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研報表示,港股醫藥板塊估值收縮已持續數年,部分優質企業PE估值在反彈後仍具吸引力。考慮到部分創新藥公司BD交易持續催化、細分賽道及正處於轉型階段的公司或有積極變化,應當積極關注板塊高質量標的、增加板塊配置。細分子板塊內的部分優質企業的股價下行風險有限,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建議投資者關注板塊高質量、低估值公司的價值投資機會。
【醫藥】港股醫藥:板塊表現強勢,建議積極增加配置——港股醫療保健行業點評
年初至今恒生醫療保健指數表現靚麗
受到國內創新藥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持續落地疊加國產創新產品出海預期影響,年初至今(截至25年7月16日,下同),恒生醫療保健指數表現靚麗,港股恒生醫療健康指數收漲63.03%,跑贏恒生國企指數41.47pp。分子板塊來看,港股醫藥子板塊表現分化明顯,SW港股生物製品、化學制藥、醫療服務、醫療器械、醫藥商業、中藥等子板塊年初以來漲跌幅分別爲134.85%、58.67%、49.24%、46.44%、33.54%、7.02%。而從年初至今港股市場各板塊表現的橫向對比來看,WIND港股醫藥生物板塊排名爲3/32,排名靠前。
南下資金持續淨流入,板塊估值仍具有吸引力
目前港股醫藥板塊納入港股通的醫藥公司數量超百家,佔港股醫藥公司數量46.85%;年初以來南下資金持續買入港股通醫藥公司,滬港深通資金持倉比例前十大醫藥股的平均持倉比例已達37.90%。港股醫藥板塊的PE估值收縮從2021年年中開始,並已持續多年,年初以來板塊持續反彈,當前估值仍具吸引力。分子板塊看,目前生物製品板塊市盈率(中值法,剔除負值)爲36.8x;化學制藥板塊市盈率(中值法,剔除負值)爲18.2x;中藥板塊市盈率(中值法,剔除負值)在11.0x;醫療器械板塊市盈率(中值法,剔除負值)爲18.8x;醫療服務板塊市盈率(中值法,剔除負值)爲29.7x;大部分子板塊估值仍具吸引力。
關注盈利改善和BD交易的實質性進展機會,建議積極增加板塊配置
港股醫藥板塊估值收縮已持續數年,部分優質企業PE估值在反彈後仍具吸引力。考慮到部分創新藥公司BD交易持續催化、細分賽道及正處於轉型階段的公司或有積極變化,我們認爲應當積極關注板塊高質量標的、增加板塊配置。細分子板塊內的部分優質企業的股價下行風險有限,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建議投資者關注板塊高質量、低估值公司的價值投資機會。
風險分析:臨牀試驗進度不及預期、高值耗材降價風險、藥品集採進度超預期、投融資進度不及預期、醫療事故風險、醫保控費政策超出預期等。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