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來源:內容編譯自mynavi。
追趕在全球AI半導體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NVIDIA的AMD備受關注。在定於下月5日發佈第二季度財報之前,AMD的股價正在逐步上漲。
曾經追擊英特爾——這個曾經壟斷CPU市場的全球最大半導體品牌的AMD,如今正與英特爾瓜分x86架構CPU市場。AMD目前的目標是NVIDIA,後者因生成式AI的爆發式增長,成爲AI半導體領域的寵兒。
有趣的是,AMD 和 NVIDIA 在 GPU 市場的關係與 AMD 和英特爾的關係類似。在這兩個市場中,AMD 都是實力強勁的第二名。NVIDIA 在過去兩年中增長迅猛,AMD 的後盾卻越來越小。然而,隨着 AMD 強化其競爭產品路線圖,預計 AMD 將逐漸搶佔 NVIDIA 的份額。預計這將在定於下個月發佈的財報中體現。
AMD 的第二名營銷取得了巨大成功
上世紀90年代,英特爾正處於巔峯時期,而AMD卻度過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儘管AMD專注於x86架構CPU市場,並選擇與英特爾正面交鋒,但由於產品和製造工藝方面都落後於英特爾,AMD一開始就舉步維艱。
當時,AMD 被批評爲“模仿者”和“失敗者”,AMD 剩下的唯一營銷策略就是打一場激烈的價格戰,提供與英特爾產品規格相同但價格便宜 25% 的產品。
當時,大約有10個品牌提供與英特爾兼容的產品,但除了AMD之外,其他品牌都退出了市場。如果你在營銷信息中宣傳降價25%,你只能讓消費者以低於實際售價的價格購買你的產品。消費者仍然購買AMD產品的原因是,他們擔心如果讓英特爾完全壟斷市場,價格只會上漲。
改變這一局面的催化劑是搭載自主研發K7核心的Athlon處理器的出現。AMD放棄了與英特爾的硬件兼容性,並做出了重大轉變,用自主技術挑戰真正的性能。通過不受英特爾兼容性限制的自由設計,性能得到了提升,之前的宣傳語演變爲“價格不變,性能提升25%”。
這種差異非常巨大,這是一個以堅實技術爲支撐的成功營銷案例。AMD 隨後進軍服務器市場。AMD 開發了 8 核 Opteron,但在比消費市場保守得多的企業級市場,想要打破當時作爲行業標準的英特爾服務器 CPU 的壟斷並非易事。
因此,AMD 將其目標設定爲 20% 的市場份額。20% 的市場份額意味着每五個客戶中就有一個會使用 AMD。當時 AMD 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盟友,那就是 Sun Microsystems,它正試圖從自己的 SPARC 架構轉向 x86。當時,Sun Microsystems 是服務器領域的一個強大品牌,提供支持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系統,儘管它後來被 Oracle 收購。AMD 開始與 Sun Microsystems 開展聯合營銷活動,其理念是,如果使用 AMD 的 Sun Microsystems 在企業服務器市場取得成功,其他客戶將別無選擇,只能考慮 AMD。此舉效果立竿見影,之前只使用英特爾的惠普和戴爾也採用了 AMD 來與 Sun Microsystems 競爭。
AMD 的 CPU 產品在第二梯隊營銷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終被幾乎所有客戶所採用,該公司目前已經發展到在 x86 CPU 市場佔據兩個席位的地步。
AMD 設定了對 NVIDIA 的新目標
去年,AMD CEO 蘇姿豐曾高調宣稱:“NVIDIA 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在圖形半導體市場,AMD 一直穩坐 NVIDIA 之後,但迅速將重點轉向生成式 AI 領域的 NVIDIA,卻在基於 GPU 的 AI 半導體領域將 AMD 遠遠甩在身後。
要想成爲AI半導體領域的“強勢老二”,他們首先必須縮小過去兩年來出現的差距。NVIDIA和AMD目前的處境與當年追趕英特爾時有所不同:
以NVIDIA爲首的AI市場規模巨大,且正在快速擴張。
技術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幾乎每年都有新產品推出。
無晶圓廠公司之間相互競爭,臺積電幾乎擁有獨家制造能力。
作爲AI開發和運營主力的IT平臺提供商正在開發自己的半導體。
雖然如今的景象與以往大相徑庭,但業內當前的熱情讓我想起了AMD追趕英特爾的那段時光。AMD緊追設定行業標準、幾乎壟斷市場的NVIDIA,其次的營銷策略之所以奏效,原因有很多。首先,NVIDIA的業績似乎吸走了行業所有的利潤。這些鉅額利潤的來源是龐大的平臺客戶,很難想象這些客戶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狀態。
最近,NVIDIA 投資的新雲品牌 CoreWeave 宣佈將推出一項基於 NVIDIA 最新芯片 Blackwell Ultra 的服務。這種先將最新芯片發貨給其關聯雲提供商的商業模式,在 NVIDIA 與其客戶之間建立了一種競爭關係。這與英特爾的情況類似,英特爾曾試圖通過“Intel Inside”活動來搶佔客戶的品牌。
此外,AMD 將利用開放的 ROCm 環境進行競爭,這與 NVIDIA 壟斷的 CUDA 開發環境完全不同。這將使客戶更容易與競爭對手進行差異化競爭。半導體產品超高的單價也對 AMD 有利。即使爆發價格戰,AMD 也有充足的利潤基礎。
AMD 憑藉着對 META 和微軟等大客戶的持續支持,穩步取得了成功,並於近期宣佈了與 OpenAI 聯合開發半導體的計劃。AMD 未來的成功將取決於其自主技術路線圖的穩步執行以及能否充分考慮客戶需求的市場營銷。
AMD在與英特爾激烈競爭中磨練出的“次位營銷”終於要全面展開了。
參考鏈接
https://news.mynavi.jp/techplus/article/semicon-344/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