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月,新氧科技股價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7月17日收盤,其股價定格在5.22美元/股,較5月0.741美元/股的階段性低點,累計漲幅達604.45%。這一現象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探究其背後的驅動因素,需從其業務模式切入。
新氧CEO金星此前曾指出,醫美行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未來兩類機構將佔據主導:醫生創辦的精品診所與標準化輕醫美連鎖品牌。新氧正全力押注第二條路徑,計劃未來三年內構建千家連鎖門店網絡。值得注意的是,其門店擴張速度與股價攀升態勢形成呼應:短短兩年間已在9個城市落地31家門店,成爲國內規模最大的輕醫美連鎖機構,2024年更將衝刺50家新店目標。
從商業模式看,新氧構建了"流量-供應鏈-終端"的閉環生態:依託自有平臺導流,打通器械研發、耗材供應、診所運營到終端服務的全鏈條。通過打造"高性價比"定位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連鎖業務已迅速成長爲集團核心收入來源。
但這一模式暗藏隱憂。首當其衝的是利潤承壓問題:雖然低價策略帶來客流,卻嚴重擠壓盈利空間。當前醫美行業平均客單價持續走低,而獲客、人力等成本不斷攀升,降價策略反而加重機構運營負擔。更關鍵的是,理性消費趨勢下,單純依賴低價難以培養客戶忠誠度,新氧尚未建立起穩定的高粘性用戶羣體。其"青春診所"項目的實際盈利能力仍有待市場檢驗,規模化擴張的可持續性存疑。
外部競爭壓力同樣不容忽視。美團、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正加速佈局醫美賽道,其中京東的線下滲透尤爲值得關注。繼與新氧合作開設"京東健康醫美"線上頻道後,京東近期已落地首家線下醫美門店,並計劃9月30日在北京國貿開設第二家。相較於新氧,京東的優勢在於更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與更龐大的用戶流量池,其"新通路模式"(通過壓縮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品質)若成功移植至醫美領域,或將重塑行業格局。不過目前京東的線下佈局仍處於試水階段,距離形成氣候尚需時日。
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趨頂的背景下,醫美行業線上線下的融合已成爲必然趨勢。新氧與京東的突圍路徑雖各有側重,但最終誰能建立更穩固的競爭壁壘,仍需時間驗證。這場輕醫美賽道的競速賽,纔剛剛拉開序幕。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近期峯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