們見狀紛紛感慨:“十塊錢喫一頓飯的時代終於回來了!”
但對平臺來說,這場硝煙瀰漫的商戰,背後藏着多重市場邏輯與平臺戰略佈局的深層聯動。
季節因素爲這場商戰 “添了把火”。
夏季高溫與暴雨天氣頻發,疊加暑假消費熱潮的到來,讓消費者更習慣依賴外賣滿足日常需求。
此時平臺順勢推出優惠活動,既能精準契合消費需求,又能有效提升訂單規模,堪稱順應市場規律的明智選擇。
更爲關鍵的是,即時零售市場的強勁增長正是核心驅動力,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已達 6500億元,同比增長 28.8 9%。
外賣作爲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成了各大平臺爭奪的戰略高地。
阿里將餓了麼、飛豬併入電商事業羣,着力打造大消費生態。
美團依託成熟的配送網絡持續拓展即時零售版圖。
京東則把外賣當作新業務的增長引擎。
對這些平臺而言,外賣早已不是單一的點餐工具,而是串聯起多元消費場景的重要紐帶,在戰略升級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平臺通過補貼吸引用戶下單,既能在短期內拉昇訂單量,更能長期培養穩定的消費習慣。
更深層來看,這場商戰本質上是對未來消費入口的激烈爭奪。
當 “即時滿足”成爲主流消費趨勢,誰能在這一領域建立起競爭優勢,誰就能在大消費市場掌握更多話語權。
訂單量的比拼看似是數字較量,實則關乎商業生態的主導權,將直接影響平臺未來的發展格局。
03
代價高昂的地盤爭奪戰
這場已經持續多年的外賣地盤爭奪戰,在最新階段愈演愈烈,資本市場也隨之波動。
鳳凰網《風暴眼》注意到,自 6 月底以來,高盛、滙豐等至少四家投行已將阿里巴巴的目標股價平均下調約 8%。
香港惠理集團投資總監駱晶表示:“這場競爭可能會持續比預期更久,相比上一次,幾家主要玩家目前的財務狀況更強,手頭有更多現金,現金流狀況也更好。”
阿里巴巴的外賣戰略也讓投資者覺得暫時偏離了由 DeepSeek 引領的人工智能熱潮。
今年稍早,這股 AI 熱曾推動其股價在短短兩個月內上漲超過 80%。
而阿里已將外賣業務併入其核心商業板塊,並自今年 2 月京東正式入局以來,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
這無疑是一場代價高昂的較量。
野村控股估算,僅 2025 年第二季度,阿里、美團和京東就爲各類折扣投入約 40 億美元,且野村認爲未來補貼戰的強度和規模主要將由阿里主導。
高盛則進一步預測,在 2025 年 7 月至 2026 年 6 月的 12 個月內,阿里外賣業務將虧損 410 億元人民幣(約合 57 億美元),相當於截至 2025 年 3 月財年淨利潤的三分之一左右。
同期京東外賣業務將虧損 260 億元人民幣,美團息稅前利潤(EBIT)將減少 250 億元人民幣。
在高盛設想的基準情形中,由於缺乏關鍵的網絡規模和用戶忠誠度,京東的訂單量在 2025 年下半年預計將環比下降至 1800 - 2000 萬單,最終使餐飲外賣領域形成 5.5:3.5:1 的競爭格局。
Conning 亞太區股票主管董伊莉表示:“所有平臺都希望成爲用戶的 ' 每日必用 App',最終,當幾家主要玩家之間達到均衡,這場補貼大戰纔會結束,但目前還看不到任何降溫跡象。”
但網友們卻清醒得很,有前車之鑑在,大家都明白眼下的優惠只是一時表象,就像當年的商戰一樣,塵埃落定後價格大概率會回調。
至於這場外賣大戰將持續到何時,目前還難有定論。
但作爲普通人,面對滿屏優惠,能做的似乎就是痛快地薅一次羊毛。
而不少人也盼着這幾家能長久地競爭下去,而不是走向一家獨大。
畢竟充分的競爭,才能讓消費者持續享受便利與實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