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weatherman 產業氣象員
主控芯片作爲TWS耳機的大腦,負責處理所有關鍵的音頻信號和控制指令,不僅決定了耳機與智能手機等設備的連接質量,還影響着數據的傳輸效率和穩定性。
6月26日,在德國TROOPERS安全會議上,網絡安全公司ERNW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絡達Airoha藍牙芯片存在三個漏洞,研究人員證實稱,來自Beyerdynamic、Bose、SONY、Marshall、Jabra、JBL、JLab、EarisMax、MoerLabs和Teufel 設備均受影響。
絡達Airoha是由MTK子公司絡達科技與創發科技組成的芯片公司,主要產品線包括藍牙無線音頻系統解決方案、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芯片、光纖網絡閘道器與路由解決方案、乙太網交換器芯片等,早期,絡達因推出的藍牙芯片方案極具競爭力,迅速打進了國內外各大TWS耳機品牌,市佔率一度超過40%,但在國產藍牙芯片廠商崛起後,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絡達選擇了逐漸退出中國藍牙音頻市場,戰略轉向海外高端市場。
產品包括揚聲器、入耳式耳機、頭戴式耳機和無線麥克風。這些漏洞可用於接管易受攻擊產品,而且在連接範圍內的攻擊者可在一些手機上提取通話歷史和通訊錄。
漏洞追蹤編號:
CVE-2025-20700:GATT服務缺失認證
CVE-2025-20701:Bluetooth BR/EDR缺失認證
CVE-2025-20702:自定義協議的關鍵功能
這種漏洞支持黑客竊聽你的耳機播放的信息內容,它還能間接通過耳機讀取手機號碼、通訊錄及通話記錄等隱私信息。研究人員表示黑客甚至還能夠通過提取易受攻擊設備內存中的藍牙鏈路密鑰來觸發呼叫任意號碼。他們表示,根據手機配置,攻擊者也可能檢索到通話記錄和聯繫人。他們還能夠啓動呼叫,並“成功竊聽電話附近的對話或聲音”。
根據ERNW公司透露的信息,絡達藍牙芯片的安全漏洞問題將影響29款音頻設備。分別爲:Beyerdynamic Amiron 300、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EarisMax Bluetooth Auracast Sender、Jabra Elite 8 Active、JBL Endurance Race 2、JBL Live Buds 3、Jlab Epic Air Sport ANC、Marshall ACTON III、Marshall MAJOR V、Marshall MINOR IV、Marshall MOTIF II、Marshall STANMORE III、Marshall WOBURN III、MoerLabs EchoBeatz、Sony CH-720N、Sony Link Buds S、Sony ULT Wear、Sony WF-1000XM3、Sony WF-1000XM4、Sony WF-1000XM5、Sony WF-C500、Sony WF-C510-GFP、Sony WH-1000XM4、Sony WH-1000XM5、Sony WH-1000XM6、Sony WH-CH520、Sony WH-XB910N、Sony WI-C100、Teufel Tatws2。
當前Airoha已發佈已集成必要緩解措施的SDK更新版本,設備製造商已開始補丁開發和分發。德國媒體Heise提到,超過一半的受影響設備的最新固件更新始於5月27日或更早時候,也就是早於Airoha將SDK更新版發給客戶的時間。
年中盤點:全球AI眼鏡產業十件大事
AI眼鏡產業以驚人的速度從技術探索階段邁向規模化商用,成爲全球科技競爭的新焦點。
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出貨量達148.7萬臺,同比增長82.3%,其中音頻拍攝類產品成爲核心增長引擎,單季度出貨83.1萬臺,同比激增219.5%。
中國市場增長更爲迅猛,2025年第一季度出貨量達49.4萬臺,同比增長116.1%,佔全球份額約三分之一。全年出貨量預計突破290萬臺,同比增長121.1%。
如同一部精彩的舞臺劇,上演着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行業競爭,技術突破、產業鏈趨於成熟,各個大廠都意欲下場,搶佔新興領域市場份額。選取的這十件事,站在未來角度來看當下局勢,想必會非常有趣。
PART
01
AI眼鏡佔據CES展會C位,“百鏡大戰”升級
2025年CES展會上,AI智能眼鏡的突破性進展展現了消費電子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未來圖景。中國廠商憑藉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能力,正在這個新興賽道建立全球領導地位。
據統計,在CES參展企業名錄下,包含“AR/VR/XR”標籤的企業總數達312家,其中有59家中國企業。更有雷鳥創新、Rokid、XREAL、李未可、億境虛擬、中科創達、星紀魅族等等十數家知名廠商將旗下AI眼鏡新品帶到了CES現場。
這些新品的共同特徵很清晰:功能聚焦、重量可控、售價親民。國內廠商希望藉由降低使用門檻,迅速打開更廣泛的消費級市場。隨着成本下降和技術進步,“AI+AR”將會是AI智能眼鏡的重要趨勢。
從CES展示的趨勢來看,AI智能眼鏡正在經歷從技術驗證到規模商用的關鍵轉折。
PART
02
AI眼鏡中國行”巡迴列車啓動,參與人次800+
4月18日,有近30家AI眼鏡企業參與下,“AI眼鏡中國行”巡迴列車在深圳坪山億境虛擬成功點火。之後,天鍵股份、藍思科技、谷東智能、雅視光學、唯酷光電等大廠,都成爲了巡迴列車的停靠站,800+產業精英合奏AI眼鏡交響曲。
從季春到仲夏,巡迴列車司機潮電智庫和智能穿戴產業聯盟以“拓荒牛”的精神,力求每一站的走訪交流腳步都異常堅實,凸顯上下游聯動效應。也正是因爲如此,目前上車的產業鏈軍團規模日益壯大,他們必然成爲中國AI眼鏡發展史的記錄者與書寫者。
下半年的7月和11月,潮電智庫還將聯合深圳市攝像頭行業協會,繼續舉辦AI眼鏡技術創新產業峯會和智能穿戴AI眼鏡年業年會,持續耕耘AI眼鏡賽道。
PART
03
谷歌再戰AI眼鏡,產品年內推出
今年5月,谷歌在Google I/O上,Android XR作爲谷歌在AI眼鏡領域的重要戰略佈局被詳細介紹。不僅有搭載Android XR的谷歌自研AI眼鏡亮相,還展示了其與Gemini AI能力結合的潛力。
2012年,同樣是在Google I/O上發佈的“上古級 AI 眼鏡”並未成功實現商業化,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坦言當年Google Glass的失敗源於供應鏈認知不足。
如今,依託Gemini的AI能力,Google將眼鏡定位爲"最佳AI載體",聯合三星、Xreal打造輕量化設備,試圖以"終端傳感器+手機算力"模式實現全天候AI助理願景。首批產品預計年內上市,能否複製Android的成功仍待驗證。
謝爾蓋·布林認爲,硬件載體甚至包括 Android XR,都不是當前的最重點,以Gemini爲代表的一整套AI能力纔是。
PART
04
Meta斥資250億,加固AI眼鏡生態護城河
全球AI智能眼鏡2025年Q1總體銷量爲60萬臺,同比增長達216%,而Ray-BanMeta AI眼鏡銷量爲52.5萬臺,同比增長209%,佔據約90%的市場份額。全年預計銷售550萬臺。
繼Ray-Ban Meta智能眼鏡之後,Meta智能穿戴生態迎來了Oakley Meta智能眼鏡與Prada Meta智能眼鏡。這不僅意味着Meta在智能眼鏡領域的佈局持續深化,也預示着消費者將擁有更多兼具科技與時尚屬性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Ray-Ban與Oakley同屬眼鏡行業巨頭EssilorLuxottica旗下。7月8日,Meta收購了該公司接近3%的股份,價值約爲252.69億人民幣。此次投資再次加深了二者的合作關係。
PART
05
國產芯片強化ISP技術,AI眼鏡外形有望大瘦身
6月據有關機構調研,君正正在研發的C200具有超小尺寸、超低功耗的特點,非常適合用於智能眼鏡產品,已向核心客戶雷鳥創新、小米送樣測試。
早在去年年末,加南科技發佈的全球最輕AI智能近視眼鏡KANAAN-K1,使用的就是君正研發的T31ZX芯片,大大延長了產品續航能力。
這標誌着中國在可穿戴芯片細分領域已形成差異化技術壁壘,在AIoT芯片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專精穿戴設備領域的北京君正,憑藉佔AIoT市場超50%份額的低功耗ISP技術,未來將在AI眼鏡領域搶佔大量市場。
PART
06
蘋果AI眼鏡路線圖曝光,2027年出貨目標500萬臺
天風國際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佈了Apple Vision系列和智能眼鏡預期路線圖,預計蘋果不會在2026年推出任何新頭戴設備,並計劃從2027年開始發佈多款產品。蘋果將頭戴式設備視爲消費電子產品的下一個主要趨勢。
在蘋果的頭戴式產品中,首先大量出貨的產品有望是類似雷朋的AI智能眼鏡,預計2027年的出貨量將達300萬至500萬臺或更多。
郭明錤表示,蘋果首款AI智能眼鏡(類似Meta Ray-Ban)預計2027年第二季度量產,出貨量約300萬至500萬臺。
今年5月,就有消息爆出了蘋果2026年年底推出AI眼鏡的計劃,用於對標Meta的Ray-Ban智能眼鏡,甚至因此擱置了新款智能手錶的研發。
PART
07
五大整機代工廠浮出水面,各有項目量產
AI眼鏡代工是指專門爲品牌方生產AI眼鏡的製造服務,通常由具備設計、研發、生產能力的代工企業完成。
潮電智庫從AI眼鏡產業鏈處瞭解,目前依視路陸遜梯卡主要客戶爲Meta,可以說是行業第一桶金的挖掘者;歌爾股份雖然在XR領域聲譽響亮,但此前並沒有正式量產AI眼鏡,小米首款產品算是其開山之作;天鍵電聲、佳禾智能、江西瑞聲則分別擁有品牌客戶雷神、影目、閃極。
從硬件拆解來看,AI眼鏡的核心產業鏈環節包括SoC芯片、存儲芯片、攝像頭、聲學組件、電池、PCB和組裝等,暫時未涉及新增零部件產品。這也意味着此前的智能穿戴ODM企業陣營具有先天競爭優勢。
PART
08
全球首個AI眼鏡支付技術落地,Rokid訂單突破25萬臺
6月17日,Rokid與支付寶合作推出全球首個擁有可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鏡Rokid Glasse,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完成“看一下支付”,讓智能眼鏡實現從“看”到“用”的跨越。預計2025年Rokid Glasses出貨量將達100萬臺。
支付寶相關人士表示,“看一下支付”的開通和發起均需用戶本人操作,確保支付行爲的安全性。在支付過程中,系統採用了基於聲紋的多因子可信身份驗證方案,並輔以實時安全風控覈驗。同時,支付寶還承諾“被盜即賠”。
從“下一個智能入口”出發,“看一下支付”的普及逐漸解放雙手,開創無感支付新場景,比手機更加方便快捷。
PART
09
小米正式入局,首款AI眼鏡銷量超預期
6月26日,小米舉辦人車家全生態新品發佈會,首款發佈的AI智能眼鏡憑藉其硬件、AI和生態的深度整合彰顯技術與性價比。
這款產品對標Ray-Ban Meta,主打AI識物、第一人稱拍攝、實時翻譯等功能,並搭載高通AR1芯片與恆玄BES2700低功耗藍牙音頻芯片的雙芯架構,以平衡性能與續航。
不同於Ray-Ban Meta的時尚屬性,小米AI眼鏡這樣的消費電子品牌更聚焦於生態鏈接及實用性,如與米家智能設備的聯動,語音控制家居、掃碼支付等功能。
小米AI眼鏡首銷3天銷量已接近5萬副,創下了中國AI眼鏡最快銷售紀錄。
PART
10
中國牽頭制定AI眼鏡國際標準
6月28日,中國牽頭制定的AI眼鏡國際標準(AR-CN)全球公示,正在實質性改變全球產業格局,目前已有12個國家表示將參考該標準制定本國規範。
該標準首次將物理攝像頭遮擋開關設爲強制要求,所有認證設備必須配備手動滑蓋裝置,在硬件層面明確劃分四級,對交互協議作出硬性規定,供應鏈方面則採用舜宇光學研發的納米級抗反射鍍膜作爲行業的標準方案。
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員王巖表示,這是中國在消費電子領域首次從規則跟隨者變爲制定者,但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讓國際巨頭主動兼容。參考Type-C的推廣歷程,強制力與商業利益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