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蔚來,終於學會省錢了!”
這是前段時間我接到他們活動邀請的時候,下意識的反應。
身爲一家汽車媒體,尤其是這兩年新車密集發佈、試駕也越來越多,出差當天打個來回、或者是結束後立馬飛去另一個目的地,那都是常態。
但48小時之內一家品牌發佈3場活動的,印象中還是頭一回
。
我們簡單算一筆賬——
如果在三座城市分開舉辦三場活動,那麼給汽車媒體提供機票,就要掏三份錢。假設一共邀請300家媒體(規模已經很小了),就會多出來大幾十萬的開銷。
而且合在一起辦,需要對接的人少了三分之二,住同一個酒店的交通接駁成本也能減少三分之二,連住保不齊還有折扣……這又能省下不少。
雖然跟一場活動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預算相比,這只是“小錢”,但這說明曾經在很多細節上不計成本的蔚來,終於開始會過日子了
。
如果深挖的話,這份改變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是蔚來內部很可能已經梳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降本增效方案,變革即將完成。
那麼,李斌所承諾的四季度盈利,還會遠嗎?
01. 原生家庭再優越,
也要學會過苦日子
從財報數據來看,蔚來成立至今的前9個財年裏,累計虧損超1270億元。
正如李斌在2024年11月25日內部信上所說的,“如果未來2年內無法實現盈利,蔚來將不得不離開新能源汽車的牌桌。”
如果再不盈利,不僅投資人擔心、外界質疑不斷,蔚來內部也會瀰漫着焦慮的情緒。
李斌也在公開場合立下了“軍令狀”,蔚來會在2025年四季度扭虧爲盈。
而這一切,其實都和錢有關。
我們先回答一個問題:蔚來這1000多億,到底花哪了?
標準答案是,大頭花在了研發上——蔚來成立至今,累計研發投入600億元。
這部分錢砸出去,確實聽見了響。
上古時期的換電、NOMI、全鋁車身這些咱就不說了,就聊聊最近的:
全域900V的整車架構和碳化硅電驅、國內首款量產線控轉向、自研5nm車規級智駕芯片、打通整車的全域操作系統SkyOS、甚至是能過動態香檳塔的天行底盤……
不吹不黑,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行業第一梯隊。所以這筆錢必須花,省不得。
而爲了避免早期電動車的續航焦慮、長期使用後動力電池隨日曆壽命持續衰減、以及解決用戶升級電池的需求,蔚來的充換電網絡也必須一直維繫。
截至目前,蔚來已經建成3405座換電站,其中高速換電站1000座,用戶累計換電次數突破8000萬次。
如果不那麼嚴謹地按照每座換電站投入200萬來計算,這又是78個億。
而且蔚來確實有些“傻”——
爲了實現“有油車的地方蔚來都能去”,蔚來花了大價錢,在全國各地鋪設了13375根超充樁、2024根高速公路充電樁、13398根目的地充電樁,而且有不少都在偏遠地區。
但卻有83%的比例,奉獻給了其他品牌的車友使用
。
這種爲他人做嫁衣的作風,誰來了都得誇一句“斌哥大氣”。
事實上,這也是蔚來一直以來的“問題”——原生家庭實在太優越了,以至於成立初期確實不大擅長過苦日子。
李斌本就是國內著名投資人,他作爲連續創業者,有着豐富的運營經驗和極強的融資能力,這也是蔚來源源不斷獲得融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爲足夠有錢,蔚來才能撐得起換電的重資產運營,給用戶帶來毫無焦慮的用車體驗;
也因爲足夠有錢,蔚來纔會去做了一些很多人覺得鋪張浪費、但事後看來依然有必要去做的事。
比如並沒有量產發售,專爲樹立品牌形象的前紐北最速電車,超跑EP9;
比如斥資8000萬元,在北京五棵松舉辦的第一屆NIO DAY;
再比如當年蔚來在孤獨星際酒店鋪設的,方圓400公里內唯一的超充站,造福了不少來這裏的車友。
哪怕再過20年,開不動的EP9只能放進中國汽車博物館,孤獨星際酒店周圍也佈滿了更快的超充樁。但哪怕它們只是靜靜地矗立在那,也是對蔚來高端形象的最好宣傳。
所以,有些錢並沒有消失,而是換了一種存在形式。這些“浪費”,也是蔚來從0開始打造一個高端品牌,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只不過時代在發展,局勢在變化。
最近幾年,環境變得只爭朝夕,所有人都在蒙着眼瘋狂內卷。如果蔚來還保持着之前的慣性、去做這些看不見回報的“傻事”,很可能會決定最終的生死。
因此,盈利必須被擺到優先級最高的位置上;
蔚來也必須學會省錢,學會過苦日子。
每一年NIO DAY上與用戶的連接,是蔚來之所以成爲蔚來的根基,要辦,但可以辦得不那麼鋪張;
換電站要建,是蔚來的靈魂,但更要考慮旗下三品牌在換電網絡上的兼容性,進一步提升現有換電資源的利用率;
尤其是組織管理上的降本增效,三個品牌本應1+1+1>3的,怎麼能疊牀架屋、空耗許多資源呢?
於是,我們看到蔚來今年開始了內部改革,在組織管理層面全面引入“CBU”(基本經營單元)機制,來應對眼下多品牌、多項目並行的公司發展現狀。
翻譯一下,就是李斌所說的“每一分錢都要聽到迴響”。
現在的蔚來要求每個部門單獨結算成本、算出每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並落實到前線的每一位Fellow(銷售),涵蓋研發、生產、製造、換電、銷售等多個領域。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對樂道品牌的調整。
原本作爲公司第二品牌,樂道擁有相對獨立的整車研發團隊,單獨的門店和銷售團隊。
今年5月,樂道的獨立事業部架構被拆解,包括產品研發、用戶服務和營銷等核心部門,重新被整合到蔚來總部,直接向李斌彙報。
甚至一些區域的樂道銷售負責人,已經由蔚來相應區域銷售負責人兼任,以便“優勝劣汰,留下戰鬥力更強的人。”
一系列調整,目標直指樂道的交付成績。
今年四季度內蔚來能否盈利,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樂道的交付量能否一飛沖天。
02. 三個品牌,一個目的:
盤活資源
7月9日,蔚來第1000座高速公路換電站、同時也是累計建成的第3399座換電站正式上線運營。
按理說,換電一直是蔚來在新能源領域摸爬滾打的招牌,那麼蔚來高速換電千站計劃完成這樣頗具紀念意義的場合,應該由一輛蔚來汽車來見證。
不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蔚來公司選擇把現場的風頭全部留給了樂道。
建站落成的儀式,是由一輛樂道L60進行一場“純電高速1萬公里最短用時挑戰”進行預熱,並讓第1000座高速換電站作爲這場挑戰的終點。
現場宣佈換電站正式開啓運營之後,則由一輛樂道L90完成該站首次換電,同時也小小地爲第二天樂道L90的預售發佈會做了個宣傳。
其背後透露出的意味,自然是樂道品牌可享有母公司豐富的資源,這個年輕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樂道L90的產品力實際也證實了這點:
補能方面有蔚來品牌在前鋪路,樂道品牌一問世,就能共享千座換電站;
產品研發和製造方面,有蔚來的造車經驗作爲背書,也能通過定製化自研,實現零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用體積更小的電機、更薄的電池包等多項集成設計,挖出那個“史上最大前備廂”
。
在此基礎上,樂道L90配合整車空氣動力學107處優化,還做出了300kg的輕量化,並有底氣稱自己一句“可能是輕量化水平最高的大三排SUV”;
除了這些重資產,樂道的整車操作系統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些軟件,同樣是背靠蔚來全棧自研技術積累而實現的產物。
包括李斌親自登臺,爲樂道L90開這場用時近3小時的發佈會,並不時call back一下樂道與母公司親密關係的做法,更是在直白地強調蔚來對樂道品牌的支持。
這本質上,其實是蔚來走向盈利的重要一環。只有三品牌之間形成合力、共同提高銷量、攤薄研發和製造成本,才能增加毛利率,從而盈利!
就拿螢火蟲來說,它的銷售體系是放在蔚來門店裏的,如同smart之於梅賽德斯·奔馳、MINI之於寶馬。開個玩笑說,螢火蟲的存在就是“在家裏添了雙筷子”的事
。
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白嫖”蔚來的渠道和品牌影響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考慮到螢火蟲作爲精品小車,有一部分銷量會來自於蔚來品牌用戶的增購。
從6月份3932臺的交付成績來看,已經超過了smart+MINI的銷量總和。達到了蔚來內部“月銷三五千”的預期目標,也證明了這個策略的正確性。
而在蔚來新的計劃裏,樂道纔是旗下三品牌中最應該走量的那個——
和螢火蟲一樣,樂道用戶也有一部分由蔚來用戶轉化而來。
從社長的小道消息來看,樂道L90 27.99萬元的預售價公佈之後,不少蔚來車主羣都炸了。很多人都覺得樂道L90的價格真香,並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訂單
。
而“蔚來、樂道、螢火蟲品牌用戶復購,提車後獲贈30000積分”的權益,也把陽謀寫在了明面上:就是引導蔚來系的用戶,去選購樂道L90。
儘管目前三品牌的資源,比如蔚來的首任車主權益轉移給樂道等還沒有完全打通。但只要它足夠有必要、用戶的呼聲夠大,那麼打通之後,必定能促進三品牌用戶的互相轉化。
屆時,蔚來、樂道、螢火蟲三品牌將形成一個閉環,且是在現有蔚來用戶基礎上進行的擴大閉環。
隨着三品牌的產品不斷上新,這個閉環還將繼續成長。蔚來這些年砸下去的資金將會被真正充分利用,盈利也就水到渠成。
至於眼下,樂道L90預售之後,將於7月底正式上市,並預計在8月1日開啓交付,也就是說,樂道品牌有望在三季度繼續上量。
我們可以通過這款車來實際驗證一下,蔚來今年四季度盈利的可能性。
03.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中國汽車發展史上,全是過苦日子的經典案例。
遠有一汽於百廢待興中從頭打下中國汽車工業的根基,二汽於深山之中建廠打拼、尋找盈利的空間;
近有中國新能源企業,靠着遠低於美國新勢力獲得的資金,打造出一整套能打的上下游產業鏈。
從這個更宏觀的角度上看,和友商相比顯得“財大氣粗”的蔚來,實際已經比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新勢力Lucid和Rivian,要成功許多。
畢竟只以銷量論,蔚來的規模高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蔚來正在改變,我們不妨多點耐心。
畢竟蔚來的最終目標是打造屬於中國自己的高端品牌,挑戰的也是那些在車圈矗立了上百年的豪強巨頭。
而他們這一路走來,也經歷過無數的挫折與磨礪。
社長相信,在全產業鏈的引領下,這場汽車行業裏以弱勝強的對決,是時候輪到中國汽車做主角了。
就讓作爲觀衆和參與者的我們,陪同蔚來和其他中國品牌,走過這段或短暫、或漫長的精彩旅程吧。
點擊一下 不錯過更多深度內容
一同見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