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新發現!
7月10日,國內新探明一處超大型鋰礦牀,共提交鋰礦石量4.9億噸、氧化鋰資源量131萬噸。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鋰電材料生產與消費國,消化了全球近65%的鋰資源。
當然,資源最好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爲何這樣講?
從天齊鋰業的經歷中,可以略知一二。
2024年6月,天齊鋰業發佈了一紙重要公告。公告中表明,其參股公司SQM智利化工礦業公司與Codelco智利國家銅業公司,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
SQM擁有全球最優質鹽湖——阿塔卡馬湖的開發權。倘若該合作協議生效,就意味着Codelco將獲得SQM在阿塔卡馬鹽湖50%以上的權益,這會讓SQM未來的收益下降。
進而影響到,天齊鋰業從SQM處獲得的投資收益以及分紅。
當然,2025年5月天齊鋰業公告表明,該協議尚未生效。但後續結果如何,仍需持續跟蹤。
如果我們以最壞的結果來打算,該協議生效,天齊鋰業從SQM處獲得的投資收益大幅下降,會產生什麼結果?
“大出血”是不可避免的。
2018年天齊鋰業花費40.66億美元(當年摺合約28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持有SQM超20%的股份,成爲其第二大股東。
而且天齊鋰業是借錢來收購的,2017年公司還只有14.33億長期賬款,2018年直接飆升至253.26億元,直到2024年末,公司還有112億的長期借款。
權益法以持股比例來計算所得的淨利潤份額。
2024年底天齊鋰業持有SQM公司22.16%的股份,假設SQM當年獲得實現淨利潤100億元,天齊鋰業可獲得投資收益22.16億。從數據來看,2021-2023年間,公司從SQM獲得了6.2億、56.4億、31.2億的投資收益。
把2018年來公司從SQM獲得的錢都加起來,也並未覆蓋掉此前支付的費用。如果說合作協議生效,相當於天齊鋰業“喫了個啞巴虧”,自己做了筆虧本買賣。
好在,天齊鋰業的“血條”比較厚。
公司擁有100%的鋰礦自給率,海內外優質鋰礦資源的佈局與公司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基礎儲備,纔是天齊鋰業真正的底氣所在。
那麼,天齊鋰業有哪些礦產資源佈局呢?
1.格林布什礦
格林布什礦山是全球成本最低、品位最高、產能最大的鋰輝石礦山,總礦產資源量約1600萬噸LCE。該礦牀品位高、資源供應穩定,是全球鋰輝石供應的關鍵來源之一。
擁有了格林布什礦的天齊鋰業,在碳酸鋰價格上行期間,說是“躺着賺錢”也不爲過。
2.雅江措拉鋰礦
雅江措拉鋰礦於2024年8月恢復性建設開工,建成後,將成爲天齊鋰業在國內的首個鋰精礦供給來源。與格林布什礦、扎布耶鹽湖等資源地一起,成爲公司鋰供給的“堅實後盾”。
贛鋒鋰業與天齊鋰業並稱鋰礦雙雄,但兩家公司在業務佈局上仍有區別。
天齊鋰業仍是一家徹頭徹尾的礦產資源型公司,贛鋒鋰業在動力電池和固態電池領域,已着手開展技術佈局。
這也導致雙方的盈利能力表現,存在一定差異。天齊鋰業毛利率常年高於贛鋒鋰業,2025年一季度,天齊鋰業毛利率爲44.31%,明顯優於贛鋒鋰業。2025年7月份,天齊鋰業市值接近600億元。
那麼,天齊鋰業的技術儲備如何?
固態電池領域,公司在正極、負極及電解質領域均有佈局。
天齊鋰業不僅持有固態電池公司——衛藍新能源3%的股權,而且還成功研發出電池級硫化鋰微粉級新品,與此前的硫化鋰產品相比,在提升活性的同時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產能建設上,當下公司重慶銅梁基地,現有600噸/年的金屬鋰產能,並且還在推進1000噸鋰及配套原料項目的建設。
我們常說“抓大放小”。
放到鋰礦公司身上,需多留心兩個關鍵要素。
第一個是公司的礦產資源稟賦如何,天齊鋰業坐擁全球鋰礦品位最優的格林布什礦山,資源稟賦這塊沒的說。第二個就是,碳酸鋰的週期問題。
週期的產生,無非就是供需錯位。
不論是海運、有色金屬、石油煤炭或是基礎化工製品等,供需錯位是導致週期出現的直接性原因。因此,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入手,一定程度上可以探明碳酸鋰的週期變化情況。
從供給端看,短期內,鋰礦公司還得過一段“苦日子”。
2025年來鋰礦企業開工率上行,令國內碳酸鋰存貨保持高位。供給端未出現明顯收縮,導致碳酸鋰價格仍在6-7萬元/噸的區間磨底。
業績上已經很直接地顯示出來了。
2025年一季度天齊鋰業營收1.04億,但中報業績預告中,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的區間在0-1.55億。這就說明,2025年第二季度天齊鋰業淨利潤微薄,也可能出現了虧損現象。
但這跟2024年底,公司淨利潤-79.05億的情況相比,還是要好上不少。
其實礦產公司本身就具備週期性,容易出現“三年不開張、開張喫三年”的現象。畢竟,2022年一年就實現了241.2億的淨利潤,以76.91%的淨利率殺紅了眼,不僅超過茅臺,還睥睨國內一衆上市公司。
從需求端看,長期來說鋰資源的需求在逐步增加。
液態鋰電池和儲能電池,是當下碳酸鋰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如果說固態電池實現量產,也將爲鋰資源帶來新增量。
這個從技術路線中就能知道。
液態鋰電池,也就是現在新能源車上搭載的動力電池,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組成。正極以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爲主,負極則以石墨爲主要材料。
而在固態電池中,正極可能從三元材料向高鎳材料發展,金屬鋰則被應用在負極當中。
固態電池可用在新能源車、eVTOL飛行汽車、電動船舶等領域,比液態鋰電池的應用場景要廣泛不少。預計到了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可達1200億元。
倘若說,負極材料從石墨替換成金屬鋰,能帶來不小的增量空間。
最後,總結一下。
雖然,碳酸鋰價格當下仍處於磨底階段,但隨着固態電池技術發展,將擴大對金屬鋰負極的應用。
如果說2028年固態電池正式大批量產裝車,鋰資源應用空間被重新打開。這樣來看的話,鋰礦公司的苦日子,也不會有太久了。
給大家推薦個很牛X的短線玩家發哥,深度瞭解主力動向,精準把控市場節奏,手把手教你如何抓龍頭!
最後,別忘了點擊右下角“
”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投資路上一起成長!
以上分析不構成具體買賣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