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發美企裁員潮

環球市場播報
07-20

  在股市歷來表現強勁、經濟保持韌性的背景下,一輪又一輪的裁員仍在繼續,但企業將裁員與 AI 替代技術直接掛鉤的情況仍不常見。

  IBM 是個例外。其首席執行官在 5 月接受採訪時表示,200 名人力資源員工被解僱,取而代之的是 AI 聊天機器人,同時他還稱,由於公司在其他領域進行再投資,整體員工數量有所增加。

  金融科技公司克拉納在談及 AI 如何改變甚至縮減其員工隊伍方面,算是最爲坦誠的企業之一。“事實是,公司的員工數量已從約 5000 人縮減至如今的近 3000 人,” 克拉納首席執行官塞巴斯蒂安・西米亞托夫斯基在 5 月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 “午間動力” 節目採訪時說道,“大家去領英上看看那些招聘崗位,就會發現我們在裁員。”

  但就業專家懷疑,並非只有 IBM 和克拉納在進行與 AI 相關的裁員。只是企業往往用 “改組”“重組”“優化” 等詞彙來解釋裁員,而這些說法背後可能就是 AI 在起作用。

  “我們可能正目睹的是由 AI 驅動的員工隊伍重塑,只是企業沒有公開承認,” 哈佛大學專業與高管發展課程講師克里斯汀・英奇表示,“極少有企業願意坦言‘我們在用 AI 取代人類’,即便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許多企業都把這些委婉說法當作擋箭牌,”AtWork 集團的首席運營官兼總裁賈森・萊弗蘭特說道。AtWork 集團是一家全國性的人力資源特許經營公司,爲各行各業的企業提供超過 4 萬名員工。萊弗蘭特表示,將裁員描述爲更廣泛運營戰略的一部分,要比承認裁員與 AI 應用帶來的效率提升直接相關容易得多。“企業一邊裁員,一邊大規模採用 AI,這絕非巧合,不容忽視。” 萊弗蘭特說。

  帕森斯公司網絡安全與軟件工程總監坎迪斯・斯卡伯勒表示,從近期企業強勁的收益來看,裁員顯然不是爲了應對財務困境。“裁員與大型 AI 系統的推出時間契合得令人懷疑。這表明,是在引入 AI 工具之後,而非之前,纔開始削減崗位。” 斯卡伯勒說。

  她還補充道,使用更模糊的詞彙可能是一種更好的說法。“重組” 聽起來積極主動;“業務優化” 聽起來富有戰略性;而強調 “成本結構” 則顯得不偏不倚。“但結果往往是一樣的:被軟件取代。用平淡的語言掩蓋這些裁員行爲,有助於企業在推進自動化的同時,避免‘對 AI 的抵制情緒’。” 斯卡伯勒說。

  許多企業正在削減內容、運營、客戶服務和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崗位 —— 這些都是生成式 AI 和智能代理工具能力日益增強的領域,儘管資產負債表狀況良好,但企業仍將這些決策稱爲 “提高效率” 的舉措。

  “這種沉默是有策略的,” 英奇說,“明確承認 AI 導致崗位流失,會引發員工、公衆甚至監管機構的反對。保持模糊的說法,有助於在幕後進行轉型期間維持士氣和把控輿論。”

  將與 AI 相關的勞動力變動公之於衆存在風險

  英奇和其他專家表示,在裁員時淡化 AI 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風險管理。即便是那些急於利用 AI 來取代員工的企業,也常常會發現自己高估了這項技術的能力。

  “如今許多所謂出於‘效率’考慮的裁員背後,都存在 AI 的暗流,尤其是在後臺辦公和客戶服務崗位,”IT 外包公司 Connext Global 的銷售與營銷副總裁泰勒・古徹說道。古徹表示,企業正在大力投資自動化,但有時卻不得不退縮。

  “AI 或許能實現某個流程 70% 至 90% 的自動化,但最後的收尾工作仍需要人工參與,特別是在質量保證、判斷決策和特殊情況處理方面。” 古徹說。

  在 AI 應用初期,採用 “人類 + AI” 的混合模式可能更爲合理,但一旦崗位被裁撤,企業更有可能轉向第三方招聘公司或海外市場,而非重新招聘美國本土員工。“當 AI 無法勝任工作時,他們會悄悄外包或在全球範圍內重新招聘,以填補空缺。” 古徹說。

  大多數企業都會對這些勞動力市場的戰略轉變守口如瓶。

  “他們擔心會遭到員工、客戶以及對不成熟 AI 承諾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的反對,” 古徹說。他還表示,許多企業在公開場合大肆宣揚其 AI 戰略,暗地裏卻在招聘經驗豐富的海外團隊來處理 AI 無法完成的工作。“這是一種策略,但並不總是周全的。企業領導者需要更坦誠地說明 AI 在哪些方面能創造價值,以及在哪些方面人類專業知識仍是不可替代的。”

  英奇也認爲,儘管 AI 能做很多事情,但目前還無法完全取代人類。

  “AI 在很多事情上能做到 90% 的效果。比如,AI 寫出的廣告文案更好,但仍需要人類的判斷。在那需要人類判斷的 10% 的工作上,短期內是不會被取代的。有些企業正在裁掉這 100% 的崗位,但這最終會反噬自身。” 英奇說。

  舊金山軟件公司 LucidWorks 的首席執行官邁克・西諾威表示,當前 AI 存在侷限性,而且企業高管層對 AI 應用普遍缺乏確定性,因此,AI 尚未直接導致大量裁員。西諾威說,他們公司的研究顯示,企業高層並非在迴避 AI 已取代部分崗位這一問題,而是 “因爲 AI 努力未見成效而感到恐慌”。

  最先被告知崗位被 AI 取代的人:1099 員工(自由職業者)

  大約兩三年前,自由職業者是首批被企業明確告知 AI 將影響其工作崗位的員工羣體之一。

  “企業常常會告訴他們,他們將被 AI 工具取代,” 英奇說,“企業願意對 1099 員工說這些。”

  英奇表示,文案寫作、平面設計和視頻編輯等領域受到的衝擊最大,如今這種勞動力變動已開始波及全職員工。英奇認爲,坦誠相待是最佳策略,但這可能還不夠。她提到,語言學習公司多鄰國(Duolingo)的首席執行官路易斯・馮・安今年早些時候宣佈計劃逐步用 AI 取代合同工,引發了強烈反對,隨後他不得不收回部分言論。

  “在多鄰國遭遇強烈反對後,企業都不敢承認自己在這麼做了。人們會因爲 AI 取代工作崗位而憤怒。” 英奇說。

  目前,就業市場整體穩定,儘管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一些疲軟跡象。2025 年 6 月,美國失業率降至 4.1%,據 Trading Economics 數據顯示,這表明勞動力市場總體穩定。但人們普遍認爲,隨着時間的推移,與 AI 相關的崗位變動速度將會加快。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25 年未來就業報告》,全球 41% 的僱主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因 AI 自動化而裁員。Anthropic 公司首席執行官達里奧・阿莫迪最近預測,像其公司的 Claude 大型語言模型這樣的生成式 AI,可能會淘汰多達一半的初級文職工作。

  未來某個時刻,當企業普遍變得更加坦誠時,AI 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作用將顯而易見。

  “到那時,坦誠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英奇說,“崗位流失的規模將極爲龐大,作爲個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適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丁文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