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1年起,綠地控股的經營業績連續出現下滑,直至2023年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出現虧損,最近兩年虧損額度持續擴大,至2024年,公司年度虧損達到約155億元。
中房報記者 付珊珊丨上海報道
在連續上漲多個交易日後,綠地旗下兩大上市平臺綠地控股和綠地香港的股價均回調。
7月15日,綠地控股股價呈現震盪走勢,盤中最高觸及2.4元,最低下探2.06元,最終收報2.28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0.44%。在此之前,綠地控股已經連續上漲了6個交易日,且連續拉出三個漲停板。
港股平臺綠地香港與綠地控股近日股價走勢保持一致,從7月7日起連續上漲6個交易日,於7月15日股價大幅回調,7月16日股價再次下跌17.65%。
對於股票異動,綠地控股也發佈了交易風險提示,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理性決策,審慎投資。同時其提到,近期有媒體報道,公司旗下香港子公司涉及虛擬資產相關事項,但該子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總額1%以下,對公司生產經營不產生重大影響。
在一位接近綠地香港的人士看來,近期公司並未有重大事項,這一波上漲主要還是板塊輪動。但該人士也提到,近期綠地集團有穩定幣相關的話題和概念,可能對股價有帶動作用。
消息面上,綠地集團近期推出一系列舉措轉型人工智能領域。
據綠地集團方面介紹,公司已與人工智能領域知名企業深蘭科技合作,合資組建“綠地深蘭AI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推動AI醫診大模型系統快速落地應用。
綠地集團還與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房地產-人工智能產業轉型框架合作計劃”,實現AI技術在城市更新、智能化新建築、企業管理等多領域應用場景落地。據綠地集團相關人士介紹,該計劃將分階段推進,初期將選取綠地的地標商業和酒店作爲應用場景試點,待試點成熟後,雙方將把應用場景擴大到國內10個城市的20餘個項目。
此外,綠地集團將在綠地外灘中心打造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空間,聚焦大模型、智能算力等方向。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綠地集團轉型人工智能領域有些“務虛”,對當下的房地產企業而言,必須得幹實事、解實困,將不利因素逐步消化出清,未來纔有發展機會。
與綠地集團高調轉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嚴峻的經營基本面。
7月15日,綠地控股發佈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綠地控股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依然爲虧損,虧損額在30億元至35億元。
綠地控股解釋稱,公司上半年預虧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由於市場下行,公司房地產業務結轉規模、基建產業營業收入規模同比均有大幅下降,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也同比下降,導致業績進一步承壓;二是資產價格下行,公司加大了促銷去化力度,部分項目開發週期延長,基於這些因素,公司對部分房地產項目做了計提減值準備;三是房地產項目利息資本化減少,因此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增加。
自2021年起,綠地控股的經營業績連續出現下滑,直至2023年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出現虧損,最近兩年虧損額度持續擴大,至2024年,公司年度虧損達到約155億元。
爲了扭轉經營層面虧損態勢,在近日召開的2025年半年度工作會議上,綠地控股表示,下半年將奮力達成“四大目標”,即基本面穩中加固,老賽道穩步改善,新賽道加快突破,風險點平穩可控。
其中,綠地控股管理層提到,房地產業務方面將狠抓盤活去化、資產運營、復工交付、產品提升等重點工作,而基建產業則把抓回款、促盤活放在優先位置。過去幾年,綠地控股進行了多個領域的轉型試水,包括金融產業、能源產業、汽車領域、科技產業等,下半年,綠地控股表示將在轉型新賽道方面加快取得突破進展。爲了確保這些目標達成,綠地控股也表示會狠抓核心團隊重塑再造,保持團隊骨幹的活力。
綠地集團轉型AI謀新路,但經營困局能否破解,仍有待市場和時間檢驗。
值班編委:蘇志勇
責任編輯:李紅梅 劉亞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