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東南亞狂飆,要放棄中國市場嗎?

藍鯨財經
07-14

文|遞運指南

極兔速遞上央視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總檯記者來到巴西境內物流配送最偏遠的州之一羅賴馬州,聚焦巴西快遞公司如何克服亞馬孫雨林的重重障礙,將包裹送到羅賴馬州偏遠地區用戶手中,讓他們也能享受快遞業發展帶來的食品、藥品和生活用品等基本必需品的獲取便利,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增長。

央視記者跟拍的,就是極兔速遞。

近兩年,國內快遞行業深陷“內卷”泥沼,價格戰硝煙瀰漫,各企業爲爭奪市場份額,紛紛打起價格牌,單票收入不斷下滑。在這場低價混戰中,極兔卻另闢蹊徑,適時調整了市場策略,不再猛追國內快遞同行的腳步,而是將目標投向了海外市場。

2025年7月8日,極兔速遞發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經營數據,便是有力的見證。

一、極兔東南亞強勢領跑

根據極兔發佈的第二季度經營數據,截至6月30日,包裹總量爲73.91億件,同比增長23.5%。其中東南亞、中國、新市場包裹量爲16.88億件、56.14億件、0.89億件,分別同比增長65.9%、14.7%、23.7%。

東南亞市場增速遠遠高於中國市場,包括2025年前半年,東南亞同比增長57.9%,中國同比增長20%,新市場同比增長21.7%。

極兔速度在東南亞的強勢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持續深化與區內主流電商平臺、本⼟品牌及各⾏業客戶的戰略合作。尤其是第二季度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以及TikTok、Shein及TEMU等新客戶帶來的強勁增長。

這一增長態勢更深層的支撐,在於東南亞電商的蓬勃發展。谷歌、淡馬錫發佈的《2024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預計,2024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約爲1590億美元,2025年約爲1860億美元。

2024年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只有12.8%,但隨着東南亞互聯網滲透率的快速提升,未來東南亞的電商滲透增長空間明顯。對於快遞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片增量藍海,爲其業務擴張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極兔,及時地抓住了這一機遇。

面對東南亞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極兔持續加大在當地的物流投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東南亞網點數量增至19200個,與2024年相比新增100個,轉運中心爲239個,這些密集佈局的物流節點,強化了末端服務的觸達能力,提升了轉運效率,爲業務的增長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

另外,極兔速遞發家於東南亞,與中國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對東南亞市場更熟悉;與當地本土公司相比,極兔團隊在中國這個全球競爭最激烈、業態最豐富的物流市場中歷練出的實戰經驗,則成爲了其獨特的競爭力。

這種兼具本土洞察與國際視野的雙重優勢,讓極兔在東南亞市場的角逐中,既能快速融入當地生態,又能憑藉成熟的運營體系實現高效擴張。​

那麼對於中國市場呢?

二、野蠻生長後遺症,極兔中國陣痛

相較於高速增長的東南亞市場(65.9%),第二季度,極兔在中國的增速較緩,僅爲14.7%,極兔在中國的網點數量也遠低於東南亞網點數量,與2024年相比,甚至減少了300個,幹線車輛數量同步減少600輛。

極兔似乎放棄了在中國市場的窮追猛打,對此,極兔表示在中國市場堅持長期、健康的發展方針,啓用了一系列精細化管理舉措,推動業務規模穩健增長,提升了核心競爭力。

爲什麼極兔不窮追猛打,不野蠻生長了呢?

極兔速遞創立於2015年,2020年正式殺入中國市場,僅五年的時間便打開中國市場,躋身中國快遞行業前列,成爲行業黑馬。不過這耀眼戰績的背後,隱藏着極兔不可磨滅的傷痕。

極兔進入中國市場之初的成功來源於超低價策略,這種以價換量的打法,爲極兔快速打開市場的同時,也讓極兔深陷低端市場以及價格戰的泥沼之中。2024年,極兔的單票收入爲0.32美元,扣去成本0.30美元,利潤僅爲0.02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約爲0.14元)。

這樣微乎其微的利潤空間,短期內,帶來了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幫助品牌完成初步的市場滲透;長期來看,持續的低價競爭不僅嚴重擠壓利潤空間,讓極兔難以在服務與品牌形象上與京東物流順豐等高端玩家抗衡,極度影響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打開黑貓投訴平臺,輸入“極兔”關鍵詞,相關的投訴多達五萬多條,投訴內容包括服務態度不好、收不到快遞、快遞破損、不派送等。

同樣,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輸入“極兔”,幾乎全是差評。例如,一網友發帖,6月29日就已經在路上的快遞,7月3日開始不更新物流信息,7月4日聯繫客服後,7月5日回覆稱讓其退貨,其態度惡劣。

惡劣服務態度的背後,藏着極兔工作人員的困境,據離職的極兔客服爆料,客服崗位規矩多,罰款嚴重,這種以罰代管的模式,讓客服人員處於高壓、崩潰的工作狀態,最終形成員工抱怨加劇-服務質量下滑-客戶不滿意的惡性循環之中。

此外,極兔的成長軌跡與拼多多綁定較深,甚至可以說,是被拼多多催熟的快遞公司,這種高度集中的客戶結構,讓極兔在短時間內積累了龐大的業務量,同時使極兔抗風險能力較薄弱。

當然,極兔也嘗試開闢多元化新渠道,比如與玩具之都廣東澄海的玩具產業進行合作,但增長動能仍顯不足。相比之下,通達系、順豐、京東與國內多平臺綁定,同時利用自身強大的供應鏈,又深耕企業客戶,形成了更均衡的、多條腿走路的業務結構。

極兔的未來在哪呢?

錨定在“出海”與“中國深耕”的動態平衡中。面對國內的白熱化競爭,從規模擴張轉向服務提質、成本優化。與此同時,增量海外藍海市場。

這“兩條腿走路”的途徑,既是應對國內內卷的無奈之舉,也是全球化佈局的主動選擇,但最終發展如何,則需要時間的檢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