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口腔港交所上市即破發:老股東在IPO前夜平價退出引發質疑,種植牙利潤受集採衝擊

藍鯨財經
07-17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7月17日訊(記者屠俊)近日,華中地區最大的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大衆口腔(02651.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7月9日,大衆口腔掛牌港交所,發行價爲20港元/股,不過,按照7月19日,收盤價爲17.4港元/股,跌破發行價。

就在大衆口腔上市前不久,多家原始投資機構,包括中信證券投資、中元九派、致道資本在內的6家B輪投資者幾乎以“平價退出”。

雖然醫療界有“金眼科、銀牙科”之說,但從大衆口腔財報顯示,2024年其業績出現下滑。業務構成方面,大衆口腔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綜合牙科診療服務、口腔種植服務和口腔正畸服務。

此前在牙科行業,種植牙和正畸爲兩大高利潤項目,不過隨着種植牙集採落地,幾乎對整體市場形成顛覆性影響,從終端價格來看,過去動輒上萬的種植牙現在普遍降到5000-7000元,降幅超過50%,在極大惠及患者的同時,牙科連鎖企業也面臨陣痛。

老股東在IPO前夕幾乎平價退出,種植牙利潤受集採衝擊

2024年9月,即IPO遞表前2個月,大衆口腔的多家原始投資機構,包括中信證券投資、中元九派、致道資本在內的6家B輪投資者,以總價1.21億元將所持的837.93萬股股份全部回售給大衆口腔,回購價爲每股14.47港元。此次退出後,僅剩3名個人投資者(李臻、陳巍、王宏)持有少量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回購價14.47港元/股與2021年B輪融資入股成本14.50港元/股幾乎持平,相當於投資者持有3年未獲利。

至於投資機構急於“平價退出”的原因,根據招股書披露,大衆口腔與B輪投資者簽訂了對賭協議,核心條款包括: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上市申請,或出現重大經營風險、管理層誠信問題等,投資者有權要求贖回股份。

有業內人士猜測,大衆口腔首次遞表時間爲2024年11月,臨近對賭截止日,投資者可能因擔憂時間緊迫或上市不確定性而選擇提前退出。而對賭協議,其業績隱憂與所面臨的行業壓力或許是機構退出更關鍵因素。

2024年,大衆口腔營收同比下滑7.9%,從2023年同期的4.42億下滑至4.07億元,同比下滑7.87%;歸母淨利潤則下滑了14.28%,毛利率降至37.42%。

大衆口腔是一家在華中地區運營的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目前,大衆口腔在湖北、湖南兩省擁有92家口腔醫療機構,包括4家醫院、80家門診部和8家診所。所有機構統一使用“愛尚大衆口腔”品牌,主要位於社區或社區附近。據悉,大衆口腔計劃未來五年在華中地區新建80-100家新機構,並收購40-65家機構。

業務構成方面,大衆口腔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按照2024年營收,綜合牙科診療服務,佔比約53%、口腔種植服務佔比約28%、口腔正畸服務佔比18%。

其招股書中顯示,隨着集採政策實施以及該政策帶來的下行定價壓力下的激烈市場競爭,2022-2024年間,大衆口腔種植牙服務價格三年降幅超30%,從8460元/顆降至5767元,利潤空間被壓縮,正畸服務平均單價也從627元降至510元。但是價格的下降並未換來量的明顯提升,2024年種植牙數量比2023年減少430顆,爲20055顆;口腔正畸服務就診人次2023年爲140143,2024年爲145252,基本持平,降價未能轉化爲快速增長。

頭豹研究院醫療行業分析師呂佳睿向藍鯨新聞表示,集採政策對種植牙市場的衝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它直接打破了行業長期以來的高價模式,將整個產業鏈的利潤空間壓縮到一個更透明的區間。從終端價格來看,過去動輒上萬的種植牙現在普遍降到5000-7000元,降幅超過50%,這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支付門檻,理論上會刺激需求增長,尤其是之前因價格猶豫的中老年羣體。

“但對牙科連鎖企業來說,這種價格跳水帶來的陣痛非常明顯,過去種植牙業務往往是利潤支柱,毛利率可能高達60%~70%,而現在可能直接腰斬。短期來看,許多中小型診所可能會因爲現金流壓力被迫退出市場,而頭部連鎖機構雖然可以通過規模化運營和多元化服務(如正畸、美學修復)來緩衝衝擊,但整體利潤率的下滑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呂佳睿指出。

開在社區邊上的口腔品牌,社交媒體上多位消費者投訴

那麼相對於公立醫院牙科來說,民營牙科診所是否有市場?

對此,呂佳睿認爲,從患者選擇動機來看,中老年患者往往更信賴公立醫院,這不單單是出於對“老字號”的信任,更因爲公立醫院在複雜病例處理上確實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比如全口義齒修復、頜面外科手術這類技術要求高的治療,公立醫院的多學科協作優勢就非常明顯。同時,醫保報銷的便利性也是重要考量,特別是對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羣體。而私立口腔機構則敏銳地捕捉到了消費升級帶來的新需求。他們不僅僅提供治療,更打造了一種融合醫療與生活美學的服務體驗。

公立醫院的專家資源和專業度或許是讓患者更願意選擇的關鍵因素。事實上,藍鯨新聞發現在社交平臺上,多位患者對大衆口腔的服務產生不滿,反映問題包括過度醫療和治療過程中更換醫生等。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有患者反映去年六月在大衆口腔連鎖店補牙,後出現感染等症狀,醫生說需要根管治療,而去武大口腔醫院後醫生認爲沒有必要根管,只需要補牙就行。

在客戶數據方面,2022-2024年,大衆口腔總客戶數分別爲27.6萬、29.7萬和28.4萬;總就診人次分別爲70.9萬、76.9萬和74.9萬。2024年新客戶數從2022年的16.8萬降至15.1萬,但2025年第一季度新客戶環比增長3%至3.75萬名。

整體行業來看,中國口腔醫院正在面臨陣痛期。

根據《口腔醫院近五年倒閉情況綜合分析(2020-2025)》報告,中國口腔醫療機構數量從2015年的64100家增至2023年的102400家,但2024年出現顯著收縮。僅2024年上半年,全國有12000家口腔門診倒閉(數據待覈實但趨勢明確),武漢、天津、上海等地連鎖品牌集中爆雷,單案例涉及患者超500人、資金損失近千萬元。截至2025年4月,行業倒閉率預估達30%,遠超服務業平均水平。

但此背景下,大衆口腔卻選擇逆勢擴店,大衆口腔此前透露,大衆口腔計劃未來五年在華中地區新建80-100家新機構,並收購40-65家機構。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連鎖機構而言,最大的戰略考驗是如何在規模效應和醫療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某些連鎖品牌在擴張過程中出現“麥當勞化”傾向,過度標準化導致醫療品質下降;另一些則陷入“小而美”的困境,難以突破增長瓶頸。

“牙科診所未來的發展實際上折射出中國醫療服務體系轉型的大趨勢。行業正在經歷從‘醫療商業化’到‘商業醫療化’的質變過程。過去二十年,牙科診所更多是套用商業機構的運營模式,追求快速擴張和高利潤回報;而現在則必須迴歸醫療本質,在保證專業性的前提下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型。這種轉變不是簡單的經營策略調整,而是整個行業價值取向的重構。”呂佳睿認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