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er Tan, who started crypto business CoinJar in Melbourne before taking it to London, is now making a move in the US. Michael Quelch
在墨爾本創辦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平臺 CoinJar 並將其拓展至倫敦之後,Asher Tan 花了 12 年時間積累了來自澳洲、歐洲和英國的 5 萬名用戶。而如今,他終於準備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展開全面進軍。
他說:“你去看美國有多少家銀行?成千上萬。但加密貨幣交易所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我認爲 CoinJar 有機會成爲其中一員。”
38 歲的 Tan 早已盯上美國市場,在去年總統大選前就已開始籌備,而真正促使他下定決心的,是唐納德·特朗普的勝選。
“大家對這屆政府的加密友好態度更有信心了。人們更願意推動或與加密企業合作,因爲他們知道自己不會再被邊緣化。”
Tan 並不是唯一一個藉助特朗普時代東風的澳洲加密企業家。本週被共和黨人稱爲“加密周”,爲的是慶祝一系列支持數字資產的立法即將出臺,美國正在成爲全球加密貨幣的避風港。
特朗普聽到了加密行業的“吶喊”——僅在2024年大選期間,該行業就向友好候選人捐贈了高達1.3億美元。他的核心圈層——包括兒子Eric和小唐納德、副總統J.D. Vance等人——也都是堅定的支持者。
新法案加上監管機構“去敵意化”,正讓“讓加密再次偉大”的口號在美國重新響起。自去年11月他當選總統以來,比特幣已經暴漲約76%,本週一更創下12.32萬美元的歷史新高。
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寫道:“衆議院即將投票通過一項偉大法案,使美國成爲數字資產領域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GENIUS法案’將讓我們遙遙領先於中國、歐洲等其它國家。數字資產就是未來,而我們已經遙遙領先!”
儘管批評者指出特朗普本人自選後已通過與加密項目的關係淨賺逾10億美元,這無疑再次體現其對總統職位的赤裸裸利用,但對於加密創業者來說,只要行業能迎來第二輪大規模採用,他們寧願忽略這種“利益衝突”。
這股政策紅利或將吸引衆多早前遷往亞洲和歐洲的創業者重返美國市場,許多澳洲創始人正躍躍欲試。
Tan 說:“現在連總統都有自己的memecoin——$Trump,市值已達20億美元。美國的政策溫度變了,這會改變很多事情。有了監管確定性,我們就能放心投入,比如在某地設立辦公室,拓展團隊等。”
這周對於特朗普政府至關重要。美國國會下院正在審議三項法案,分別是:
Canvas co-founder David Lavecky: “We’re building the infrastructure that supports the digitisation of finance … we’re skating to where the puck is going, so to speak”. Peter Rae
美國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Julia Cartwright 表示,這些法案將爲加密創業者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
她說:“將這些規定立法意義重大。”
行業對此次立法活動極爲熱情。加密企業在華盛頓張貼廣告、投放電子看板,甚至在國會大樓的自動售貨機中放入“加密巧克力棒”。
“GENIUS 法案”首次爲穩定幣提供完整監管框架,涉及反洗錢規定、儲備要求、禁用誤導性營銷等;“CLARITY 法案”則確認加密監管權應歸屬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而不是此前打壓多家交易所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第三項法案則正式封殺“數字美元”的可能。
共和黨內部分保守派一度試圖阻止這些法案,但最終在特朗普施壓下放棄反對。
與此同時,特朗普本週還面臨來自其“讓美國再次偉大”支持者陣營的愛潑斯坦文件醜聞反彈,以及因徵收關稅帶來的通脹加劇等多重壓力。
總部位於邁阿密的澳洲企業家 Sid Powell 表示,除了立法本身,更重要的是“從上到下的態度轉變”。
在拜登任期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 Gary Gensler 曾多次起訴 Coinbase、Kraken 等主流交易所,導致行業被“凍住”。
而特朗普上臺後立即撤換 Gensler,改由支持放鬆監管的 Paul Atkins 出任主席,並任命前 PayPal 高管 David Sacks 擔任白宮加密特別顧問。
Powell 與好友 Joe Flanagan 聯合創辦的 Maple Finance 是一家去中心化金融平臺,自2019年成立以來已撮合了70億美元的加密貸款,目前管理資產約爲30億美元。
Powell 的願景是將整個資本市場活動轉移到區塊鏈上,並用穩定幣驅動這一未來。
他說:“如果我還用傳統技術與 Apollo、Ares 等私募巨頭競爭,那簡直毫無勝算。但新技術,他們無法快速適應,正是我們建大平臺的機會。”
這屆政府可能也會帶來更多競爭者,但對整個加密行業而言,是明確的利好。
“這將帶動更多加密初創企業在美國湧現。”
雖然Powell每月工資就是用穩定幣支付,但對普通人來說,加密仍主要是投資工具。比特幣如今市值達2.3萬億美元,已超多數大宗商品和主流股票。以太坊(Ether)、Solana 等也大受歡迎。
就在國會辯論期間,以太坊相關ETF單日流入資金創下7.27億美元的紀錄。
澳洲基金經理 Pratik Kala 表示:“過去六個月,加密行業的發展超過了前15年總和。”
Kala 管理的 Apollo Crypto 資產規模超過1億澳元。
他說:“一旦這些法案通過,加密行業的潘多拉魔盒將被徹底打開,大型機構的投入(不論是買幣還是佈局股權)也會加速。”
澳洲人本就是“全球最熱情的加密投資者”之一。CoreData 報告顯示,約12%的澳洲成年人持有加密資產,在投資人羣體中,這一比例高達38%。VanEck 稱,澳洲投資者通過ETF持有的加密資產達5.84億澳元,全球排名第八。
然而,澳洲政府對行業監管卻遲遲未落地。新任助理財長 Daniel Mulino 5月履新後,監管制定成爲當務之急。
業界認爲,澳洲亟需推出加密服務商牌照制度、穩定幣使用指引、解決“銀行拒絕服務”問題,以及全面支持區塊鏈創新的政策框架。
Tan 坦言:“澳洲從未在加密監管方面走在前列,始終跟着美英看風向。”
另一位希望推動監管改革的澳洲企業家是 David Lavecky。他與兄弟 Daniel 早年創辦的 Pure Commerce,以支持銀行和電商的外匯系統而聞名,最終以6300萬美元售出。如今兩人正投身於構建下一代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
他們的新公司 Canvas 正參與澳洲央行(RBA)主持的“Acacia項目”,研究如何將政府債券、私募基金等金融資產“代幣化”,在區塊鏈上實現7×24小時的實時結算。
Canvas 的兩個提案分別是:
Lavecky 表示,目前公司仍處於早期階段,但美國的監管轉暖,讓他充滿雄心。
他說:“我不是炒幣的,當然我也關注價格。但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當監管明確後,作爲創業者纔能有底氣做更大的投入與冒險。”
“現在的討論層級完全不同了,我真的覺得——我們的時代來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